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作为药物设计中的常规方法,已在许多药物的研究中取得成功,该方法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其成为生物学、化学、药学和医学等科研教学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开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教学,对于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科研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药物设计实验"课程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是现代药物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它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药学本科专业开设“药物设计实验”课程是专业发展的必然。从实验平台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成绩考核等方面,对“药物设计实验”的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CADD)正式发展为一门新兴技术.分子对接技术(Molecular Docking)作为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一种主要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新药研发的多个环节.本文不仅介绍了分子对接的基本原理、分子对接常用方法和常用软件,还着重介绍了分子对接在新药研发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药物发现阶段的早期虚拟筛选、药物作用靶点发现、药物潜在作用机制研究以及药物代谢位点的预测.此外,还对分子对接技术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不仅理论性强,而且注重实践动手能力。为巩固理论课的教学成果,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我们为药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了"药物设计实验"课程。制药企业和学术界的药物设计平台通常采用商业软件包。虽然商业软件功能丰富,但也存在费用昂贵、对硬件要求高等问题,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实验教学。过去几年我们尝试将一些能免费获取的软件应用于"药物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论文根据该课程实验的设置内容,介绍了这些免费软件在药物设计实验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深入,交叉学科推动科学快速发展。本文以开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多元化教学模式、创新思想的培养、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四个方面对交叉学科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成峰 《神州学人》2011,(8):32-32
也许是父亲当医生的缘故,从小我就对医药很感兴趣,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一些事情一直是我的梦想。在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之后,我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进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面的研究。在蒋华良研究员和陈凯先院士的指导之下,我开始对现代药物发现模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传统药物发现来源于大量临床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汽车造型的人性化设计已成为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的应用使工业设计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和易于使用。文章通过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软件Rhino的Nurbs曲线建模工具在汽车造型设计中应用的介绍,论述了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对于汽车造型人性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机制工艺及机床夹具》教学基础上,合理安排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及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方面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以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是工科院校本科生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通过建立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中的图形浏览模块,能够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这门专业课程的理解,掌握利用计算机工具提高工艺设计效率并实现信息集成的方法.文章介绍了指导学生设计开发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中图形浏览模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相关技术在工业生产、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加工效率,还有效地提高了工业产品的质量。通过对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的介绍,分析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在模具数控加工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实例示范、知识讲解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辅助的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机械专业的特点,以一种新型脉动式无级变速器为例,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想及其目的、内容、方法和实施效果,并指出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软件超强的绘图功能为设计提供了方便,形成了计算机和艺术结合的特殊语言,塑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实现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如何处理计算机教学和设计教学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理清两者的关系是教学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Making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theoretical concepts of digital logic design concepts is one of the major issues faced by the academics, therefore the teachers have tried different techniques to link the theoretical information to the practical knowledge. Use of software simulations is a technique for learning and practice that can be applied to many different disciplines. Experimentation of different computer hardware components/integrated circuits with the use of the simulators enhances the student learning. The simulators can be rather simplistic or quite complex. This paper reports our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simulators available for use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We also provide the experience of incorporating some selected tools in teaching introductory courses in computer systems. We just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incorporating the simulators into the computer system courses by use of student survey and final grade results.  相似文献   

15.
首先阐述了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诸多因素,使用新型分层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网络拓扑层、网络设备层、网络运行层、网络业务层和网络管理层等五个层次,结合高校校园网络运行现状,对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总结现有校园网的运行可靠性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最后使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对网络可靠性进行了分析评估,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本科阶段极其重要的核心课程,内容多且难度大,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指出了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路,通过实践证明这些新思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计算机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与挑战。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计算机教师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就忽视了实训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创新,从而导致很多学生都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本文旨在论述计算机专业开放式创新实训模式的研究与分析,以便实现促进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继蓉  陈光喜 《高教论坛》2007,(2):51-53,50
本文在分析某工科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本科毕业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了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教学实际提出了加强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需求,改革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限制,建立新型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网络实验应采用专题化、模块化、可伸缩的实验教学模式。将整个网络实验室分成三个部分:计算机网络组网与配置实验、计算机网络应用实验、信息安全实验。对每一部分实验都采用多个专题形式,既有原理、协议分析、配置、网络架设等验证型实验,也有设计型及综合性实验。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信息社会的到来,给现代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契机,特别是电脑辅助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它以独特的视觉表现语言和表达方式,使艺术设计具有了新颖的表现形式,给设计者提供了更大的创作自由和空间,并引起和推动了艺术设计手段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