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朝晖 《收藏》2011,(2):30-31
陕西省岐山县博物馆珍藏了一批有唐以来的出土瓷器珍品:唐瓜棱三足白釉盖罐(图1) 1985年5月岐山县凤鸣镇李家沟村唐墓出土,同出有塔式罐、乾元通宝等随葬品。通高6厘米,腹径6.5厘米。敛口,有盖,鼓腹,平底,下有三足。通体施白釉,釉不及底。从造型、胎釉等方面分析,应为唐邢窑系产品。唐褐釉执壶(图2) 1988年11月岐山县凤鸣镇陈家河村唐墓出土,同出有开元通宝等。此壶通高11.6厘米,口径4.8厘米。喇叭形口,圆唇,束颈,圆肩,平底,短直流,颈肩部有执手,深褐色釉,底部露胎。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青阳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西晋釉陶堆塑人物谷仓罐,1987年6月出土于该县庙前镇,一级文物。釉陶罐通高32厘米,最大腹径26厘米,底径17厘米,灰陶质地,胎体厚重,腹上部施青黄釉。罐肩部以上由五联罐与人物堆  相似文献   

3.
王军 《收藏界》2013,(5):68-68
此件粉彩开光花鸟官上加官图梅竹纹罐(见图),口径8厘米,高20厘米,底径12厘米。缺盖,圆口,深圆腹,假圈足,器形周正,圆润丰满,常称之为"西瓜罐"。罐口沿饰一圈回纹,回纹下面为如意云肩纹。主题纹样装饰在罐身两面开光处内,一面开光处内画面绘春暖  相似文献   

4.
前些年,笔者收藏了一对粉彩博古纹冬瓜罐。此罐高32厘米,口径8.3厘米,罐的腹部周长72厘米,底径15厘米。冬瓜罐完整,有盖,整个器物没有任何的瑕疵。  相似文献   

5.
郭惠雄 《收藏》2007,(3):53-53
笔者最近见到一件明代石湾窑仿钧釉八系罐。该罐折沿、短颈、丰肩、圆鼓腹,足稍外撇。造型圆浑丰满,古拙雅致,通高53.5厘米,底径21.5厘米。  相似文献   

6.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09,(2)
三彩执壶此器造型来自西亚金银器风格。喙状流,细颈,麻花状柄,鼓腹,平底。饰三彩釉,釉不及底。釉子肥厚,色彩交融。胎质粗松。为典型唐代器。  相似文献   

7.
何闽生 《收藏界》2013,(6):46-47
十年前,我在本地古玩市场上淘得一件清代青花瓷罐。2011年7月11日,"CCTV《寻宝》专家走进连云港"鉴宝活动在连云港市博物馆举行。该罐经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邱小君先生鉴定为真品。此罐(见图)高23.5厘米,口径11厘米,腹径28厘米,底径19厘米。口沿部绘有14个乳钉纹,罐内腹壁上因柴窑烧制而自然形成的5个鸡爪纹,罐底圈足无釉处露出火石红,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件题款很特别的粉彩小罐(见图)。这件粉彩小罐高9.5厘米,上面有一个直径达10厘米的宽沿盖,在盖的边缘有一圈描金,顶端有一兽钮。罐体直口丰肩,罐口直径为7.5厘米,底足直径为6.5厘米,罐身两侧每边各有两双系耳环,泥鳅背圈足。罐通体外施绿釉,内和底足施白釉。在盖和罐体上绘有精美的凤和牡丹  相似文献   

9.
《收藏界》2007,(10)
前些年,笔者收藏了一件青花缠枝牡丹纹"喜"字罐(见图)。该罐高21.5厘米,口径9.4厘米,底径16.5厘米。罐口收敛,露胎。肩上饰有一圈回纹,罐腹分别有三个"喜"字和缠枝牡丹纹,构成此罐的主题纹饰。瓷罐内外及罐底施透明釉,圈足内外斜削较尖,并有火石红。整个瓷罐釉色  相似文献   

10.
阮浩  滕卫 《收藏界》2013,(12):65-72
在中国陶瓷史的研究上,宋三彩指“宋、金时期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见汪庆正主编:《简明陶瓷词典》第9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增多,逐渐对金代的三彩器有了较为全面的认氓。三彩器属于低温釉,  相似文献   

11.
张天琚 《收藏界》2014,(11):53-59
到目前为止,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生产三彩陶瓷器的唐代窑址在四川、河南、河北、陕西、江西、浙江、安徽、湖南、广东都有发现。考古学界把四川唐、宋时期,邛窑生产的三彩器叫做"邛三彩",所以,就有了"北有唐三彩,南有邛三彩"之说。四川三彩器有瓷胎,也有陶胎,唐代瓷胎较多,宋代陶胎较多。四川三彩陶瓷器是用铜、铁、锰、钴等色料在釉上和釉下绘画或点染,色料交错和间隔施用,以高温或低温一次或多次烧制成型后,成品形成独特的黄、绿、褐、蓝等数种颜色流动交融、交相辉映、斑驳淋漓的彩色釉面,既有原色、也有复色。  相似文献   

12.
王冬华 《收藏界》2012,(10):64-66
在宋元时期,磁州窑系是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窑址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烧制瓷器品种丰富多彩,多达十二种以上,其中低温釉三彩器遗存至今的数量相对较少。近年来西安市发现一批出土地与征集来源明确的磁州窑三彩器,现选7件介绍如下:1.三彩刻莲花纹碗(图1),西安市  相似文献   

13.
聂胜  宋康年 《收藏界》2012,(4):59-59
面前呈现的这件粉彩无双谱人物壮罐,尽管是民国时仿明清的器物,但其造型奇特,制作精细,釉润色美,特别是罐上的人物绘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富有较为深邃的人文底蕴,颇有一种耐人寻味之感。该罐通高31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13厘米。直口,短颈,折肩,筒腹,腹下内折,直圈足。罐盖呈将军帽形,上有宝珠钮,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9,(7)
正高30.5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10厘米腹围52厘米桂林博物馆藏此二瓶造型古朴大方。盘口细颈,丰肩圆腹,腹下部略收,釉底,圈足,足高1厘米。整器瓷质细腻,釉色洁白,青花雅丽,图案明快秀丽,格调淡雅。  相似文献   

15.
许祖培 《收藏》2010,(5):32-33
民国期间,浙江龙泉的浙江瓷业工厂烧造出许多青花,粉彩等精美瓷器,笔者藏有数件,现介绍如下。 1.青花富贵到白头两件套温酒器 通高14厘米,外径10厘米,盖高4.5厘米(图1)。卧圈足。整器由盖、外罐、内杯组成,外罐绘有两朵盛开的牡丹,枝叶繁茂,枝上白头翁张嘴呜叫,盖钮为绶带环绕寿桃形,一行“富贵到白头”吉祥语恰到好处地署于空白处,画含字义,字显画意,与整器画面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6.
耕生 《收藏》2013,(7):70-71
吉州窑年代的下限是困扰学术界的一个问题,而纪年瓷无疑是解决疑问的实证。考古资料和民间藏品中目前已有两件实物可资参照。1983年,吉州窑永和窑址出土一件丁未年款釉下彩绘水波纹残罐(图1),现藏江西省吉安县文物管理所。底径12.8厘米,高20厘米。敛口,平沿,短颈,溜肩,球腹,圈足,口及上腹部分残缺。罐外壁薄施一层白釉,器内无釉,有明显的旋削纹,足边露砂胎。罐体以褐彩绘画,共有4组纹饰,各组纹饰之间以粗细弦纹间隔,颈部饰卷草纹一周;肩部褐彩书写"□□作称心买卖答者,丁未岁下市朱有成用工"(图1A);  相似文献   

17.
耕生 《收藏》2013,(13):70-71
吉州窑年代的下限是困扰学术界的一个问题,而纪年瓷无疑是解决疑问的实证。考古资料和民间藏品中目前已有两件实物可资参照。1983年,吉州窑永和窑址出土一件丁未年款釉下彩绘水波纹残罐(图1),现藏江西省吉安县文物管理所。底径12.8厘米,高20厘米。敛口,平沿,短颈,溜肩,球腹,圈足,口及上腹部分残缺。罐外壁薄施一层白釉,器内无釉,有明显的旋削纹,足边露砂胎。罐体以褐彩绘画,共有4组纹饰,各组纹饰之间以粗细弦纹间隔,颈部饰卷草纹一周;肩部褐彩书写"□□作称心买卖答者,丁未岁下市朱有成用工"(图1A);  相似文献   

18.
李铁锤 《收藏》2015,(1):57-61
说到四川釉陶,汉代四川就有低温绿釉或黄釉的陶马、摇钱树座、匜、炉、壶等,尤其东汉时出现了带有低温绿釉彩绘的黄釉陶壶。,四川邛窑烧造出许多精美的较高温度釉彩及唐三彩,多为实用器。到了宋代,四川各地窑口(包括砖瓦窑)纷纷烧制宋三彩釉陶,多为冥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代。本文要讨论的正是四川宋代三彩釉陶。  相似文献   

19.
陈锐 《收藏界》2011,(9):45-49
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康熙青花人物故事瓷笔筒"(图1),高16.1厘米,口径18.3厘米,底径17.5厘米,敞口稍撇,中腰微束,底略外倾,造型优美。通体施白釉,器内光素无纹,内底有数处缩釉,器外壁绘青花人物故事图案,玉璧形外底边露胎,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6,(7)
正辽代三彩器,是指辽朝继唐三彩之后烧制和使用的一种低温铅釉多彩陶瓷。从科学角度分析,唐三彩并不属于真正的瓷器,而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其釉色也并不以三为限,而是概言多彩之义。所以,所谓唐三彩和辽三彩,都不属于科学意义上的概念,只是一个历史上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名称而已。辽三彩对唐三彩有继承的一面,又有创新的一面。所谓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