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国力强盛的文明国家。尤其在文学领域中出现了极其繁荣的景象。其中诗歌达到了高度的成熟,成为我国对建社会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唐代诗歌繁荣既有外因更有内因。有必要从历史条件、社会基础、人民生活、文学传统等方面对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作一点探讨和研究。唐代诗歌繁荣的外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为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李唐王朝,王长安  相似文献   

2.
我想就“唐代文学繁荣的政治思想背景”这个题目,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其中诗歌的发展,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遗留下来的诗歌将近五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中遗留下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个,  相似文献   

3.
社会特点及其对文学的影响唐宋是中国古代文学全面繁荣的阶段.该阶段包括有隋、唐、五代和宋辽金四个时期.隋结束了长期分裂动乱的局面.它巩固统一的措施为唐朝承袭,是唐代封建盛世的前驱.隋代文学是由汉魏六朝文学到唐代文学过渡的桥梁.李谔、王通反对六朝骈俪淫靡的风气,启发丁唐代的诗文革新.隋诗中边塞题材之作,开唐代边塞诗先声.唐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颠峰.唐代文学兴盛的主要社会原因有:1、均田制和科举制的实行,使得庶族地主力量迅速发展.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掌握了文学  相似文献   

4.
1.1.唐代文学主要的体裁形式是诗歌,唐代的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举世瞩目。唐诗在形式方面,无论是古体律体,无论是五言七言,都已发展成热,达到了全盛的境地。内容的丰富,风格的多样,派别的分立,思潮的演变,呈现着万花撩乱的现象。唐代诗歌所以如此兴盛,原因大致是由于:①中下层知识分子踏上并掌握了诗坛,给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气象;②统治者爱好和提倡文学,促进了诗坛的繁荣;③诗律发展成热,为诗歌内容的表达提供了音形尽美的形式。(参阅刘大杰:《中国文学发  相似文献   

5.
隋唐五代文学 隋代的文学,实际上是齐梁诗风的延续,所以这一阶段最有成就的是唐代文学。 一、唐代文学的概况和成就: (一)诗歌:唐代是古代诗歌空前繁荣的时代。 1.唐诗的分期:为了研究的方便,一般把唐诗分为初唐(618—713年)、盛唐(713年—766年)、中唐(766—836年)和晚唐(836年—907年)四期。 2.据康熙年间所编《全唐诗》统计,这时期有诗人二千二百多,诗歌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相似文献   

6.
唐代经济繁荣,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不仅在诗歌、绘画、音乐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在茶文化上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唐代在我国茶文化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对唐代咏茶文学进行研究,分别从唐代茶文化相关研究、唐代咏茶文学形成的背景、唐代咏茶文学发展研究、唐代茶诗相关研究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概说 “概论”这部分主要是让同学们从总体上把握住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脉络。这段时间从大的方面可分为隋、唐和五代三段,唐代当然应该是重点。因而,主要应把握住唐代文学发展情况,所以,在“概论”中,集中讲述了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情况、原因和唐诗的分期。 一、唐代文学繁荣和发展的情况: 这一时期的文学样式主要有诗歌、小说、散文,同时出现了新的文学体裁:词和变文。 (一)诗歌繁荣发展的情况: 从数量看,唐代有诗人两千二百多,诗歌有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从质量看,这时期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还出现了王维、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等许多优秀的诗人。同时唐诗的思想性、艺术性达到很高的地步,而且从题材、形式、流派来看,唐诗也是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8.
武则天执政时期,唐代诗歌继续发展,其中除了诗歌自身发展的因素外,武则天所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思想政策,以及她个人丰富的知识、良好的文学修养、开阔的胸襟、宽宏的气度,不仅对当时的诗坛,而且对唐代诗歌的繁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梵志诗歌的传播与影响流布不仅是唐代文学的重要机体,更是国际敦煌文学的重要视阈.王梵志诗歌的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传播者及其影响流布,承载着唐代诗歌的社会和历史价值,是唐代文学迈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0.
诗歌作为唐代高度发达的文学样式,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站在历史的角度,宏观透视唐代诗歌的各种传播方式,展示唐诗产生的特定的文化土壤,便于全面地、宏观地、立体地把握唐代诗歌,展现唐诗形成过程中的绚丽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