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肉搜索的含义及其利弊之辨 “人肉搜索”是在现代信息科技环境下,网络信息的参与者以不同于传统的机械引擎获取既成信息的方式,根据自己的需求对信息进行定制,从而通过人丁信息汇聚的形式寻求答案,传递资讯,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一种搜索过程和搜索体验。  相似文献   

2.
析网络“人肉搜索”的监管和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共享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涉及互联网、焦点社会问题和网民等多种社会因素。“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具有维护社会正义良知和异化为“网络暴政”的双重社会功能。从法治、德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以及实现网络与传统媒体互动等途径对“人肉搜索”进行监管和引导,对于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1.问:为什么有人搜索信息很快,而我却总是难以找到想要的信息?有什么技巧吗?答:一般来说搜索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常见的一些搜索技巧如下:(1)把握目标信息的特征。若对目标信息的已知条件掌握较少,应进行常规搜索;若要查的目标信息是天气、翻译、股市、IP等特色信息,可使用引擎的特色搜索功能。(2)直接使用某一种搜索引擎默认的自然语言进行搜索提问。注意各种符号的使用,例如:“+”表示“包括”、“-”表示“排除”、“*”表示“通配符”。(3)使用恰当的关键字。注意多个关键字的联合使用以及字母大小写的细节差别。如:使用高频词汇,在第…  相似文献   

4.
留学搜索     
网络使现代人很便捷地就能“搜索”到许多自己关注的人物、事情和概念,而且这种“搜索”的意识一旦“深入人心”,“搜索”的感觉和范围则将远远超过网络。当“搜索”这一概念已变成现代人的潜意识和常用工具时,我们从今年起也将凭借这样一种意识、采用这样一种工具,来帮助读者从更大范围了解更多最新的与“留学”相关的信息,与在外留学人员息息相关的信息。这里,一方面我们依然只能摘其要,另一方面也只能尽量避免与本刊其他栏目专门报道或评述的内容重复。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保存搜索到的有用信息”,本节主要讲的是从因特网上搜索信息之后,对所搜索的信息进行保存。这也是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所以在本章乃至本册教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如何在信息海洋中搜索到需要的资料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网络信息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包括搜索引擎和搜索技巧两个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分类、工作原理,知道“关键词”的含义和使用方法,了解几种常用的搜索引擎,掌握一些搜索技巧。  相似文献   

7.
在《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人肉搜索的传播学意义及其困惑》中指出,人肉搜索就是指更多地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的一种机制。通俗点说,就是变枯燥乏味的个人电脑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群体性搜索,一旦有人提问,现实生活中的知情的网友便有可能将搜索对象的一切信息在网上罗列出来。人肉搜索尽管速度没有机器快,但信息的匹配和全面是机器是无法实现的。然而,天使和魔鬼也就是一线的距离。而人肉搜索在给信息传播带来贡献的同时,加入了很强的主观意识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一种对局部搜索中获得的历史信息加以利用的启发式方法 ,即“学习” .给出了三种不同模式的“学习”方法 :确定模式、随机模式和混合模式 .将这些“学习”模式嵌入到局部搜索中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算法对SAT问题的求解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网络现象。但是由于未能区分事实层面的“人肉搜索”与规范意义上的“人肉搜索”,导致当前人们对“人肉搜索”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作为法律规制对象的应当是“人肉搜索”中的具体行为特别是搜索后行为而不是“人肉搜索”本身,将“人肉搜索”在立法上予以规定是一个伪命题。“人肉搜索”是否法律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司法问题,而不是立法问题。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完全可以解决“人肉搜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如何做好“用”的文章,使学生既能够学到快速获取信息的方式,又能够正确地评价信息、有效地利用信息,把获取的信息应用于日常学习生活中呢?笔者以《搜索引擎》一课为例浅谈一下个人的体会。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搜索引擎》一课主要是介绍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两种方法,即分类目录搜索和关键字搜索,以及相关技巧。该课内容较为简单,操作较为直观,学生容易接受,但比较枯燥,仅靠教材内容,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于现在的高中学生来讲,利用互联网搜索信息,已不是十分新鲜和难以理解掌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人肉搜索最早诞生于2001年的猫扑论坛。  相似文献   

12.
打开百度,搜索“反思”,可以带出几万条信息.而且几乎都与教育有关。可想而知,“反思”对于教育来说,已经热到什么程度了。有人说,它已成为一种教育时尚。  相似文献   

13.
俄亥俄州的学术图书馆联盟的成员很快就可以添加一种强大的搜索工具,以改善搜索能力,帮助用户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所谓“发现层”是指图书馆的读者把各种来源(书籍、印刷型期刊、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论文和学位论文等)的检索结果相结合,并给出这些分散的来源的相关结果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有关人士学习聋人手语的需要,近日,江苏省镇江市特教中心在学校网站上成功安装了“手语翻译搜索”,为手语学习爱好者提供网络手语服务。只要登陆该校网站.在手语翻译栏输入想查询的词语和短句,便能搜索到手语的图文解释,可以快捷、形象地学到手语,为社会了解和关爱聋人,营造信息无障碍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信息社会、小康社会与学习型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①在经济方面我们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②在文化方面则“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③这就使得“全面小康社会”、“信息化”和“学习型社会”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体。一、信息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大约1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学会种庄稼,这引起了农业革命。在200—250年前,人类释放了蒸汽的力量,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进入了即时通讯的时代,这引发了信息革命,从而世界将永远不同以往。农业社会的最大财富是土…  相似文献   

16.
学设计单元简介在《寻找信息》教学单元中,学生将初步了解用于存储大量信息的只读光盘,学习怎样搜索保存在只读光盘上的信息,掌握如何使用菜单、索引和关键字来搜索信息、采集数据。当学生为了某一特定目的使用只读光盘或利用网络搜索采集信息资源时,他们将会自觉地运用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需要借助一个可以通过菜单、索引和关键字进行百科知识搜索的只读存储光盘。学习目标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能够学会在只读存储光盘上搜索到所需的信息;对一些接受新知识较为迟缓的学生而言,能够大致了解只读存储光盘的搜索是“如何导航”的…  相似文献   

17.
搜索引擎是一种互联网数据信息检索工具,它可以从复杂无序的信息中检索出用户需要的有用信息,将杂乱的信息变得有序、清晰。但由于网络上有着大量信息,搜索到的信息难免不够全面与精准,可能存在过多垃圾信息。为了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一种新型的搜索服务模式——垂直搜索引擎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可为用户提供最专业、及时的信息,并加强了搜索结果的精准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18.
学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利用和开发学生资源对物理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网上搜索“课程资源”,结果数以十万计;搜索“学生资源”,有效信息数千个.搜索“物理学生资源”,有效结果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比较欠缺的,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信息洞察力、信息判断和选择能力等方面比较薄弱。网络探究是一个以探究为取向的合作性活动。Big6是一种网络主题探究学习模式,是用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与其他的网络探究模式所不同的是,Big6把重点放在对信息的“搜索、阅读和理解、表达和交流”之上,体现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网络》2009,(1):35-35
微软公司和一些公司正在开发一种社会网络工具帮助在不同计算机上的人们共同执行互联网搜索任务,将搜索的资源和结果共享在网页空间中并在浏览器上显示出来。“网页搜索通常被认为是一项个人活动,”微软公司的计算机科学家MeredithRingelMorris介绍说,“但很多搜索任务可以受益于共同执行搜索过程。例如,一个家庭云(afamilycloud)可以从不同地方共同搜索研究一个医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