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离散元程序(PFC2D)研究了筒仓卸料过程贮料颗粒的流型、力场以及仓壁侧压力的变化,测得筒仓几何尺寸对卸料动态侧压力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T形配钢型钢混凝土偏压构件力学性能分析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得到以往实验结果的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阶段材料应力状态和各参数对偏压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形配钢型钢混凝土构件在不同加载角下的性能有所不同,加载角为180°时极限承载力大于其他角度情况;混凝土抗压强度、型钢含钢率、配筋率、荷载偏心率、长细比对构件荷载-变形曲线的影响较大,随着混凝土强度、型钢含钢率、配筋率的增加,极限承载力和刚度增加;随着荷载偏心率的增加,极限承载力和刚度下降;随着构件长细比的增加,构件承载力总体呈现线性下降趋势,刚度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初始几何缺陷和材料非线性对弦支穹顶稳定性分析的影响,以江苏文化城体育馆类椭圆形弦支穹顶为算例,进行了模态分析.然后,对弦支穹顶与单层网壳进行了稳定性能对比研究,包括线性屈曲、几何非线性屈曲、考虑初始几何缺陷的几何非线性屈曲以及同时考虑几何-材料非线性的双非线性屈曲.结果表明,索杆系增加了弦支穹顶的整体性,降低了单层网壳对初始几何缺陷的敏感性,但对结构刚度、自振频率、线性屈曲荷载、无初始缺陷的非线性屈曲荷载等影响不大.当考虑初始几何缺陷和材料非线性时,2种结构的极限稳定承载能力均大幅下降,表明低矢跨比弦支穹顶对初始几何缺陷和材料非线性较为敏感.此外,活载分布模式对结构失稳模态影响较大,满跨活载并不一定是最不利的活载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4.
考虑几何非线性,应用弹性一塑性铰分析模型进行材料非线性分析,研究了高层钢框架结构弹塑性稳定问题。研究表明,所采用的方法可以追踪个别杆件进入塑性到结构整体失稳的全过程,确定出钢框架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对于曲梁的失稳模式与其屈曲极限承载能力,一直是曲梁在应用中的一大问题.影响曲梁稳定与承载力的因素很多,文章主要分析了以圆弧工字形水平钢曲梁为对象,对其在几种矢跨比情况下的失稳模式与其屈曲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纯钢框架试件、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试件、钢框架-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试件、覆双面OSB板的钢框架-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研究,分析了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抗侧刚度、延性和耗能等。结果表明,钢框架与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有明显的组合效应;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能明显增强钢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覆双面OSB板钢框架-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结构抗震性能较不覆板的钢框架-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结构抗震性能好。  相似文献   

7.
杨春  蔡健 《东南大学学报》2005,21(4):463-468
以7根1:3模型梁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箱形型钢混凝土(SRC)梁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箱形SRC梁的抗弯强度随纵筋配筋率和型钢翼缘板厚度的增大而提高,剪切强度随型钢腹板的厚度增大而提高.箱形型钢内浇注混凝土不但可避免型钢屈曲破坏而且还可提高梁的极限荷载.型钢和混凝土间的连接需要改善以加强混凝土和型钢的共同工作作用.给出了箱形SRC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箱形SRC组合梁是一种延性构件,适用于工程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8.
《莆田学院学报》2016,(5):92-95
通过分析动量轮的结构、功能及实际工况,构建动量轮密封罩结构模型,其结构设计为1mm壁厚浅碟形密封罩。通过理论方法计算出浅碟形密封罩承受的临界强度,采用ANSYS软件分析了浅碟形动量轮密封罩壳顶有无飞轮轴支撑的特征值屈曲与非线性屈曲。结果表明:无飞轮轴支撑密封罩的非线性屈曲分析结果与理论值相近,且有飞轮轴时该临界值比无飞轮轴时大,验证了设计的1mm厚浅碟形动量轮密封罩能满足设计要求,可为同类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因为异形柱经常承受偏心受压加受扭的复杂受力,所以理论计算比较复杂。本研究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T形截面型钢混凝土柱的抗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考虑混凝土塑性发展探讨不同轴压比与钢骨率对型钢混凝土T形截面柱延性与抗扭承载力的影响。利用已有的实验数据,建立构件的受压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荷载-位移曲线验证有限元材料本构的有效性。建立三组模型分析不同轴压比与钢骨率对构件抗扭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今后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深入的数值分析研究面内综合加载条件下钢板的临界屈曲荷载变化规律。创新点:1.提出一个确定钢梁在平面荷载作用下的临界屈曲系数的新公式;2.通过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以修正参数并获得解析公式的高精度。方法:1.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trand 7研究矩形钢板在节点荷载、弯矩和剪应力综合作用下的弹性稳定性;2.针对节点荷载长度、载荷大小、板长宽比和长径比等参数分析对综合加载条件下的钢板稳定性的影响;3.借助一个实际的例子验证解析公式的有效性。结论:1.通过与有限元结果的比较,解析公式均表现出较高的精度,误差均在有限范围内且不受板几何形状的影响;2.节点荷载、弯矩和剪应力的综合作用通过减小板临界抗屈曲性导致钢板的屈曲失效;3.综合加载会导致临界抗屈曲性减小一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型钢增强混凝土组合梁的耐久性问题,提出一种包括型钢、钢筋和ECC材料的新型组合梁.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型钢增强ECC组合梁在受力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裂缝发展和截面应力应变状态,并提出了型钢增强ECC组合梁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模型及简化计算方法;基于理论模型,计算出了组合梁构件的弯矩-曲率关系,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参数分析分析了基体种类、配钢率、配筋率、ECC抗压强度和拉伸延性对组合梁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ECC代替混凝土可以有效提高组合梁的承载力和延性;增大配钢率和配筋率可以提高组合梁的承载力,但延性却随着配钢率的增大而降低;增大ECC的抗压强度可以同时提高组合梁的承载力和延性,改变ECC的极限拉应变却对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圆筒仓仓壁设计工作历来繁重。根据国家现行设计规范中的有关公式,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分析了钢筋直径与满跳裂缝、强度要求的含钢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出一种较为简便的计算方法,做出了几个主要指标的比值表和曲线图,为经济合理地选用钢筋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当压弯构件没有设置侧向支撑时,在外荷载尚未达到平面内弯曲失稳的临界荷载之前,就可能导致压弯构件发生空间的弯扭失稳,也称平面外弯扭屈曲。当构件长细比较大时,有可能在弹性阶段失稳,在长细比较小等情况下也有可能在弹塑性阶段失稳。采用如下假设进行分析:构件为弹性体;发生弯曲与扭转变形时,截面的形状不变;弯曲与扭转变形微小;构件是无缺陷的等截面直杆;在弯矩作用平面内抗弯刚度很大,屈曲前平面内的弯曲变形对弯扭屈曲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6061-T4铝合金方管压弯构件平面内稳定力学性能,建立ANSYS有限元模型,分析初始缺陷幅值和单元划分精度对数值计算稳定承载力的影响,并通过现有试验数据对ANSYS有限元模型加以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构件长细比和荷载偏心率对构件稳定承载力的影响。将《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50429-2007压弯构件面内稳定计算公式得到的相关曲线与数值计算的相关曲线进行比较,发现规范公式偏保守较多。基于大量参数分析,建议对于强硬化铝合金,GB50429相关公式中修正系数η1改取0.8,将文中建议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较原公式吻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装配式建造技术以其施工速度快和质量可靠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本文旨在探讨装配式钢板剪力墙-组合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响应及失效模式,研究该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评估设计规范ASCE/SEI 7-10所推荐地震楼层剪力分布模式的合理性。创新点:1.通过伪动力试验,研究了装配式组合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2.分析了两边连接钢板剪力墙应用于装配式结构体系时的受力性能;3.评估了设计规范ASCE/SEI 7-10中地震楼层剪力分布的合理性。方法:1.通过开展不同地震烈度下的伪动力试验研究,分析装配式钢板剪力墙-组合框架的地震响应和失效模式;2.通过对比规范公式与试验数据,验证规范地震楼层剪力分布的合理性。结论:1.两边连接钢板剪力墙在较小的荷载下屈曲,通过屈曲后形成的拉力带抵抗水平荷载并屈服耗能;2.由可变梁高装配式钢框架节点拼装而成的装配式组合框架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耗能能力以及足够的延性;3.本文所分析的装配式框架试件在大震下发生了组合梁严重开裂以及钢板剪力墙与组合梁之间螺栓连接冲切破坏的现象,应通过合理设计避免该破坏模式;4.设计规范ASCE/SEI 7-10所建议的公式可以合理地预测地震楼层剪力分布。  相似文献   

16.
以某混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分别采用Midas Civil和ANSYS建立全桥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和钢混凝土结合段的精细实体有限元模型,进行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结构受力性能分析。研究表明:钢-混凝土结合段在最不利荷载组合工况下各组成部分受力均衡、变形连续协调;钢-混凝土结合段的钢箱梁应力满足要求,各钢板无屈曲现象发生;钢-混凝土结合段中混凝土箱梁节段在混凝土顶板与隔板结合部及翼缘倒角位置会出现较大的主拉应力,最大可达到4.84 MPa,超过C50混凝土抗拉强度,建议必要时应增加钢筋用量,进一步优化局部受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粘钢加固混凝土梁各种组成材料的布置特点,选用分离式模型,建立粘钢加固梁的有限元模型,采用不同厚度的钢板粘贴混凝土梁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相同外荷载作用下,钢板厚度增加,界面剥离破坏荷载增加,当厚度超过一定值时,剥离破坏先于弯曲破坏,也就说在没有充分发挥梁弯曲承载力的情况下,结构就发生了破坏了.  相似文献   

18.
探讨钢筋混凝土T形柱最不利荷载角及其影响因素.利用编制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截面全过程数值分析程序,通过对多种工况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异形柱最不利荷载角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轴压比;截面尺寸对最不利荷载角有些影响;而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面积对最不利荷载角的影响很弱.研究结果为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设计和异形柱的可靠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索支承门式拱架结构模型为设计验算模型,在几何参数选用与何载工况全面分析基础上,通过对索支承实腹门式拱架结构静力分析和设计计算,最终确定模型设计的几何参数,实现了索支承上弦实腹式H型钢、索截面、撑杆截面、柱截面及结构平面布置的节点及构造设计.  相似文献   

20.
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加固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两榀框架试件(框架梁经过粘钢加固)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结构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了粘钢加固梁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延性等抗震指标以及其破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上用粘钢加固的方法来提高框架梁的抗震能力是可靠的,粘贴钢板可以显著提高梁的承载力和刚度.本文还比较了几种锚固方式的结果,对粘钢加固混凝土梁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