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冰岛一瞥     
《英语辅导》2004,(5):28-29
冰岛人很少有姓氏,所以要凭电话号码簿找到某个人往往很困难,因为里面是按照人们的单名排列的。所以冰岛人彼此直呼其名——但不是因为他们都认识,尽管这情形似乎也很多!冰岛人只有十分之一左右有世代相传的姓氏,其他人使用源于父名的姓氏,也就是子女并没有继承父亲的姓氏.  相似文献   

2.
芬兰现代设计师一直遵循与自然环境相融的设计原则。从材料源于自然,使用回归自然和幽默溶于自然三部分可以看出芬兰户外椅设计与自然的紧密关系,由此体现了芬兰人的民族精神和设计思想,反映了芬兰人的自然归属感。设计师实践着阿尔瓦·阿图开创的有机功能主义设计理念,关心自然的同时实现了对人的关心和尊重。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匿迹了.就姓氏而言,欧洲的姓氏记录只有两三百年的历史,日本普及姓氏也才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而中国许多姓氏历经了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批姓氏.北宋时候流传的《百家姓》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计438个姓氏.在一般人看来,姓氏与基因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然而,在一些科学家的眼里,两者在遗传学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人几千年来有关姓氏的记录可以揭示人类遗传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中国人口信息系统的一项统计分析,去年中国最常见的姓氏是王姓和李姓,各有1亿多人使用。根据中国公安部公布的报告,排在前十位的姓氏还有张、刘、陈、杨、黄、赵、吴、周。据中国媒体China.org.cn网的报道,去年中国大陆在使用的姓氏共有6150个,其中有23个姓氏的使用者超过1000万。报告还指出,在中国14亿人口中,近85%的人使用的是《百家姓》中列出的传统姓氏。这  相似文献   

5.
姓氏源流是上古及三代史领域的一个重要论题。姓起源于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因生以得姓";氏起源于三代,主要是周代,"胙土命氏"。姓氏的社会作用不同,姓以别婚姻,氏以辨贵贱。秦汉以降,"混氏于姓",姓氏合流。齐太公世家姓氏流变可以佐证之。  相似文献   

6.
一、芬兰实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背景。(一)芬兰高等教育的基本结构。芬兰现有的高等教育机构有三种类型:1.大学。从历史上讲,作为瑞典王国最东边的芬兰,高等教育起源于1640年。1809年芬兰在脱离了沙俄帝国独立后,于20世纪初成立了自己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即赫尔辛基大学。20世纪初是芬兰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目前芬兰共有21所大学,其中10所为综合大学,6所为专门学科大学,4所艺术院校,以及1所军事大学。  相似文献   

7.
姓氏的发展源远流长,姓氏文化蕴籍丰厚,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姓氏的发端一是表明身份、地位;二是区别婚姻.自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形式多样的赐姓制度,使中国的姓氏不断增加.秦汉之际,姓与氏开始混为一谈,以氏代姓普遍出现,姓氏逐步稳定成现有的体制.中国姓氏多达6362个,但大姓比较集中,<百家姓>收录468个姓氏可以涵盖全国人口90%左右.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论坛在对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的年度竞争力排名中,芬兰连续三年名列第一,其经济实力的增长,源于其先进的教育管理体制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也是芬兰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一般人看来,“姓氏”与“基因”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然而,在一些科学家的眼里,两者在遗传学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科学根据是:人的性染色体分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两种.对女性而言,她们只有X染色体;而男性既有X染色体又有Y染色体.换句话说,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的染色体.由于在一些国家,姓氏随男性代代相传,女性通常只保存一代.因此,Y染色体的遗传信息也就随姓氏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0.
尹平 《华章》2007,(10):169-169
在和日本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为日本人的姓名感到头疼.总的感觉是日本人的姓名比较奇怪,尤其是对姓名的读法更是糊涂.纷繁复杂的姓名已经成了社会正常交往的一大问题.日本的姓氏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很多姓名的发音相同,但写法却是大不相同.在社交场合,读错别人的名字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导致这样的局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人姓氏的起源很独特和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字.  相似文献   

11.
百家姓     
<正>姓名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早期的许多姓氏都是女字旁,如姚姓。中国人的姓氏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从姓氏发展变化的历程中,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七种姓氏的来源:一、以氏族图腾为姓原始社会的人把某种动物、植物或物体当作自己的祖先或保护神,相信它们能够保护自己,后来逐渐演化成全体成员的姓氏。  相似文献   

12.
姓氏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区别各种不同类型文化的一项重要特征.高句丽作为我国东北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曾建立过政权,在其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高句丽族人逐渐产生了自己的姓氏.由于受到汉族姓氏观念的影响,高句丽也出现了与汉族相同的姓氏,高句丽的汉姓可能为汉族人的姓氏,也可能是高句丽族人受汉族姓氏观念的影响而采用的汉姓.  相似文献   

13.
姓是社会成员最基本最重要的识别标志和符号。姓氏反映不同文化。就中英姓氏来讲 ,这种文化上的差别具体体现在中英姓氏的来源以及人名结构这两方面。通过人的姓氏 ,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发展史 ,以及它所具有的文化的某些方面。本文拟就中国人 (汉民族 )与英美人姓氏所反映的文化诸方面作一比较。从中国人的姓氏来源 ,可以看出它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有密切关系。从姓氏来源可以看出 ,中华民族远祖来自原始社会 ;还可以看到进入阶级社会后 ,帝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不仅分封土地 ,设官位 ,而且对有功臣民还生前赐姓 ,死后追谥…  相似文献   

14.
14世纪以前俄罗斯人没有姓.“姓氏”一词是彼得大帝学习西欧引进俄语的.但当时只是贵族的特权,贫民百姓不能使用姓。直到1861年农奴制改革.特别是1917年十月革命后,普通民众才获得姓氏。俄罗斯人姓氏起源各种各样。不胜枚举。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5.
论中华姓氏(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表明血缘关系的符号,也就是人的根。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我国的姓氏书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是五彩缤纷,蔚为大观。研究中华民族的姓氏,是一门科学,我们称之谓“中华姓氏学”。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落地签证国是芬兰.这个神秘的国度,离我们有多远?用芬兰空姐不无讨好的话来说,不远,才6700多公里,只隔了一个俄罗斯.一路随行的导游告诉我们,芬兰有着上万个岛屿,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16个人,人均月工资高达2000欧元,在欧盟中名列前、茅.赫尔辛基机场的海关共设有三个通道,其中,有两个是专门为我们这些第三世界来的中国人服务的.  相似文献   

17.
英语国家的姓氏体系基本上是一致的。它们原来是有含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大多数失去了自己原来的意思,变成一种纯粹的姓氏符号。研究表明,英语姓氏的形成受到以下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以职业名称为姓。英语国家中Carpenter(卡彭特)、Thatcher(撒切尔)、Tailor(泰勒)、Smith(史密斯)、Coope(r库珀)、Barber(巴伯)、Clerk(克拉克)、Cook(库克)等姓氏均源于原来的职业木匠、盖屋顶的人、裁缝、铁匠、制桶工、理发师、办事员、厨师等。二、以居住地所在的城镇或村庄为姓。例如:York(约克)、Kent(肯特)、London(伦敦)等均为英国的地名,后来变为姓氏。三、以居住地附近的地形、地貌为姓。例如:Moor(穆尔)、Hill(希尔)、Lake(莱克)、Wood(伍德)、Brook(布鲁克)、Bush(布什)等英语姓氏其分别为荒野、小山、湖泊、树林、小溪、丛林等。四、以个人的身体和个性特征为姓。例如:Small(斯莫尔)、Long(朗)、Wise(怀斯)、Short(肖特)等英语姓氏其原意分别为“小人”“、大个子”“、聪明”“、矮个子”。五、英语中还有些姓氏是由“名 子”(fi...  相似文献   

18.
程琳 《上海教育》2012,(35):6-9
对于芬兰教育的成功,芬兰首先将其归功于他们拥有一个优秀的教育体系。无论是芬兰政府部门,还是芬兰教育机构,甚至是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在介绍芬兰教育时,往往会附上一张芬兰教育体系图,让人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9.
上古人名的音韵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两汉姓氏名字协音,是曾经长期盛行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和语言现象,本文就此作一简略的类型分析,并对合音一类详列其例,认为上古人名合音是音韵学史研究中反切源于合音说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人的姓     
据研究,日本拥有30万之多的姓氏,而一般平民拥有自己的姓只不过130年的时间。日本人的姓氏字数不等,发音书写复杂,甚至还出现了诸如“一”、“小鸟游”这样的珍稀姓氏。可以说作为单一民族的国家,日本的姓氏文化是绝无仅有的。其姓氏之多、姓氏之难、姓氏之怪即使对日本人来说,也是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现代日本社会,其姓氏既有其显著的特点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姓氏的使用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