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峰 《文教资料》2008,(29):78-80
江苏桃源大堤被挖案(史称"陈端案")是道光年间发生在江苏境内的一桩惊天大案.该案不但惊动了一个皇帝、一个军机大臣、四个总督、五个巡抚,而且埋下了道光朝中后期满汉官僚激烈争斗的种子.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1785——1850年),福建候官(今福建闽候)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受过正统的封建教育,通过科举进入封建统治集团。由于办事精明干练,为官清廉正直而挤入上层统治集团,先后担任过河工、漕运、政和江苏巡抚等重要职务,1837年升任湖广总督。终其一生,林则徐所作所为中最为后世推崇敬仰的当属禁烟一事。  相似文献   

3.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一期发表了王炳护先生的大作《鸦片战争前夕地主阶级改革家陶澍》,拜读之后,深受启发,确为优秀之作。关于陶澍的生平,王文是这样介绍的:“陶澍,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少年时期的陶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曾就学于岳麓书院。嘉庆七年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并历任四川乡试考官、御史、吏部掌印给事中,四川川东兵备道;道光朝担任山西、福建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巡抚,江苏巡抚,官至两江总督兼理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陶澍同为宣南诗社成员,都是当时地主阶级改革派中的重要人物。1930年,陶澍任两江总督,即奏请道光帝调林则徐来江苏任职。第二年,道光帝任林则徐为江宁布政使,旋擢江苏巡抚。从此,林则徐与陶澍共事,志同道合,进一步建立了亲密无间的深厚友谊。1937年2月,在陶澍的荐举下,道光帝任林则徐为湖广总督。是年底,陶澍六十岁,林则徐不能前来,特在武汉“撰成七律三十章,邮稿致祝”。该诗未收入林则徐诗集,鲜为人知。现从《资江陶氏七续族谱》卷八中抄录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清代中叶的政治家陶澍(1779—1839年)不仅荡涤了盐政积弊,而且在倡导海运上作出了成绩。1825年(道光五年),他由安徽巡抚调任江苏巡抚后,和两江总督英和、江苏布政使贺长龄新辟从吴淞口至十(氵效)这条入海道,并奏请以江、松、常、镇、太仓之漕百六十万石归海运,过令山、大  相似文献   

6.
《称谓录》及其作者梁章钜——兼论中国古代的称谓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梁章钜(1774—1849)字闳中,又字茝林,晚年自号退庵,福机长乐人。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这个清皇朝由极盛向衰败剧烈转化的关键时代。1807年嘉庆壬戍七年中进士,历官庶吉士、礼部主事、主客司主事、礼部员外郎、大清通礼馆纂修、内廷方略馆纂修、荆州知府、荆宜施道、荆州钞关监督、江南淮海河务兵备道、江苏按察使、山东按察使山东布政使、江苏布政使、直隶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抚、兼署两汇总督  相似文献   

7.
清朝道光年间,英国猖狂地向我国大肆倾销鸦片,并派军舰不断侵犯广东沿岸一带,我国人民深受其害。对英寇和不法商人的野蛮侵略行径,有正义感的朝廷大臣义愤填膺,大臣林则徐向道光皇帝上书:要求朝廷坚决抵制鸦片。道光皇帝准奏,并命林则徐任湖广总督,前去广州查禁鸦片。  相似文献   

8.
<正>清朝道光年间,英国殖民主义者不仅猖狂地向我国大肆倾销鸦片,而且还派军舰不断侵犯广东沿海一带,我国人民深受其害。对英寇和不法商人的野蛮侵略行径,有正义感的朝廷大臣义愤填膺,林则徐向道光皇帝上书:陈述了鸦片的种种危害,请求朝廷坚决抵制鸦片。道光皇帝准奏,并命林则徐为湖广总督,前去查禁鸦片。林则徐不仅为官清明廉洁,而且带兵打仗有独到之  相似文献   

9.
陶澍 ( 1779— 1839) ,清湖南安化人 ,字子霖 ,号云汀。嘉庆进士。道光十年 ( 1830 )到道光十九年 ( 1839) (其中道光十五年林则徐在此职很短时间 )任两江总督兼理两淮盐务。他在淮盐之商因课绌 ,岌岌不可终日之时 ,大胆疏陈积弊、整顿淮纲 ,使淮盐产销转弊称盛 ,功绩称佳 ,得到清政府的褒奖 ,在两淮 (江苏沿海以淮河为界 ,以北的盐场叫淮北盐场 ,以南的盐场叫淮南盐场。所产的盐统称为淮盐 )盐商盐民中威望极高。《清史稿·列传一百六十六·陶澍》称“陶澍治水利、漕运、盐政 ,垂百年之利 ,为屏为翰 ,庶无愧焉”。清代早期盐政管理继承明末…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名臣邓廷桢的事迹.他始任两广总督,厉行禁烟,引起豪猾烟匪的仇怨,邓廷桢具实奏闻.道光帝谕旨:“该匪徒等因查拿严切,肆行诋毁,深谌忿恨.……断不可因群言淆惑、稍形懈驰,当勉益加勉,严拿…….”道光帝乃于道光十九年(1839)派林则徐前往,合同邓廷桢等严厉禁烟.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共同监督虎门销烟.邓廷桢奉调闽浙总督后,在厦门等地给英国侵略者以严重打击.当英人欲索香港,琦善曾征询他的意见,邓延桢力言不可.道光帝为向英国示意主和,乃先后撤办林、邓.但林、邓的禁烟抗英事迹,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1.
邓廷桢(1776—1846),江苏江宁(今南京)人,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爱国大臣。他曾任两广总督,与钦差大臣林则徐一起同心协力在广东禁烟抗英;后来他调任闽浙总督,领导了厦门保卫战,取得了抗击英军舰队的胜利。但是,英国侵略者利用清政府的腐败软弱,攻占了浙江定海,威逼天津。1840年10月,邓廷桢被道光皇帝撤职,到广州听候差遣。他到广州后不久就听说英国要求割占香港与厦门等地。他对这两地都十分熟悉,深知它们的重要地  相似文献   

12.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1838年12月31日)诏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驰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于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1839年3月10日)抵达广州,即开展了震撼中外的“广东禁烟”和“虎门销烟”运动,谱写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光辉篇章的第一页.关于林则徐在这次禁烟运动中收缴、  相似文献   

13.
黑色,代表着庄重、威严、凛然不可侵犯。看到黑色,林则徐当年在虎门销烟的场景就浮现在我眼前。林则徐,字元抚。乾隆五十年(1785)生于福建候官(今福州市)。嘉庆进士,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是一个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之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曾与龚自珍等人倡经世之学。道光十八年(1838)在  相似文献   

14.
在开启中国近代史的鸦片战争中,林则徐是坚定的抵抗派,他可说是一个民族英雄。但是满清的道光皇帝被英军炮舰吓破了胆,加上投降派乘机诬陷,林则徐不但被革职,而且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被充军到新疆的伊犁。7月初,林则徐由西安启程赴伊犁时写了两首与家人  相似文献   

15.
冯桂芬(1809年—1874年),苏州吴县人,字林一,号景亭。道先二十年(1840年)30岁那年中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在京为官三年,不久就辞官回乡,致力于著书立说。 王韬(1829年—1897年),苏州吴县角直人,原名利宾,字共卿,号仲弢,又号天南遁叟、弢园老民等。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他18岁时,以第一名考中秀才,但在参加更高一级的金陵闱试中却落第了。从此他无意于仕途,回乡专做学问,并设馆教书。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放眼望世界的第一人。在林则徐1832年在苏州任江苏巡抚期间,冯桂  相似文献   

16.
林则徐(1785—1850年),清道光时最有见识的大臣,领导了禁烟运动。他是清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38年他任湖广总督时,即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禁烟,并连续上书道光皇帝主张严禁鸦片,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他依靠人民的支持和关天培等爱国将士密切配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同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了收缴英国的二百三十七万多斤鸦片。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他受投降派诬陷被革职,并被充军新疆。他在新疆兴办水利,垦辟屯田,后起用为陕西巡抚。1850年为钦差大臣赴广西督理军务,途中病死。遗著有《林文忠公政书》等。  相似文献   

17.
陶澍(1779—1839),通过科举,踏入仕途,初名扬于嘉庆末年,后显达于道光初、中期,先后为官四十年。到道光十年(1830)八月,擢授两江总督(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升任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江南江西军务,旋奉上命统属文武、节制巡抚、都督、总兵等,总理粮储,操江南河务。次年正月,又奉命兼理两淮盐政,一直到道光十九年(1839)因病重请求开缺,确属清政府当时依恃的股肱之臣。以一个汉族士大夫的身份,竟然受到清廷这般信赖,  相似文献   

18.
林则徐──鸦片战争前夕地主阶级改革派中不可多得的实干家,他在1823年至1836年间,有六、七年仕宦江苏,先后任江苏按察使、布政使、巡抚、署两江总督等要职。他“以经世自励”[1],怀报国忧民之心,体察民情,关心民间疾苦,躬亲任事,努力发展生产,兴利除弊。特别在积极提倡并认真主持兴修江苏水利方面[2],更是倾注了满腔热忱,表现了他对兴修水利的高度重视和卓越才干,为江苏水利事业建设作出了贡献。林则徐一贯重视水利事业的兴修。江苏号为泽国,水利更显重要。在林则徐的大力倡导、精心筹划和亲自主持下,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19.
一提到林则徐的名字,总是与“中国近代第一个爱国主义者”、“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这些定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在林则徐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担任地方官员的时间是最长的,历史已经证明,林则徐还是清代一位富有治水经验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林则徐1811(嘉庆十六)年中进士,先在翰林院任庶吉士、编修。后于1820年外放,任江南道(包括江苏、安徽两省)监察御史,从此直到1850(道光三十)年赴镇压太平  相似文献   

20.
一姚莹(1785—1852),字石甫,一字明叔,晚年号展和,又号幸翁。嘉庆十三年(1808),在他二十四岁那年中了进士。早年游幕广东,后在福建、江苏任知县。鸦片战争时,道光皇帝在一八三○年特旨提拔他为台湾道。晚年任广西按察使。姚莹渴慕贤能,鄙视奸佞,立功励名,诚挚务实,居官廉洁,但个人却是“至今官(厂解)外,盖头无一椽。”(方东树《寄石甫》)也正如他自己在《峡江歌》中所歌咏的:“江水如此使我清,得葬清波死亦足。”可见其人品的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