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释"緐"     
“緐”字为“从每.从糸”的会意字,其形体义为女性头发用丝绳盛饰之状,以此本义作为词义系统引申系列的起始点,“马髦饰”是名词性引申义,而“多也,盛也”则是形容词性引申义。《说文》认为“緐”是“从糸,每声”的形声字,不确。  相似文献   

2.
释“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妃”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为“从女,从巳”的会意字。“妃”的形体义为有生育能力的成年女性。《说文》“从女,己声”的形体分析不确。  相似文献   

3.
释"嘉"     
徐山 《培训与研究》2004,21(4):11-12
本分析了“嘉”字的金形体,从词义和形体的演变关系来说,“嘉”字是经由“(女力)”→“加”字形的“嘉”义→增形孳乳为“嘉”而戍的。“嘉”的形体构造从发生学角度分析,是在“加”的形体基础上增添了部件“蛊”所形成的会意字。  相似文献   

4.
考释了“屰、逆、Chi(斥)”等三字。“屰”字的甲骨文形体呈倒人状,其发生背景为人跌倒而头朝下或人从高处头朝下坠落。“逆”的甲骨文形体义为前面有人倒栽葱在地上,另一人则前往相助。从“逆”字的发生角度分析,“逆”字为会意字。《说文》认为“Chi”的形体构造为“从广,屰声”的形声字,不确。“Chi”是会意字,其形体义为房屋倒下,亦即拆除房屋义。  相似文献   

5.
释"告"     
本分析了“告”字的甲骨形体,其形体构成为上“牛”下“口”的会意字。“告”一词的本义为祭告义。“告’,的形体下方的“口”则用来表示祷告义,“告”的字形义为祭祀时用牛牲并面对牛而祷告。《说》分析“告’’字的形体不确。  相似文献   

6.
释"丕"     
文章分析了“丕”字的古文字形体。“丕”字的造字方式是指事字,其形体是在“不”的树根状形体中间加上一短横。该一短横为指事作用,表示根部所在。“丕”是“不”的同源分化字。“丕”字产生的动因,是由于“不”从树根本义引申出“大”义,而从卜辞开始,“不”就有了否定义的假借义用法,所以为了避免混淆,有必要通过形体分化造出新字来分别承担词义。  相似文献   

7.
释"禅"     
首先分析了“禅”字的构成部件“单”的形体义以及“单”在卜辞里的用法。“单”的甲骨文形体义为树干状,作为树干的“单”可以用于燎祭活动,即焚烧树干去祭祀天神或祖先。卜辞里所谓四单的“单”,其功能就是将树干用于祭祀,而置树干之地自然就是祭祀的场所。“禅”当为会意字,其形体义为用树干祭祀,《说文》解释“禅”为“从示,单声”的形声字,不确,为缺乏历史演变的分析手段所致。  相似文献   

8.
释"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舍”字的金形体,“舍”字由两部分构成,其上方为甲骨里的“余”形,下方为“口”。“余”的本义为房舍义,“余”在卜辞里已借为第一人称代词;这样,“余”的房舍本义则是通过另造新字“舍”来表达。“舍”的形体下方加上的“口”,作为同源分化字的造字手段,用来表示该字读成上方部件的语音。  相似文献   

9.
释"克"     
“克”字的甲骨文形体为兽皮状,而字形最上方似米粒状的小点或一短竖,为兽被杀后口中流出的血状。“克”一词的本义“胜”义,在形体表现时反映的是整个事件的结局,即兽已被杀死,口中吐血且兽皮被剥之状。《说文》“克,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中有关“克”的形体分析和词的本义解释均不确切。  相似文献   

10.
考释了“、逆、 (斥 )”等三字。“”字的甲骨文形体呈倒人状 ,其发生背景为人跌倒而头朝下或人从高处头朝下坠落。“逆”的甲骨文形体义为前面有人倒栽葱在地上 ,另一人则前往相助。从“逆”字的发生角度分析 ,“逆”字为会意字。《说文》认为“”的形体构造为“从广 ,声”的形声字 ,不确。“”是会意字 ,其形体义为房屋倒下 ,亦即拆除房屋义  相似文献   

11.
释"曹"     
"曹"字的甲骨文形体为上"(東東)"下"口"的会意字,"曹"字的字形义为以言词审理原告被告双方的诉讼.<说文>对"曹"的形体分析"从(東東),在廷东",不确.  相似文献   

12.
“恒”字的甲骨文形体为月亮位天空之中状,篆书“恒”的形体已有讹变,故《说文》对“恒”的形体分析不确。不过,《说文》“恒,常也”的解释作为“恒”一词的本义是可信的。“恒”一词本义的发生背景和月亮有关,所谓“恒”的“恒常”本义是指月亮在天空中运动与有其规律性。“如月之恒”,即象月亮那样恒常(运动),比喻生命有常,而不是其相反的变化不定的无常状态。  相似文献   

13.
释"耿"     
本文分析了“耿”字的古文字形体,“耿”由“耳、火”这两个部件构成,并以“耳热”会意。“耿”一词的本义为耿直不安,而“耿”的形体构造,正是以这种强烈情绪的外表特征“耳热”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14.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5.
释“竟”     
分析了“竟”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构成为上从“ ”下从“兄”的会意字。“竟”字下方的部件“兄”为人的祝祷状,而上方的部件“ ”则表示“否定”义。“竟”字的甲骨文形体义为人的祝祷活动的终了。  相似文献   

16.
释“咎”     
分析了“咎”字的甲骨文形体,认为“咎”字的初形为上从倒“止”下从“人”的会意字,“咎”字的字形义为天神降灾祸于人。《说文》根据“咎”字已有讹变的篆书去分析字形,认为“咎”字“从人各。各者,相违也”,不确。  相似文献   

17.
释"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介”字的甲骨文形体,认为“介”是“从人”且在人形的两旁各有一小点的会意字,小点为火花状。“介”字的形体义为焚人时的火花状。“介”的发生背景是燎祭仪式中被焚之人所扮演的沟通天人的中介角色,其本义为“中介人”。进一步讨论了“介”在卜辞中的“求”义和“副”义的两种用法,梳理了“介”早期词义的发展脉胳。  相似文献   

18.
释"咎"     
分析了"咎"字的甲骨文形体,认为"咎"字的初形为上从倒"止"下从"人"的会意字,"咎"字的字形义为天神降灾祸于人.<说文>根据"咎"字已有讹变的篆书去分析字形,认为"咎"字"从人各.各者,相违也",不确.  相似文献   

19.
“字族文识字教学法”在扫盲教学中的运用王惠生“字族文识字教学法”,是四川省井研县教师经过32年教学改革、的实验,首创成功的一种新的识字教学体系。它以汉字“六书”为参考,以当代汉字为依托,对《新华字典》所收11000多个汉字和《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形体不...  相似文献   

20.
“牙”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尤其是官话区有作雄性讲的用法(限用于家畜),但“牙”并不是本字,本字应是“豭”。“牙”取代“豭”,与二字的读音相近及语音演变有关,还与二字的形体及人们使用语言文字的心理有关;时间在元明之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