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实验"和"试验"两词在科技论文中常用却不易准确把握的实际情况,在其应用范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讨论,明确了两词的基本用法及其通用的范围和限制条件,为原则上区别两词用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参考文献"与"引文"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晓军  王昕 《情报科学》2000,18(2):180-181,184
"参考文献"、"引文"是文献计量学中引文分析法常用的两个学术用语,针对目前某些文献中对这两个术语使用比较混乱的现象,本文从信息的角度论述了这两个术语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日语中常见的"頭"类惯用语有200多条,汉语有100多条.日语和汉语"头"类惯用语的意义都与"头"类词语的意义相对应,但义项都少于后者.惯用语意义主要都通过两种途径产生,一是直接引用"头"类词语的意义而构成,"头"类词语在惯用语中意义不变;二是间接借用"头"类词语的意义而构成,"头"类词语和整个惯用语一起,产生新的意义.构成惯用语的"头"类词语日语以单字词居多,汉语以多字词常见.  相似文献   

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一句精辟的治学格言. "书山"与"学海"两词最早是汉代学者杨雄说的.他在<法言·学行>中写道:"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  相似文献   

5.
王德亮 《知识窗》2006,(11):35-35
中华正史典籍中"宗教"一词,最早见于<宋史·儒林传>之<吕祖谦传>,中有"(祖谦)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教"之语.此处宗教乃为官名."宗"、"教"分别作为一词,在汉语中出现皆为时甚久,应用广泛,尤多见于佛门.特别是南北朝至隋唐之际,佛教天台宗、华严宗的学者在注解经典时,多从名、体、宗、用、教5个方面予以阐释说明,后"宗"与"教"逐渐被连缀成"宗教"一词,即指佛教的教理.  相似文献   

6.
"冤家"一词,古来就有两种注释,一指仇人,一指情人,为爱之至极的反语.俗话有"冤家路窄""冤家死对头"之说,众所周知,这泛指的都是仇人.  相似文献   

7.
集合词项与普遍词项分属两种不同的划分范畴,它们在外延上是全异而非交叉关系.对于诸如"中华民族"、"森林"等时而归集合词项,时而属普遍词项的同名异性词项,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予以辨析:对同类事物的不同考察方式;对事物不同层次的反映.最后,本文指出,应在具体语境中谈同名异性词项的归宿.  相似文献   

8.
"科学"一词在被赋予了"science"词义之后,其释义演化至今经过了多次的变迁。通过比较"科学"与"格致"在并举时期的此消彼长,参照"科学"在不同时期工具书中的释义,对"科学"释义变迁的阶段进行了历史分期,并通过检索数据库及历史背景两个层面分析了"科学"释义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什克洛夫斯基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者在总结俄国未来派诗歌创作的基础上提出了"陌生化"理论.这一理论对于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与未来派的早期作品中的"无意义语"之间也存在着密切联系.本文力求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造与原发创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创新的关注陡然间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并且对创新一词的使用频率也大大超过了创造一词.那么,究竟何以理解"创新"和"创造"这两个概念呢?这一新情况对于创造教育或创造性人才培养有否进一步的特殊要求呢?本文力图利用经济学、创造学或创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之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11.
汉语和英语的宾语表示法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例如 :这两种语言的宾语主要由名词和代词来担任 ,介词短语一段不用作宾语等。然而这两种语言毕竟不是亲属语言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因此在宾语表示法方面还有着各种差异。本文就这方面作一粗浅的分析比较 ,并对汉语句子不同类型的宾语和译法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就有了.而"师"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文师"之称.以后,西汉的董仲舒使用"师",司马迁使用"师表"一词,他们都着重在"师"的表率作用这点上.  相似文献   

13.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内容为先,形式对等,我们在翻译原文的过程中就始终贯穿"内容对等为主,形式对等为次,多维度再现原作氛围"的思想。本文是就《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两种不同译文做了一个比较,就两篇译文在用词和修辞及意向等方面的对比来分析这两篇译文。使我们对原文的内涵和翻译原则有了更清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云南烟,四川酒"是消费者群体中很久以来口碑相传的誉美之词,不是很精确,也不是说其他地方没有优质的同类产品,但大体上说明了这两类消费品的优势产地所在.如云南的气候、温度、湿度很适宜优质烟草的种植,首先便决定了其"云烟"的资源优势.因此,近百年来,"云南烟"一直是众多消费者的所爱,而昆明卷烟厂则是云南省,也是中国烟草生产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5.
程传星 《科教文汇》2013,(17):118-119
“ ”和“开”作为使用频率较高的动词在韩语、汉语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并且二者都可和宾语相结合使用。本文将主要对比“ ”和“开”的宾语类型,探讨其共有的宾语类型、“ ”特有的宾语类型和“开”特有的宾语类型。  相似文献   

16.
敬语是日语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日语敬语的使用规则严格,并有多种表现形式.敬语接头词、接尾词是日语敬语表现形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含有表示尊敬,自谦,美化等意义.在有关日语敬语的研究中,关于固定句型、敬语动词、助动词、补助动词的研究较多,而关于敬语接头词、接尾词方面的研究比较少.着重论述了日语敬语接头词"お"的意义,适用范围.并举例说明了"お"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7.
趣谈"可乐"     
"可乐"同时作为其本族语中的固有词和现代汉语的外来词,两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本文就"可乐"一词出发,对"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非常可乐"、"天府可乐"构词的形式类型之不同作浅析,以观汉语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康凤珍 《百科知识》2021,(6):14-15,20
《琐事》是美国著名作家苏珊·格莱斯佩尔的代表作,该剧饱含女性主义色彩,是根据作家在一次谋杀审判中作为出庭记者这一经历改写而成."规训"和"惩罚"这两个术语主要用于描述"犯人",然而在一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家里,《琐事》中的女性人物被剥夺自由,宛如"牢中罪犯".剧中女性人物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非人的规训、隐晦的惩罚、缄默的反抗.基于福柯的"规训"与"惩罚"分析女性困境,有利于启发因家庭琐事陷入困境中的人们.  相似文献   

19.
"对于"句指的是用介词"对于"将动作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介引到谓语动词前的一种句式,在语义上主要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判断、评价和对待关系.本文首先从"对于"句的语义角度对"对于"句中的谓语动词进行分类,将其中的核心成员大致分为三类.在分清"对于"句中动词的核心成员以后,本文进一步考察动词与"对于"所带宾语的语义关系以及"对于"句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和动作性.最后,本文简单比较一下"对于"句和"把"字句.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中国人把"朝鲜"这一专用名词发音为"Cháo Xi?n".但是我们认为这种发音是有违其国家创建制定国号时之本义的."朝鲜"一词从词汇意义上讲,本该发音为"Zhāo Xiān".本文将从朝鲜历史及词汇意义入手,阐明"朝鲜"一词本意及其发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