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八大山人生平及书画艺术特色八大山人(1626-1705年),简称“八大”,是清初一位名声显赫的山水、花鸟画大家。他生于明末战乱之际,祖上为贵族,是江西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19岁时遭受了国破家亡之痛,23岁时因不满清王朝统治出家为僧。八大山人性格倔强,行为怪僻,由于长期心情悲愤,  相似文献   

2.
牟建平 《收藏》2018,(12):24-37
齐白石的大写意绘画开创了近代大写意中国画的新高度,但他的绘画来源于哪里呢?如他自己所说:“青藤、雪个、缶庐三家门下。”其中,八大山人对他的大写意绘画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终生的,特别是早期画作,有很明显的八大山人画风痕迹,在齐白石的题画中,有很多关于八大山人的内容,所以研究齐白石,不能不研究他与八大山人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侯玉军 《收藏》2014,(3):114-115
2013年的金秋10月,江西省八大山人研究会组织了三次奉新县阱(阱与耕同音同义)香寺八大山人史迹的田野考察。我代表江西省收藏家协会有幸参加了第三次江西省奉新县避井香寺院田野调研活动。  相似文献   

4.
大家议论     
傅抱石《大涤草堂图》为何画不对题 1994-14T《傅抱石作品选》6-3《大涤草堂图》是傅抱石的画,而邮票上部的题字却是“元气淋漓,真宰上诉。八大山人大涤草堂图。”八大山人(朱耷)是清代画家,显然画不  相似文献   

5.
马起来 《收藏界》2012,(9):86-91
八大山人《墨荷图》纸本墨笔纵185厘米横91厘米八大山人(1626-1705年),明代宗室,本名朱耷,江西南昌人,书画家、诗人。明亡后削发为僧,法名传綮,号雪个、八大山人等。《墨荷图》绘涸塘莲荷傍石而生,天姿朴茂,一枝白莲高帜卓立,出泥不染,孤馨独秀,仿佛作者一生悲凉境况及孤傲性格的写照。全图上不作云霞飞鸟,下不写池水鱼藻,纯以洁莲净石构景,线条明快凝练,笔墨豪放泼辣,表现了一种悲怆而崇高的美感。左上款署"八大山人画",钤  相似文献   

6.
刘建业 《收藏》2010,(2):72-82
清初画坛,“四僧”占有极崇高的地位,而位居“四僧”第二位的八大山人(即朱耷),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300余年来,八大山人(约1625~约1705年)在画坛上的影响,远远超过清初六大家。这就使收藏界对八大山人的作品有一种天生的崇拜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拍卖市场上八大山人成为最夺目的明星。2004年八大的《山水书法合壁》手卷成交价就达1100万元;同年嘉德秋拍,一幅28×23.5厘米的《游鱼图》以484万元成交,每平尺价格高达600万元。  相似文献   

7.
欧阳碧晴 《收藏》2020,(1):34-37,34
八大山人(1626~1705年),本名一说朱统(上林下金),一说朱耷,明宁献王朱权后裔九世孙。朱氏一生坎坷,明亡后曾出家,法号传綮。还俗后两度病癫,晚年用八大山人之号。其花鸟写意独抒性灵,奇简冷逸,乃明末清初影响深远的一代画僧。关于八大山人晚年的花鸟画,学界多聚焦于其诸多怪诞画作的幽深图式意象与丰富哲学内涵,而关于其中寄托的遗民情怀研究较少。笔者试结合史料文字记载,以八大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戊创作的两幅《双鹤图》,简要分析八大晚年对身世与故国的复杂情怀。  相似文献   

8.
2002-2-2“孤松图”,原画纵113厘米,横58.5厘米。画一株顽强屹立的青松,枝干扭曲,松针稀疏,构图简洁,余意无穷。图的右上方有题款:“写为兰皋先生,八大山人”,钤印两方:“可得神仙”、“八大山人”。左下方为吴昌硕的题跋评语两行:  相似文献   

9.
姜宏秋 《收藏》2006,(6):55-55
八大山人名朱耷(1626-1705年),字雪个,号个山,南昌人,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宁王朱权之九世孙。据说他曾阅览元代书画家赵子昂手书的《八大人觉经》,若有所悟,便以“八大山人”自号,八大意为“四方四隅,皆为我大,而无大于我”。  相似文献   

10.
马起来 《收藏》2007,(7):103-103
笔者最近往阜南县城会友,见到八大山人的一副对联,笔墨浑厚,肃穆高古,大饱眼福。  相似文献   

11.
1月20日《八大山人作品选》朱耷(1626—1705,图1),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清初四大高僧之一。谱名统(林金)。江西南昌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有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别号。晚年自号八大山人,署款联缀形似“哭之”、“笑之”字样,以表达他故国沦亡,哭笑不得的心情。  相似文献   

12.
张凯 《收藏》2009,(3):36-38
八大山人和石涛代表了中国绘画艺术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他们在曲折坎坷的艺术人生中,凭借高超的绘画技巧、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无畏的创造精神,锻造出了明清朝代更迭之际中国花乌画和山水画的经典风貌,影响中国绘画艺术发展数百年。八大山人和石涛的作品在市场上占据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但目前现状却是其赝品充斥,鱼目混珠,从历史研究与当前收藏看,二人作品不仅存在着有待研究的空间,而且在收藏市场上具备无限的升值潜力。  相似文献   

13.
高鸿 《收藏界》2012,(3):85-88
八大山人《书画合册》(八开),绢本水墨,册页,尺寸:24×17厘米×8,估价:RMB2,200,000-2,800,000,成交价:RMB2,576,000。  相似文献   

14.
理由 《收藏》2010,(12):28-31
刘晓瑜先生曾这样评价张大华的画.“八大山人的画充满着悲愤与无奈,而大华兄的画却是一派冲和与超然,几臻化境。其画作.赏之弥淡,正所谓天地有美而不言耳。”  相似文献   

15.
牟建平 《收藏》2018,(6):24-33
环顾中国画史,画虾的画家凤毛麟角,流传下来的作品也很少。南宋的僧人画家法常曾画过虾,开启了中国画画虾的先河。后来的赵孟頫、徐渭、八大山人、郑板桥、高其佩等人都画过虾,但大部分只是墨戏,偶有画虾之作,不像齐白石那样专门研究、绘制过虾,把虾画出名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法常《水墨写生图卷》中有画虾,但主要局限于外形,形多神少八大山人早期的一本《杂画册》里也描绘过虾,但用笔非常简单。高其佩的指墨画也画过虾,更是简率无比,与齐白石画虾擅于用水用墨相比,逊色很多。  相似文献   

16.
李霞 《收藏》2009,(7):154-157
人称孙轶青老先生为“砚痴”,他笑呵呵地接受了。 在那满壁樟香,步步为书,触手为砚的书房里,85岁高龄的砚翁,并不蹒跚的脚步,仍旧乐呵呵地搬东挪西,让八大山人砚、纪晓岚砚、吴历观、邓石如砚……  相似文献   

17.
邓平祥 《收藏》2014,(3):140-141
孟新宇油画风景画风格的转变据他自己的讲述,始自于2001年的一次农村庙会。庙会上民间艺术的木版年画、虎头靴、泥泥狗使他产生了顿悟,由此他联想到莫奈、梵·高、毕加索、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八大山人……从此,  相似文献   

18.
1月20日,国家邮政局、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省邮政局、南昌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题示邮票首发式在省展览馆举行。王虎鸣和八大山人纪念馆副馆长王凯旋在现场签名。省邮政局、省集邮协会举办“2002年江西省集邮展览”(至21日),并有邮品展销。  相似文献   

19.
藤本植物是大写意画家喜欢的作画题材,明代的徐渭喜欢,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喜欢,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也喜欢。藤本植物包括紫藤、葫芦、葡萄、南瓜、丝瓜等等,若以绘画题材丰富而言,上述诸家首推齐白石,藤本植物也是他画得最多,其中尤以紫藤、葡萄为众,可谓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20.
吴佼姣 《收藏》2020,(3):158-171
中国花鸟画自唐代由工笔趋于写意,经五代形成"野逸"与"富贵"两派分野。随着笔墨的发展衍变,写意花鸟于明清日臻完备,且有了徐渭大泼墨写意和八大山人简笔写意的率意与空灵。待到近代风云变幻下既传承亦有嬗变,涌现出如吴昌硕、齐白石等个性鲜明独特的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