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老瓦来了     
王晋枫 《集邮博览》2013,(12):58-59
2013年9月27日,中国邮政发行“乒乓球运动”邮票一套两枚,该票为中国、瑞典两国联合发行。邮票发行日恰逢中国国际集藏博览会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天,“乒乓球运动”邮票首发式即在展会现场举行。瑞典乒乓球名将瓦尔德内尔、中国邮票设计师于雪在现场为邮迷签名。  相似文献   

2.
《上海集邮》2002,(6):7-7
50年代末我曾设计了一套《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纪念邮票,60年代中又为中国登山运动员登上珠穆朗玛峰,设计了一套新的体育邮票。不过不是以纪念邮票发行,而是作为特种邮票发行《中国登山运动》邮票。当时中国登山运动员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全国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报道,介绍登山运动,介绍这次中国体育辉煌创举。发行邮票不是为纪念这次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而是为介绍中国登山运动。一套5枚邮票有中国登山运动员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有中国登山运动员攀登我国境内其它几座山峰,因而作为特种邮票发行。邮票发行需要一。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庆》表现50年代的小开张(如图),是该系列的第6套邮票,也是首套通过美国公众投票评选来确定题材的邮票。这套邮票于今年5月26日在麻省的斯普林费尔德举行首发仪式。小开张上的15种邮票,叙述着发生在战后那个年代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历史,展示乒乓球运动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本期起开设“乒乓博物馆”专栏,并特邀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姚振绪先生主持本栏目。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1989年去德国多特蒙德参加第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有位集邮的同事让我留意看一下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小型张邮票。这张中国发行的邮票,由于发行量才3万张,国内价格已经炒得很高,国外反而便宜。虽然我没有帮同事完成任务,但是比赛期间举办的乒乓球邮展却深深地吸引了我。展出的邮票和邮品,很多出自中国,这唤起了我集乒乓球专题…  相似文献   

5.
东亚轴心引领世界乒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宏达 《乒乓世界》2004,(10):38-39
乒乓球运动源于英国,是欧洲贵族精心培育的“网球室内品种”,从大开大阖的网球运动来看,乒乓球也应该是欧洲人的强项,但是,当这项运动传人亚洲,被以使筷子著称、心灵手巧的中华民族、朝鲜民族、大和民族接受并熟知后,以直握球拍发端,乒乓球便在东亚地区生根发芽,自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后,逐渐成为世界乒坛的主导力量。当日本海绵拍快攻打法风靡一时,特别是中国乒乓球的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08,(3):4-4
2008年2月14日,在距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176天之际,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特别授权.奥运史上首部以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为题材的北京奥组委特许邮品《祖国的骄傲国球的辉煌》个性化邮票、邮政明信片珍藏册首发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7.
从庄则栋的近台两面攻谈起连小峰近几年我国乒乓球技术在世界乒坛上已不占优势,作为乒乓球爱好者,我忧心如焚,有些看法如骨鲠在喉,想一吐为快。纵观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60年代的标志就是中国直拍快攻打法的出现。它代表了一种方向,反手好,速度快,特别是庄则...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自20世纪60年代登上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的顶峰后,其间尽管也有一些波折,但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乒乓人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拼搏,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着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的领先地位。中国乒乓球女队曾经取得过"八连冠"的佳绩,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乒乓球人才,积累  相似文献   

9.
在生肖马年里,一些国家除了发行马年生肖邮票以外,仍然觉得意犹未尽,又马不停蹄地发行了其它以马为主题的非生肖马邮票。有些国家在发行其它题材的邮票时,画面上也刚好出现了马。本介绍这一类在生肖马年中发行的非生肖题材的马图邮票。  相似文献   

10.
评选《世纪之庆》60年代邮票题材的活动于去年5月间在美国举行,共收到公众选票93万多张,比50年代邮票题材评选活动多收到选票10万多张。根据中选题材设计的邮票在今年9月17日发行。邮票的标题为《反抗的六十年代和人类登月》。  相似文献   

11.
倪斌 《体育世界》2013,(4):126-127
目前最深受广大高职院校青睐的体育项目就是乒乓球。一般情况下,乒乓球的运动技巧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器材的建设上也是比较简便的,且不受地点的限制,可自行决定运动量的大小,适合各类人群。虽然乒乓球深受广大高职院校学生的欢迎,但是乒乓球运动在发展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教学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雷 《乒乓世界》2008,(10):152-153
乒乓球于上个世纪初传人我国,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对这项运动有着特殊的感悟,所以在我国素有“国球”之称。乒乓球为我国体育事业争得了极大的荣誉,健儿们为此付出了艰辛和努力。新中国的邮票也大量记录了他们。笔者收集整理如下。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13.
黄山 《上海集邮》2008,(10):26-27
很多人不喜欢美国邮票,原因是美国的历史太短,不像中国邮票上有丰富的历史题材和珍贵的古代文物,也不像欧洲邮票有灿烂的古典艺术和精美的现代绘画。但,我觉得至少美国的航空邮票很值得收藏与研究。上两期我们已经看到了美国第一套航空邮票、最贵的“齐柏林伯爵号”飞艇图航空邮票,这期再介绍一些美国航空邮票,并从中了解美国的航空和航邮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在第41届世界乒乓球赛上,中国男女乒乓球队在团体赛中双双失利,令国人震惊。作为多年从事乒乓球训练工作的教练员、运动员都在深思“我国传统的直拍快攻法究竟还行不行,今后的路该如何走?”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乒乓球运动发展状况从历史上看,欧洲在40年代以前一直是世界乒乓球运动的中心,他们的横拍削球一统天下,但进入50年代,日本用正手长抽击败了以守为主打法的欧洲队。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不是弃直为横,也没有仿效日本的长抽而是坚持走自己的路,根据我国直拍快攻的特点,突出了“快”字,发展创新了传统的特长技术。结果,中国乒乓球技术水平的发展出现了飞跃,成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忆述1982年T79《益鸟》邮票的选题设计,以及由此引出的关于动植物邮票的一些话题。建国以后,中国发行的动物题材邮票,基本是按照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名录,单独发行某种动物的邮票,如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也同时分类、分组地发行那些对农林有利、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有益的动物邮票。这些动物,有的虽非珍稀,但对人类有益,也应该宣传、保护。上世纪80年代的《益鸟》、《猛禽》,90年代的《昆虫》、《鹗》等邮票,即属这一类。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世纪之庆》系列邮票已经出到了第4套。以20世纪30年代为题材的全套15种邮票于今年9月10日在全美各邮局同日发行(图1)。小开张下部的大幅历史照片摄于1936年4月,俄克拉荷马州希马隆县的一位农民和他的两个儿子站在尘暴里。这套邮票的首发式在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举行。随着邮票表现的年代离我们越来越近,全套邮票上有越来越多的题材为大家所熟悉。  相似文献   

17.
2006年的JT邮票,给人总的印象是印刷靓丽,色彩丰富,迎合时尚,符合欣赏习惯。但,如何进一步在“质”字上多下工夫,提高这一小型艺术品的艺术档次,还任重道远。掌握“邮票画”的固有特点,并非一蹴而就。即使画稿完美,“浓缩”到小小方寸,也会出现不尽人意的低谷。《集邮》杂志獬曾登载了邮票设计工作者王虎鸣的访谈文章。他不无感慨地说,“中国邮票中的精品仍然不多,尤其在人物题材邮票方面,还超越不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发行过的人物邮票”,“中国邮票要走的路还很长”。王虎鸣的这番话是真话实话,是作为设计了87套邮票的专业工作者在大量实践之后的理性认识。因为集邮者对邮票设计的要求也不仅仅满足于贴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公元2000年也是新千年,有着特别的纪念意义。国家邮政局日前公布了这一年的纪特邮票发行计划。而且,该计划纪特邮票的绝大部分图稿也已亮相,并在许多邮局张贴和一些报刊上刊出。提前推出新邮图稿,是我国邮票发行历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使我国邮票设计工作更加规范化的举措。对明年的20套纪特邮票的选题等,以及其中的一些设计图稿,已经有不少人提出各种看法。我想主要从邮票选题如何适应世界上集邮热点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纵观明年的新邮选题,那种具有国际化的题材比较少,与世界集邮热点相一致的题材不多。  相似文献   

19.
蔡武峰  王隆基 《上海集邮》2001,(10):36-37,41
苏联解体后成立的15个独联体国家中,在近10年的时间里已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阿塞拜疆、立陶宛、乌克兰、亚美尼亚、摩尔多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10国先后发行了中国题材邮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还分别与中国联合设计同图案邮票(即所谓的“联合发行邮票”)。此外,独联体国家的WWF徽志邮票以及生肖邮票,属广义的中国题材邮票,不在本文叙述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乒乓球意识问题日益显得重要。我国著名乒乓球人士李富荣在一次全国乒乓球教练研讨会上讲:"我感觉从50年代到90年代最大的发展是意识上的要求",可见意识在现代乒乓球训练中的重要性。少儿时期是乒乓球运动员成才过程中全面打基础的时期,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建立专项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