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邮票设计中应用电脑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马刚在《王雪青和他设计的(国际奥委会一百周年)邮票》一中回忆,1992年他在法国南部的Aix学院进修时,与正在该院从事电脑设计的王雪青共同策划用电脑设计邮票,王雪青利用电脑设计出1994—7邮票的4个疗案.  相似文献   

2.
现在借助电脑设计邮票已经习以为常了,但使用电脑确有一个过程。我用电脑设计邮票是比较早的,《香港经济建设》基本上是靠电脑完成的。用电脑设计邮票与传统手工绘制是两种方法,不能单纯说谁好谁坏。我认为两种方法完全由邮票的选题来定,有的题材画面适合借助电脑来表现,有的需要用手工绘制完成创作,早期的邮票设计是非常辛苦的事情,设计师每天要画格子、数字数、  相似文献   

3.
1.2月4日,发行“岁次丁亥(猪年)”邮票4枚、小全张1枚、无齿孔小型张1枚,这是当地生肖邮票第3辑的第8套,仍以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加电脑设计。同日发行“十二生肖金银邮票——灵犬宝猪”小型张,采用22K、24K金箔及99.9%纯银箔压印而成。另外发行“绒面生肖邮票——猴、鸡、狗、猪”,为该系列的第2套。  相似文献   

4.
谢宇 《上海集邮》2002,(4):34-34
电脑设计邮票在国外早已不是新鲜事情。从严格意义上说,当今世界上很多邮票都采用电脑作为设计的辅助手段,而那些纯粹使用电脑做出来的邮票反倒很少。最重要的是,电脑为邮票设计商业化铺平了道路。 当今世界,邮票发行的商业化倾向日益显著,邮  相似文献   

5.
美国邮政管理局(USPS)2001年11月6日公布了2002年纪念邮票的发行计划,在2002年的计划中仍保持了USPS对于纪念邮票的选题原则,即记录那些对美国的文化产生了最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一个《冬季运动》四方联拉开了2002年纪念邮票发行的序幕,该套邮票反映了在盐湖城冬季奥运会上最受欢迎的四个运动项目:花样滑冰、冰球、雪撬和高台滑雪。“公众社会意识系列”2002年的内容是:“指导孩子”,兰斯·海迪用电脑设计的这枚邮票表现了一个成年人正在指导一个孩子,邮票的下方写着:“价值一  相似文献   

6.
自从电脑普及,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邮票设计工作也尝试运用电脑设计邮票,在修改图稿,安排字、铭记、面值等方面,电脑要比一笔一划的手工操作,无疑省事省力省时,方便得多了。于是,人物、物、动物,以至山水风光等等各种题材内容的邮票设计似乎都少不了电脑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去年6月,我国发行了第一套用电脑设计的邮票。这套《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一百周年》邮票由旅居法国的画家王雪青设计,整个画面除文字之外全由直线和圆组成,简洁流畅,其造型与我国以往发行的邮票都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1980年J59《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小版张的发行,开创了我国“小版张印刷”邮票的先河。在《集邮》杂志1997年第9期的新邮预报中,《黄山》、《天坛》两套邮票均注明“为小版张印刷”。同是小版张印刷,《黄山》是小版张,《天坛》却是一般小型邮局全张。这说明,“小版张”一定是“小版张印刷”邮票,但“小版张印刷”邮票却不一定是“小版张”。本就是对这种“小版张印刷”邮票进行探讨分类。  相似文献   

9.
2006年的JT邮票,给人总的印象是印刷靓丽,色彩丰富,迎合时尚,符合欣赏习惯。但,如何进一步在“质”字上多下工夫,提高这一小型艺术品的艺术档次,还任重道远。掌握“邮票画”的固有特点,并非一蹴而就。即使画稿完美,“浓缩”到小小方寸,也会出现不尽人意的低谷。《集邮》杂志獬曾登载了邮票设计工作者王虎鸣的访谈文章。他不无感慨地说,“中国邮票中的精品仍然不多,尤其在人物题材邮票方面,还超越不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发行过的人物邮票”,“中国邮票要走的路还很长”。王虎鸣的这番话是真话实话,是作为设计了87套邮票的专业工作者在大量实践之后的理性认识。因为集邮者对邮票设计的要求也不仅仅满足于贴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购买邮票的时候,一些集四方连邮票的集邮常会提出这样的请求:“请给我带厂铭的方连”。即使购买单套邮票,有时也可听到“要带边的”要求。这是因为邮票厂印好的邮票,都是整版发到各邮局或集邮公司的,人们称之为版票。整版邮票四周的白纸称为“边纸”。  相似文献   

11.
立健 《上海集邮》2001,(7):38-39
附捐邮票(Surtax stamp),也叫“附加值邮票”,即在邮票发售时,除收取邮资外,还附加收取其他款项,这些款项大多用于救济或资助社会福利活动,也有用作补贴邮政收入的,因此又有“慈善邮票”(Charity stamp)或“福利邮票”之称,国外(尤其美国)还有称之为“准邮政邮票”(Semi-postal stamp)的,这是取其出售值中仅有一部分用于邮政之意。另外,还有一些收集往往又称附捐邮票为“B Set”(B套票),这是因为斯科特目录把各国和各地区发行的附捐邮票,单独抽出。  相似文献   

12.
“史无前例”时期,自我“革命”掉此前收藏的清代和民国邮票,仅留存一些解放区和新中国邮票。1984年,在整理邮票时,发现一枚民国印花税票加盖改作金圆邮票复加盖改作“人民邮致暂作”的邮票,但在所有的邮票目录上都查找无着。经过研究,认定它是一枚未见经传的邮票,1985年写就论文,于当年全国集邮联在黄山举办的解放区邮票学术讨论会上宣读,并附图公开发表,后来,此票即由区票目录作为“太湖加盖”的第9种加以收载。  相似文献   

13.
邮票的齿孔     
所谓邮票的齿孔,即各枚邮票撕开后,邮票边缘凸出的部分称为“齿”,凹进去的部分称为“孔”,合起来称为“齿孔”。1840年5月,“黑便士”邮票面世时,邮票是没有齿孔的。出售邮票时只能用剪刀或用刀将邮票剪开或裁开。1854年1月,英国首先正式发行了打有齿孔的邮票,使邮票可以方便地撕开。可见,齿孔是为了方便邮票使用而诞生的。但是,由于齿孔的形状、齿与齿(或孔与孔)之间的距离等不相同,齿孔很快就成为集邮研究邮票的重要内容之一了。齿孔的形状一般是圆形的(见图1),但不是惟一的。齿孔的形状种类很多,如点线齿、直线齿、斜形齿、方孔齿等。齿孔也有疏有密,为了表达各种邮票的齿孔情况,统一用“齿孔度数”来表示,即在20毫米的长度内有多少个齿和孔的数量来表示。  相似文献   

14.
克东 《中国集邮》2001,(6):10-10
打开“革”美术史,回顾那些久违的作品,过来人会联想到那段扭曲的历史。但以今天的眼光看,它蕴藏的史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后人可以否定历史的某段,但却不能割断历史。“革”美术作为那个时代特有的艺术,自然在“国家的名片”——邮票上得到反映。考证那一时期邮票的原图,是新中国邮票、特别是“革”邮票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漫谈天文     
黄山 《上海集邮》2009,(4):F0003-F0003
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天文年,主题是“探索我们的宇宙”。由此,今年的欧罗巴邮票主题也同样被定为“天文”,目前相关邮票已经频频亮相,又一次天文邮票的发行高潮来临了。  相似文献   

16.
开场白 1840年,英国发行世界第一种邮票,黑色印刷,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头像,面值l便士,俗称“黑便士”。三年后,巴西发行其第一种邮票,椭圆形的花边,面值在中央,像个大眼睛,故称“牛眼”邮票。美国是第3个发行邮票的国家,这是1847年,全套2种,图案分别是富兰克林,华盛顿的头像。排行第4的是毛里求斯,因制版时将“邮资已付”字样错成“邮局”,而被称为“邮局邮票”。那么,再接下去,排行第5、第6、第7……的发行国又分别是哪一个呢?有没有一个按发行先后排列的“排行表”呢?  相似文献   

17.
徐洪 《收藏》2006,(8):75-77
由于是过来人,我对“文革”邮票(图1)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当噩梦醒来,百废徐兴之时,就主攻“文革”邮票的收信和研究。现将收集“文革”邮票的几点体会写与同好们交流。  相似文献   

18.
谭世光 《收藏》2009,(11):131-131
在数以千计的《掷铁饼者》邮票中,其样票和错体票发现较少,故很难收集。笔者有幸集得几枚,现介绍如下。 《掷铁饼者》邮票样票种类较多,有“票样”(即样票specimen,是新邮票分发给有关部门备案、备查验或供宣传部门用的样品),有“色样”(与邮票成品颜色不同的原版印样),还有“母样”(雕刻版邮票原版第一次打印出的邮票图样)等。  相似文献   

19.
2000年最佳邮票评选纪念封,因编号与1999年相同,出现失误,为市场提供了最新炒作题材。1999年封上说明最后一句:“这是一年一度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的第二十届,也是以生肖为序的全国最佳邮票评选邮票活动的第二轮第八届。”2000年封上说明最后一句:“这是一年一度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的第二十一届,也是以生肖为序的全国最佳邮票评选邮票活动的第二轮第九届。”  相似文献   

20.
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中国邮政发行的19套,80种“”字邮票,倍受集邮界瞩目。1998年,时任亚洲集邮联主席的郑炳贤在福州讲学时说过:中国的“革”邮票同中国的解放区邮票一样,也是独树一帜,征集参展大有前途。事实上,在近年世界或国际邮展上,“”字邮票展品常获高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