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沁园春·长沙》词(以下简称长沙词)写于1925年秋,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填的一首词。最早见之于1949年8月新华书店出版的萧三著作《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一书中。萧三(1896—1983),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毛泽东的同乡同学,早年在湖南与毛泽东一起参加革命  相似文献   

2.
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开发长江三峡水利资源的构想。1956年,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文7-13)中吟唱“高峡出平湖”,表达治理长江、建设三峡的远大理想。1958年4月6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三峡工程的的第一个正式文件《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批准兴建三峡工程,湖北宜  相似文献   

3.
最近邮友李跃刚来电话告诉我,他得到了一枚1948年1月1-3日在长沙市青年馆举办的《首届中西邮票展览会纪念》邮资明信片。在他的印象中,我在10年前编篡《长沙集邮史》《湖南集邮史》时,曾多次请他帮忙寻找长沙1948年元旦时在长沙市青少宫举办的首届中外邮票展实物,  相似文献   

4.
综观近年来的有关著述,对于专题集邮的选题有下列观点: 于宗琪在《专题邮集的创作》(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中认为,"第一,要选择与自己的职业有关的主题;第二,要选择与自己的爱好有关的主题;第三,要根据已有的邮品确定专题集邮的主题;第四,选择有意义或有纪念性的主题。" 李鸿远在《专题集邮展品的组编与评审》(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相似文献   

5.
多少次梦寐以求的企盼,终于迎来了向《上海集邮》杂志表达我的由衷敬意的良机。驱使我写此文的动机决不是有奖金的诱惑,而是纯真的感激之情的油然而生。让思绪的翅膀飞向逝去岁月的难忘时光,去展示《上海集邮》杂志对一个邮识浅薄,文化不高的集邮者敞开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6.
1929年秋天,勤于觅邮访友的姜治方从日本东京回到上海。此时父亲姜济寰已被国民政府委任为“行政院参议”,住上海薛华立路,过着厚禄清悠的生活。五叔姜浚寰在法国巴黎办厂,收入甚丰,决定资助姜治方去巴黎读书。姜治方在上海办理赴法护照,等待出国期间,又开始了他的集邮访友。他首先想到的是去中华邮票会拜访周今觉会长。  相似文献   

7.
2005-13-1“郑和像”取自明刻本《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简称《西洋记》)第二十一回中的郑和绣像。第四十六回则详细描绘了他“头上戴一顶嵌金三山帽,身上穿一领簇新蟒龙袍,腰里系一条玲珑白玉带,脚下穿一双文武皂朝靴”的衣着装扮。邮票  相似文献   

8.
我开始接触《上海集邮》是1988年,她一直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她严谨、求实的风格。 作为一名老读者,我给《上海集邮》提几点建议: 一是希望能将出版时间提前到每月10日之前,并适当地广泛宣传,以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集邮者加入到《上海集邮》的读者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9.
1996年8月,笔调离编辑部,由本刊老编辑王安军任主编主持工作。第二年夏天,即1997年7—8月份传出消息,《中国集邮》于1997年底停刊,后又决定1998年延办一年。1998年春夏之交,在本刊编辑部的建议下,在新一任社领导的支持下,经原邮电部及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批准,决定从1999年1月起把《中国集邮》改为以中出版的月刊,以宣传集邮化、传播集邮知识、报道市场情况、促进邮品交流为主要内容。中版的《中国集邮》月刊,从1998年下半年起开始筹备,1999年1月正式出刊.至今又出版了整整36期。为了充实骨干力量,笔  相似文献   

10.
《上海集邮》2002,(8):47-47
6月21日 全国邮政集邮宣传工作委员会在天津开会,评选2001年全国邮政集邮优秀作品,《上海集邮》副主编张乐民出席会议,《上海集邮》发表的文章分别获  相似文献   

11.
《上海集邮》2003,(12):48-48
9月8日 杨浦区6家中小学集邮辅导老师举行新学年第一次教研活动。 9月10日 黄浦区邮协在德兴馆举办中秋集邮茶话会,刘广实、唐无忌、林霏开等出席。 黄浦职工邮协与威海路毛泽东同志旧居展览馆在该馆合办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邮展(至20日)。 9月17-19日 孙建华《十六大代表签名展封》、杨在  相似文献   

12.
常增书 《中国集邮》2001,(12):43-43
我是《中国集邮》的忠实读和作,在《中国集邮》结刊前,我想谈谈我心目中的《中国集邮》。  相似文献   

13.
创建于1987年5月31日的长沙集邮沙龙到今年已走过了近23个年头。随着集邮者的增多,沙龙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02年1月,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的平台,沙龙成员群策群力,策划自办一份内部小报,几经周折,得名于当地代表景点的长沙集邮沙龙会刊《天心阁》终于应运而生(图1,创刊号)。  相似文献   

14.
张乐民 《上海集邮》2010,(12):11-12
1923年12月,毛泽东接中共中央通知准备由长沙去上海转广州参加1924年1月举行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在告别产后不久的杨开慧从长沙启程时,写下《贺新郎·别友》词。  相似文献   

15.
《上海集邮》2001,(7):4-4
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大专院校开设《基础集邮学》教学用书的需要,一部以现代集邮理念系统介绍集邮基础知识和集邮学术研究知识的大学公共选修课教科书《基础集邮学》最近由华东  相似文献   

16.
杨耀增 《集邮博览》2001,(12):27-27
日前,天津市静海县集邮协会副会长孙革,趁到天津广播电台演讲集邮知识之际,顺便到舍下来看望我。我与孙革相交已经20年了,目前他已身居要职,但他一直是以长辈之礼对我。这位中年人对集邮可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而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在“三史”方面。那天,他的谈锋甚健,我的精神也好,慢慢地他就将话题引到了18年前《天津集邮》创刊前后的一些往事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集邮》2001,(1):4-4
时间在前进,世纪在更迭。读朋友们,我们携手并肩,踏入了新的世纪、新的千年。在蛇年到来之际,《中国集邮》编辑部的全体同仁,满怀着敬意和喜悦,向各位邮友道一声“新年好!”愿各位邮友蛇年大吉,心想事成,集邮丰收。  相似文献   

18.
《上海集邮》2005,(4):6-6
1、第24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在昆明揭晓,《毛泽东同志诞生110周年》获最佳邮票兼专家奖,《百合花》和(《苏州园林——网师园》分获优秀邮票(1)和(2),《庚辰年》获第二轮生肖邮票奖,《图书艺术》获最佳印刷奖,《万众一心抗击“非典“》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获特别奖(5.30)。在参评中抽取幸运10名,免费参加新加坡世界邮展活动。  相似文献   

19.
王晔 《上海集邮》2005,(11):15-15
《天津日报》创刊于1949年1月17日,为省级党报。毛泽东曾两次为其题写报头。2002年8月21日, 以《天津日报》为龙头,由十报两刊一网等组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集团于2005年8月6日-10月7日主办 2005中国·天津国际嘉年华活动,为此由市邮政局申请制作邮资片门票,邮资图为天津日报大厦。  相似文献   

20.
伊始 《中国集邮》2001,20(7):7-8
为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2001年7月1日.国家邮政局发行2001—12J《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1枚,同时发行小版张供集邮爱好收藏。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从1920年8月起,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上海、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等地和法国、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及侨民中,先后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