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惊人的巧合     
如果仔细翻阅各国的历史记载,各种惊奇的巧合确有不少。美国的两位著名总统林肯和肯尼迪,他们两人的生活道路有很多相似之处。林肯在1860年就任总统,而肯尼迪则在1960年就任总统。两位总统都是遇刺身亡。  相似文献   

2.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是美国第35任总统生于马萨诸塞州是美国著名的肯尼迪家族成员。他于19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执政时间从1961年1月20日开始到1963年11月22日在达拉斯遇刺身亡为止。肯尼迪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信奉罗马天主教和获得普利策奖的总统。  相似文献   

3.
俞可 《上海教育》2014,(2):49-50
“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2013年11月22日,曾任美国总统的约翰·F.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这句经典之语再次在美国民众心中激荡回响。这一天是肯尼迪总统遇刺五十周年纪念目,现任总统奥巴马不仅携手前总统克林顿为肯尼迪祭扫,且下令全美各地降半旗致哀,并言辞凿凿:肯尼迪在美国历史上承前启后,他以满怀理想来重塑美国,影响并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奥巴马本人即为那代人的子女。他果真得以传承了肯尼迪之衣钵?  相似文献   

4.
1962年10月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惟一一次直接的核对抗.危机发生后,在国内政治因素不允许默认这些导弹存在的情况下,同时考虑到军事打击方案可能导致美苏爆发核冲突的危险前景,肯尼迪总统主持制定和实施了一项具有弹性的"隔离"政策.肯尼迪总统的决策无疑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但是,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理性只是"有限理性",而非"完全理性"."隔离"政策的产生和执行表明,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和官僚组织结构影响了肯尼迪总统理性调控危机的努力,使肯尼迪总统的决策理性成为"有限理性",也对肯尼迪总统不自觉地管理危机的努力产生巨大影响.但是,"危机管理"理论也认为,这种"有限理性"在危机期间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正是肯尼迪总统在制定、实施"隔离"政策中体现的这种"有限理性"大体上限制了危机的发展,并最终促使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的美国总统中间,林登·约翰逊是最有争议的总统。他是在约翰·肯尼迪遇刺后继任总统的,在随后的1964年总统选举中他以民主党历史上以最大多数的选民票数以压倒性优势当选,在他的任期内高举自由主义改革旗帜,发动了“伟大社会”运动,向美国社会的贫困和种族隔离的敏感区域提出了挑战;同时在他的任期也升级了越南战争,把美国人拖入了战争的泥潭。  相似文献   

6.
大家一定已经很熟悉林肯和肯尼迪这两位美国总统了,他们在美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林肯最不喜欢看到别人受委屈,因此废掉奴隶制度,解放了无数黑奴。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而且他的家族在美国也是赫赫有名。有人曾说过,"美国如果也有莎士比亚,其著作中必有一部肯尼迪家族史。"很不幸的是,两位总统都是在在任期间被暗杀。除此之外,两人之间是否还有什么其他的联系呢?而这一切到底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还是仅仅是一种巧合?看完本文,相信你应该找到一个答案了。  相似文献   

7.
1962年 1 0月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惟一一次直接的核对抗。危机发生后 ,在国内政治因素不允许默认这些导弹存在的情况下 ,同时考虑到军事打击方案可能导致美苏爆发核冲突的危险前景 ,肯尼迪总统主持制定和实施了一项具有弹性的“隔离”政策。肯尼迪总统的决策无疑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 ,但是 ,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看 ,这种理性只是“有限理性” ,而非“完全理性”。“隔离”政策的产生和执行表明 ,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和官僚组织结构影响了肯尼迪总统理性调控危机的努力 ,使肯尼迪总统的决策理性成为“有限理性” ,也对肯尼迪总统不自觉地管理危机的努力产生巨大影响。但是 ,“危机管理”理论也认为 ,这种“有限理性”在危机期间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 ,正是肯尼迪总统在制定、实施“隔离”政策中体现的这种“有限理性”大体上限制了危机的发展 ,并最终促使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8.
心如鲜花     
叶倾城曾写过一则故事,说的是美国总统里根遇刺,副总统布什得知消息后立即乘飞机赶往现场。依照常规,飞机需要降落于机场,然后换乘军用直升机飞抵副总统住所附近的停机坪,再驾车过去。随从建议,应该特事特办,直飞白宫总统停机场。但布什最终没有采纳,理由是:美国只有一个总统,副总统不是总统。有人认为这是尊重,里根虽然昏迷不醒,代掌国政的布什仍对他执副职礼,是坦荡荡的君子之行。  相似文献   

9.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1961年发表的就职演说,是美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总统就职演说之一。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在词法、句法、修辞等各个层面,对肯尼迪的就职演说进行分析,揭示其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历史上,总统被刺事件时有发生,遇刺身亡者也不鲜见,但其中最有名的要算发生在1865年4月14日的林肯遇刺和1963年11月22日在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曾是美国最年轻的总统的约翰·肯尼迪遇刺身亡事件了。而将这两起相隔近100年的惨剧作一番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11.
1881年7月,美国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在华盛顿车站遇刺,身受重伤,住进了医院.  相似文献   

12.
肯尼迪政府应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的主导政策是与苏联进行谈判。肯尼迪总统在这一政策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而且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保证这一政策得到切实执行。肯尼迪政府对柏林危机的政策,受到肯尼迪总统个人对冷战、欧洲局势、德国问题和柏林问题的独特认识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编辑语:这次我们要介绍的采访的主持人是拥有"美国电视新闻第一夫人"之美称的芭芭拉·沃特斯(BarbaraWalters),而主角就是众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们。芭芭拉作为资深主持人已纵横传媒界40余年,她作风泼辣,提出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十分尖锐,但各总统就避重就轻,而总统夫人总是极力支持(或曰"维护")她的丈夫。其实美国总统的风流事情数不胜数,克林顿和莱温斯基事件也只能算是其中一段小插曲。比如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花心的总统,他最著名的情人包括玛丽莲·梦露、安吉·迪金森和杰妮·曼斯菲尔德等等。到了第36任总统林登·约翰逊,他就公开说:"我的女人比肯尼迪还多"。而在他死后,当有人要求约翰逊夫人就其丈夫生前的风流韵事发表评论时,她回答:"是这样,林登爱人类,而人类的一半是女人。" (文:蓝蓝)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一位朋友问美国总统肯尼迪:"您是怎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英雄的?"肯尼迪想了一会儿,说:"这  相似文献   

15.
金牌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携原班人马打造《国家宝藏》续集!故事主要围绕着林肯刺杀事件展开。1865年4月14日晚,林肯总统在华盛顿福特剧院遇刺。但是。遇刺之后遗留下了一连串令人难解的疑问:是谁提出了要去福特剧院看戏?为何总统包厢的锁坏了没有人报告?护卫警察当时干什么去了?凶手是怎样逃亡的,又是怎样死去的……这次。尼古拉斯·凯奇将率领众人揭开林肯遇刺的真相……  相似文献   

16.
互文现象的使用已经成为总统就职演说的一种常用策略。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具体分析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中互文性的体现及其语用效果。通过合理使用各种形式的互文,肯尼迪总统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渗透于演说中,以唤起民众的共鸣,获取公众的支持,同时还树立了权威感,增强了演说的说服力,提升演说词的美感。  相似文献   

17.
高湛茱 《海外英语》2011,(10):322-323,336
政治演说是政治语篇的一种重要类型。近年来不乏有人从评价理论的角度解析政治演说。然而,分析角度多局限于一两个子系统,难以完整分析政治演说中的人际意义的构建。该文选取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从评价理论的三个子系统:态度、介入、级差出发,全面完整揭示这篇演说经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61-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在民权立法上的行动先抑后扬。肯尼迪在其“新边疆”施政纲领遭受保守国会阻挠的情况下,暂缓最具争议的民权法案的立法行动,转而在行政层面上采取消除种族歧视的措施.为民权立法创造有利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肯尼迪在美国三权分立宪政体制下的一种政治策略,这一政治策略不仅使肯尼迪的“新边疆”得到顺利实施,而且在民权立法上也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19.
倒过来试试     
1881年7月,美国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在华盛顿车站遇刺,身受重伤,急需进行手术.但当时正是夏天,温度高达40摄氏度.医生要求将温度降到30摄氏度以下,才能保障手术成功.于是,美国政府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一名叫谢多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现在尚能见到的最早的木刻印书,是在敦煌发现的公元868年刻印的《金刚经》。这种说法,现在在印刷史研究者中,被公认为是存疑的,至少有三种说法可以作为对此说的否定。其一,公元868年刻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十九世纪末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敦煌发现的。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印刷史上的冠冕。关于最早的印刷品的说法之一,也与这个斯坦因有关,有人认为他在新疆吐鲁番所得到的一张纸片,是公元594高昌国的印刷物但也有人认为不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