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戎八年多,干过伙头军,开过“大解放”,当过训练骨干,丰富的军营生活给了我写作的源泉。我由一名写写画画的爱好者到专职“爬格子”,自然走过不少弯路。吃了一“堑”又一“堑”之后,总结出一条肤浅的规律:深人采访,广集素材,才是写好稿件的成功之路。一次,部队外出执行一项重大援建任务,我急忙备好相机和采访本赶赴施工现场,拍了几个胶卷,了解了几个自认为很有价值的报道素材,就回到宿舍“闭门造车”。半个月过后,看着同行们的稿子陆续见报,而自己的稿子由于没有深入生活细致采访,明显地被“枪毙”了。等再回到施工场地,…  相似文献   

2.
今年,解放军报社“红色足迹万里行”采访活动,我是在其他同志刊发10多个专版的稿子后,开始进入写作状态的。因此从别人的文章中学习、领会到不少好东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此外,我本人在25年前参加过军报策划的一次“周边行”采访活动,也积累了一些行进中采写稿件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我初搞新闻报道时,抱着“万箭齐发,必有一中”的侥幸心理,只注意埋头苦写,忽视科学的采访态度和方法,到基层采访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抓到一些面上的材料,就如获至宝,常常是采访小半天,关门写两天。结果,稿子写了不少,送到报社像“泥牛入海”。一些同行看了我的稿子评论说:缺胳膊少腿,先天不足。后来,我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了稿子先天不足的原因是把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搞颠倒了。于是,我改变过去轻采重写的毛病,把分时间用在采访上,掌握大第一手资料。这样,脑子里“货”,写起来也就顺手多了。如《马素花的“半个儿子”》这篇报道,我在写作…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记者的崇高地位在人们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有的人甚至把记者与“赵公元帅”等同起来,都害怕记者前来单位采访。究其原因,就是招了那些另类记者的祸。有一天,我们工厂附近的一个乡镇宣传干事,请我为他们乡镇写一篇关于建设新农村的稿子。我看了这位干事交给我的材料,听了她的介绍之后,感到这个乡镇在建设新农村中没有什么创新之举,很难报道出去。于是,我便向她推托说,此事我写出稿子很难上报,你干脆请报社记者来采访,他们的采访一般都可以见报。但她却对我说,他们也想请记者,可费用承担不起啊!接着她为我算了一笔账:往返…  相似文献   

5.
时间虽然过去了4年,但那封编辑亲笔写的退稿信,连同那缀满红点点、红圈圈的批改稿,一直珍藏在我的剪报本里。每当写稿遇到挫折失去信心时,我总要把它翻出来,细细地品味一番,心中便会多一份力量。4年前,我初学写作时,总是急于求成,写出来的稿子,不加修改就寄给报社,结果都如“泥牛入海”,别说刊登,连封退稿信都没有收到过。当我认定自己不是搞写作的料、并决意放弃子这一行时,我在一位新闻于事的案头结识了《新闻与成才》。“采访体会”、“通讯员园地”、“我的第一篇”等栏目,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一下吸引了我。于是,我就…  相似文献   

6.
谢顾问:自报名参加新闻函授后,我也常跑基层,学着进行现场采访,但写了稿子让新闻干事一看,新闻干事总是说:“采访不能光凭听、问、记,还要学会用眼睛采访。”请问,究竟如何用眼睛采访呢?54886部队阚绪猛阚绪猛同志:说“采访不能光凭听、问、记,还要学会用眼睛采访”,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学会用眼睛观察,不仅可以补充耳听所没有触及的内容,也可以核对耳听的事实,从而准确地获得第一手材料。此外,眼睛可以便采访者更真实地采访到现场的环境、气氛和细节,把亲眼见的景物细节写进稿子里,可以再…  相似文献   

7.
一篇好的新闻稿,除了采访扎实写作镇密等基本要素,少不了在动笔之前研究研究,这就是“吹稿子”。一个常人眼里不值一写的“战士抓歹徒”,新闻干事带我采访了3天之后,我急着下笔,新闻干事连说不忙,往办公室一坐一杯茶一支烟师徒两人“吹”了一天“牛皮”,从社。大背景吹到歹徒扣动扳机的瞬间动作,从战士的勇敢精神到军队方兴未艾的精兵尚武,“吹”到半夜,才吹到抓歹徒毫发未伤靠的是过硬的军事技术,正靠在当时军队习武热上。师徒相视一笑倒头便睡。一周之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华社等十几家新闻单位先后发了一组系…  相似文献   

8.
谢顾问谢顾问:我写了不少新闻稿,可编辑和有经验的报道员总是说我写的稿子太“空洞”,那么,我怎样才能防止这种毛病呢?五四六七五部队维铭维铭同志:所谓“稿子写得空洞”,就是指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稿子空洞的、王要原因无非是两个。一个是深入采访不够,了解情况不细,不掌握较多的生动、具体的事例,因此写作时只有靠概括和估计来成文。另一个原因是不知道怎样才能避免空洞,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里,我重点讲几个避免稿子“空洞”的方法,仅供参考。一是要写细、写具体。这是防止空洞的一个有效方法。比方说,你在写某个新…  相似文献   

9.
写稿二题     
绝知此事要躬行——亲知一位新闻界的老前辈说过: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即要用90%以上的时间采访,用不到10%的时间写作。这句话,把新闻采访的重要性、必要性讲到家了。但在新闻工作的实践中,人们却常常忽视这一点。记得1984年刚搞报道时,我根据一份材料改写了一篇“母亲发假电报催子回家,战士严守纪律当天归营”的稿子,投往报社后,一位编辑打电话说,问题抓得不错,但概括性的语言太多,缺乏生动感人的细  相似文献   

10.
今年初,我看到了我厂的一份总结材料,上面有关本厂经济效益的情况及“双增双节”的经济数字都介绍得很详细。于是,我就和几个搞宣传的同志一起写了一篇稿子,由于稿子没有脱离总结材料的写作模式,脱稿后,总觉得不理想。后来我抓住了我厂青工开展“双增双节”和万米无疵布的消息,又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写成了《惠纺青工为厂  相似文献   

11.
一次,我去一个省级会议采访,遇到一群陌生的“记者”。会议的主持人见来这么多记者,好一顿招待,谁知散会前发稿子,七、八位记者倒溜了五、六位。细一打听,原来都是当地银行的股长、县广播站的干事、工业局的外勤、报道组的组员等,他们通过不同的关系,弄到个记者证,有的还美其名曰:“兼职记者”、“特约记者”,一遇活动便蜂拥而至,吃饱喝足便大功告成。还有一次,我到一个单位去采访,递上常用介绍信—记者证,谁知接待者把记者证里里外外看了又看,然后又把我盘问一番,弄得我很不愉快。原来他们以前接待过几次“记者”,上了当,真的记者来了也怀疑是假的。  相似文献   

12.
人生茫茫,有时一件小事就决定了人一生的航向.初中时,他一篇《饲养员吕大叔》的作文受到老师的赞赏.参加工作到广播站,他“约法三章”:不闲聊,少回家,晚12点前不睡觉.开始系统学习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采访学和新闻写作.1981年,他得到占城乡三位营村节约耕地填坑盖房的线索,就和两名通讯员前去采访,连夜写好稿子后,又  相似文献   

13.
1990年冬,我到本县云盖寺镇采访创办个体计划生育服务站为计生服务做出突出成绩的省劳模张金玲。采访后,我觉得写一篇关于“张金玲创办个体计生服务站被授予省劳模荣誉称号”的消息的材料足够了,便不打算再了解其它情况。可是,我忽然被一种情感所动:张金玲有两个小孩,还有年过七旬且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她能一心扑在计生  相似文献   

14.
陈建华 《视听界》2005,(5):98-99
记者的基本任务是采访和写作新闻报道。而近几年出现的某些现象,却令人忧虑。1.采访蜻蜓点水,写稿由人代劳。有些记者下基层采访只是象征性的,蜻蜓点水,简单地问点情况便草草收工,临行前向被采访单位的陪同人员抛下一句:“你们写个稿子吧!”于是乎,陪同人员在陪吃陪喝之后,还要  相似文献   

15.
我单位有夫妻俩同时被除名,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反面教育的材料,便向某领导“采访”,打算给某报写篇稿子。不料这位领导竟问我想干什么,我说想写篇稿子,他一听就说:“你想打抱不平吗?”吓得我赶紧申明自己的动机。这位领导虽然误会了,但他这句使我哭笑  相似文献   

16.
自从爱上新闻写作,渐渐地被报纸上各类新领有趣的标题所吸引。标题是一篇新闻的眼睛。总结我的教训,许多稿子屡投不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标题不精彩。为了能尽快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开始收集报纸上好的标题。收集标题要做个有心人。外出采访、办事,我必带两个小本子:一个是采访本,一个是标题记录本。不管是什么时候和地方,一看报纸上有好的标题,就赶快记下来。一开始,各类标题混在一起,想找个参考标题费好大的劲。后来,我便对记下的标题进行分类,整理成卡片,然后装进自己的标题库。几年来,在我的“生活类”、“友谊类”、“讽…  相似文献   

17.
应付各方面挑战“1998法国世界杯”已渐渐远去。但这次的经历在记忆中慢慢地沉淀后,反而还清晰了起来。因为我亲自到法国采访了这届世界杯,与电视里的世界杯是大不相同的。在法国世界杯期间,我的一篇采访日记中写道,记者采访不仅仅是写稿子,写稿子前后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有些事简直就是挑战。例如,吃喝拉撒睡,甚至还有油盐酱醋柴。写完稿子最重要的是要把稿子传回去。传稿子是记者出国采访的大事,也是最现实的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18.
有过新闻写作经验的同志,都有这样一种学习写新闻的体会:在对自己写的稿件经过几次“剥层皮”似的修改后,才体会到什么叫“字斟句酌”,理解了“推敲”的含义。也就是经过这么几次认真的修改,以后再写稿子,水平似乎提高了一大截。佛学上的“修炼”,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妨在写作上也来一次这样的修炼。下面我以一篇看上去写得不错的稿子作为修改对象,作一示范。原稿: 民建领导看望王慕贞 8月17日,南宁民建领导看望了王慕贞老会员。 当天下午,王武陵主委、黄肇富副主委率机关专千一行四人,驱车到南宁舜帆爱晚村,看望85…  相似文献   

19.
记者采写新闻的手段,当然主要是采访。但仅有此是不够的。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郭梅尼,回忆成长的经历时,讲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她初到中国青年报当记者时,到三门峡工地采访,一个多月和被采访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可谓“深入”到家了,可是写成的稿子寄到编辑部,却被编辑无情地给“枪毙”,而人民日报一老记者来到工地仅一星期,就在人民日报发了好大一块。  相似文献   

20.
去年间月16日,军报刊出了我的第一篇稿子──通讯《廉为媒》。现在想起来,那篇稿子之所以能见报,是沾了集思广益的光。那一段时间,各个报刊都侧重于反腐倡廉的宣传。我听说油料助理员邱吉树结婚时,曾当着众人讲了促成他们婚姻的一段倡廉故事。我采访回来后,在选用写作体裁上拿不定主意,科甲的几名同志建议我写成一篇通讯。成稿后,他们又提出了缺少个性语言、结尾平淡无力等毛病。于是我第二次采写。稿子发出后,很快在军报二版刊出。这篇稿子的成功,使我对搞报道有了新的认识:采写到一个好素材后,首先要听听众人的看法,稿子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