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宇龙 《传媒》2019,(5):76-78
红色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着在场传播互动性不足、感染力不强等问题,媒介化传播与受众连接失效的问题。为此,需要充分利用VR/AR等新媒体技术,增强在场传播的互动性、沉浸感;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和视频传播、游戏传播等形式,提升媒介传播的有效性,以此实现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安徽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在为淮河文化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困境和挑战。安徽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拓宽了淮河文化的传播渠道,打破了传播的时空限制,有利于淮河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但新型主流媒体碎片化传播,受众娱乐化消费理念,数字传播创新力度不足,人才资金匮乏等因素不利于淮河文化的传播。强化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建设、创新传播形式、加大投入、人才培养、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产业政策是淮河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焕发光彩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媒体平台和媒介资源极速膨胀,视频网站、网络电视、微视频等为受众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平台,密集的网络自制节目为受众提供了更多内容选择,传统电视节目迎来了新挑战。历史文化类节目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探知对文化的敬重,新媒体冲击下,历史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何突破传播壁垒,融合新媒体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值得研究。本文以陕西卫视《丝路上有你》栏目为例,探究新媒体时代历史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之路,以期为同类节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赣南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一定的经济价值、较强的文化价值和珍贵的社会价值。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要讲好赣南苏区红色故事,分析当前苏区红色故事影视化传播面临的困境,提出从做好红色故事影视化传播的“把关人”、采用双向互动的融媒体营销、精准把握受众定位、传播内容分众化等路径创新新时代苏区红色故事影视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视文化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不断转化,也预示着电视文化以受众为消费中心的时代的到来,受众需求及受众心理引起了电视台越来越多的关注,就受众需求与受众心理的相关研究看来,人们打开电视是寻找好看的节目的娱乐方式,而节目的好看包括了内容及形式两个方面,就人类接触事物的规律看来,首先要有好的形式才能引导人们深入了解好看的内容,强调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必要性。文章就受众需求及受众心理在电视欣慰传播中的地位、受众对电视新闻的需求进行简单分析,重点阐述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发挥优势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是凸显红色文献独特价值的时代要求,是遵循红色文化传播规律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红色文化传播经验,从构建红色资源地图、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创建红色文化主题知识体验与共享空间、实现红色文献立体化转化等方面提出了红色文化传播的优化路径,以期破解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传播的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7.
梁恒贵 《新闻窗》2010,(3):58-59
以数字信息技术手段为标志的媒体革命时代,使现代传媒无论是在媒介形式、传播方式、传播手段、传播内容还是在受众地位、受众文化、受众心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传媒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使其具有诸多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张长乐 《今传媒》2016,(4):92-93
微信公众平台已被各类企业广泛应用于信息发布、产品营销、企业文化理念建构等领域,逐步成为继官方网站和企业刊物之后的新兴企业信息传播平台.本文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探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兴起后,"互联网+"时代企业宣传语境、媒介形式和传播内容的变化.从媒介融合、内容编辑方针等方面着手,分析企业整合报刊、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三大媒介平台传播内容,覆盖目标受众,取得预期传播效果;同时阐述了内塑企业文化、外拓市场空间的信息整合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近几年时间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在微博、微信、微小说的引领下跨入了一种"微时代"。由于各个网络视频网站的商业需要,以及受众闲暇时间的碎片化消费,从而催生了微电影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微电影以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方便快捷的传播特点,并且拥有广泛的传播平台等优势,在新媒体时代引起了广泛关注,得到了受众的高度认可。本文以微电影这种新兴的碎片化传播形式为例,分析碎片化传播在微电影领域的传播特征、传播价值,以及传播过程中与受众人群的粘合关系。  相似文献   

10.
唐嫣妮 《东南传播》2021,(11):46-48
建党百年宣传报道,无疑是一个宏大的主题,也是今年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焦点.身处全媒体时代,传播渠道不断拓展,媒体平台不断衍生,传统媒体如何守正创新,如何在众多的报道中突围,让受众愿意看、有印象、效果好?本文从红色主题报道的"多彩化"、厚重党史"轻量化"、过去时态"行进化"、归纳汇总"集约化"、凸显特点"个性化"五个方面,从新闻的内容质量、报道形式两个维度,探讨如何通过融合传播,激活受众的红色记忆,将"建党百年"这一红色主题报道做得鲜活接地气,让政府满意、百姓乐见.  相似文献   

11.
红色档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和红色基因,是促进文化自信、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资源。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提出为推动红色档案文化传播提供了契机,红色档案文化需要通过融入国家战略、创新呈现方式、传承红色精神、释放多元价值、增进交流互鉴等方式,不断增强传播力、表现力、感染力、引导力和转化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具体来讲,就是在完善由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效果构成的红色档案文化传播体系的基础上,从坚持文化引领、秉持品质主导、聚焦社会热点、打造传播矩阵、实施数智赋能等方面提升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播效力和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后申遗时代湘西土司文化传播中存在传播方式单一、传播内容深奥、受众范围狭小、传播体系不健全、反馈机制欠缺等问题。当下,新媒体的介入使湘西土司文化传播的受众范围更广、呈现方式更丰富、交互机制更健全。通过对"永顺老司城"相关媒体的统计和分析,本文提出了后申遗时代构湘西土司文化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媒体传播体系、精心挖掘土司文化内涵、实现土司文化传播的话语转换、打造一批知名的土司文化新媒体传播平台的传播构想,以提升土司文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受众是整个红色文化传播过程的归宿,他们决定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本文在研究红色文化传播中受众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析受众心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科学的“受众意识”和构建多元化受众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陈敏 《传媒观察》2012,(1):43-44
正当前,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影响红色文化传播有效性的因素很多,如传播的方法、手段,传播的社会环境,传播者的素质等。我们认为受众的主体需要是否得到切实尊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科学地认识、利用、引导和激发受众对红色文化的主体需要,发挥其主体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段鹏  彭晨 《中国编辑》2024,(3):4-10
数智时代的到来,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式,短视频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基数大、互动参与性强等特点,为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本文从内在逻辑、呈现方式和创新路径三个方面对短视频推动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展开全面分析,提出从调动多元内容创作力量、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优化话语表达方式、发挥算法推荐作用、推动传播平台多元化等方面,以短视频助力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创新路径,以期更好地借助短视频平台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邹波 《传媒》2018,(6):79-81
当前,江西红色文化传播面临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缺少红色文化领军人才、文化传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挑战.在新媒体时代,应努力构建"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区,从战略的高度来布局;用"活"红色资源,把红色历史资料、红色旧址建筑、红色馆藏、红色艺术、红色餐饮等红色文化元素都挖掘出来,应用到生产、生活和交流中;引导民众广泛参与红色文化的传播活动,提升地方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红色文化传播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7.
赵杰 《传媒》2024,(4):75-77
全媒体时代,在技术与平台的赋能下,传统村落文化正在形成一种极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传播图景,并对受众的乡土记忆、群体认知乃至社会价值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但由于思想、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村落文化传播在主体建设、内容优化、形式革新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境,需要相关主体及时转变思维,采取相应对策进行优化改进,以充分发挥村落文化传播优势效能,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深层落地。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人才价值和文化价值。媒体深度融合赋予了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矩阵化传播、互动化传播、立体化传播的新优势。新时代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策略,要坚持内容为王理念,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要整合多元主体媒介,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要改善叙事话语方式,提升红色文化亲和力;要善用先进技术赋能,提升红色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情感化设计理论可在红色档案展览的统筹与设计中提供创新性指引,“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三层次理论的分层性与递进性为红色档案展览设计提供了更细节且更综合的支撑,档案部门可通过刺激受众本能、鼓励受众交流互动、创新表达引导反思等形式对红色档案展览进行设计,构建起红色档案资源有效传播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媒介格局的重塑促使科技期刊进入“二次传播”时代,融合创新出版成为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发展契机和新增长点。本文基于科技期刊“二次传播”实践特点,以“2020年度中国期刊公众号Top10”为研究样本,从知识供给、知识传播、知识增值三方面探索实践规律,以加强传统科技期刊借助新媒体平台提升影响力的能力。科技期刊在不断探索与新媒体平台耦合点时,要实现微信公众号平台全方位“二次传播”,挖掘直播资源的再利用价值,注重新媒体平台延伸受众的内容需求,引导在知识交流中的深度互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