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鞠靖 《新闻记者》2012,(1):68-73
本文以深度报道记者的QQ群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深度报道记者交流形式的发端、功能、作用机理。作者认为,深度报道记者QQ群不仅仅是深度报道记者之间保持沟通和协作的工具,而且直接影响了深度报道的生产方式,重塑了深度报道记者在产业链中的身份,并且有可能成为构建深度报道记者职业共同体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江淑琳 《现代传播》2015,37(2):64-68
本文从记者的实践面向出发,透过深度访谈,勾勒记者在报道社会争议事件时,如何认知自己的角色,藉此理解新闻记者在专业义理、组织要求与自我期许的折衷下,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尤其是记者与公共知识分子的关系),以及该认知是否或如何影响其报道。  相似文献   

3.
周怡  黄玉浩 《新闻界》2008,(1):65-67
本文以山东大学威海新闻调查小组所作出的深度报道为例,分析如何认识深度报道的价值与意义,如何正确实现深度报道记者的选题定位,如何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实现告知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在新闻各元素的价值博弈中实现其最高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篇深度科技报道作品的传播过程,一般划分为写作和传播两个阶段,包含专家工作、记者参与、媒体平台和读者参与四个环节。在这两个阶段中,写作阶段是根本和基础,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深度科技报道的潜在传播力。本文讨论和分析了写作阶段的两个环节对深度科技报道潜在传播力的影响,认为在深度科技报道的采写工作中,应该把目光前移到新闻作品完成前的阶段,尤其是重视专家贡献和记者贡献两个维度各项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对广播电视台的影响和广电自身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闻记者工作的重要性和新闻记者应该具有的专业技能,针对目前我国在新闻记者采访工作中面临的普遍问题,提出提高新闻记者采访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对策,以适应新媒体冲击下的新闻记者采访工作。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让我国的媒体工作顺利进行,为民众报道出实时、有价值、有深度、能反映社会大众舆论的新闻,实现新闻记者采访工作者的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使得媒体传播速度更为快捷,传播的范围更为广泛。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民大众对新闻媒体的关注程度也有所升高,以及国外先进思想的影响,深度报道已经成为当前媒体新闻记者采用的主要方式。深度报道最为一种全新的报道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民众了解更真实的情况,也能让媒体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深度报道还要求记者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对新闻进行更深层次的报道。本文主要将对现代的深度报道与新闻记者思维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运用电视的手段,用背景介绍、记者观察、分析解释、归纳预测等方式对重大的新闻事件、有影响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作全景式的报道,它也是近年来我国主流媒体所追求的报道方式。电视深度报道要"由表及里","入木三分",让观众拥有更充分的知情权,从而更加吸引观众的关注,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也会更显著。电视深度报道的特性包括:1.报道的时新性。深度报道的选题都是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备受热议的话题,因此它具有显著的时新性,  相似文献   

8.
周呈思 《当代传播》2012,(3):109-110
什么是政经新闻、什么是政经深度报道?到现在业界及学界都没有形成一个基础概念,本文首先试图解决这一定义及其内涵。微博的普及已在最近一两年内深刻地影响了政经深度报道的新闻生产,具体来说影响程度有多大?政经深度报道应该如何重新定位?记者和编辑如何应对这种传播变局?如何利用这种新的传播工具来为政经深度报道的新闻生产服务?对这些问题,本文将进行分析并做出解答。  相似文献   

9.
反思 反思近年来的IT深度报道,最大的误区源于这是一个基本判断:IT深度报道不是社会层面、具有广泛意义、能够影响最大多数人的报道;而是行业层面,受到业内关注、并在小圈子里反复传播的报道。 反思之一:业内新闻何其多 所谓深度,在于把一件属于某个领域的事件,发掘出普遍存在的意义,如张建伟关于中国第一批MBA的报道,它不是报道这些人如何生存,而是揭示中国人才制度、人事制度的痼疾。而在现在中国媒体的IT报道中,充斥着大量长篇幅的业内深度报道,比如网易卖不卖,无数记者发表长篇大论,发表各种观点:这不是记者们该做的,卖不卖是企业家的事情,合不合理是管理者的事情,记者们需要揭示,这种卖是否有社会意义?如果有,做出来;没有,把事件放到一边去。  相似文献   

10.
张林 《新闻窗》2010,(3):92-93
报道事实和进行舆论监督是新闻记者的主要职责,传递党政信息,替群众说话,为社会服务,是记者的职责和使命。记者要写出有深度、有指导意义的报道,还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1.
张志安  朱玉 《青年记者》2007,(17):28-30
无论中外,深度报道尤其调查性报道始终是传媒竞争的利器,也是职业记者的至高追求。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开设"深度报道精英访谈"专栏,由本刊特约记者张志安先生担任专栏主笔,与国内外深度报道精英进行深度对话,探讨职业意识、分析传媒个案、总结报道策略、纵论行业变局,以期给读者提供转型社会中国深度报道实践的独特景观和深度思索。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作为人们对社会的一种认识活动,它的出现标志着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世界认识上的升华,表明中国记者新闻思维方式已发生变革。因此,当我们研究深度报道时,就不可避免地要研究当代中国记者新闻思维的变革趋势。现在关于深度报道比较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深度报道的采写,是对记者新闻敏锐性、思想深邃性、采访深入性的高强度锤炼。本文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引用深度报道案例,详细阐述深度报道不仅仅是侦察、访问、核实的问题,更多的是对尚未掌握的情况进行思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理论的鉴定与透视深度报道,这一新闻新品种是在新闻改革的大潮中被推上各种新闻媒介的前沿舞台的,它是适应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应运而生的。改革开放这样一个社会框架政策氛围对人们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发现和报道当代中国及中国人在现今世界的各种态势,首先是一批中青年记者在深度报道领域内,通过思辨,从而找到了良好的表达方法。深度报道显露于报  相似文献   

15.
地方电视台深度报道要提升栏目的思想文化内涵,这是一个栏目的灵魂,是一个最有价值的东西。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重点讲解了做好地方电视台深度报道的方法,主要侧重于提高记者的素质,树立品牌意识。引言深度报道是现代电视台记者竭力追求的目标。因此,  相似文献   

16.
雷莹 《中国记者》2018,(2):99-100
调查类深度报道始终受到观众欢迎。作者认为,出镜记者在调查类深度报道中要实现好社会责任,传递好新闻价值,必须依赖比较清晰明确的理性定位。  相似文献   

17.
新闻深度报道一直以来都是报纸和杂志的强项,近些年来各大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也开始制作电视类新闻深度报道节目,这也是电视新闻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向。当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深受观众的喜爱,但是随着社会更加多元化,电视台的新闻深度报道也必须适时的进行改革。如果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工作,已经成为电视台新闻记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黄玲玲 《中国传媒科技》2023,(3):106-109+130
【目的】探索纸媒的深度报道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存活、发展甚至重构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的方法。【方法】将近年来《永州日报》发布的深度报道作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在全媒体时代下纸媒做好深度报道的意义和策略。【结果】通过记者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对新闻内容进行追踪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纸媒突破重围的最佳优势。【结论】深度报道帮助纸媒引导舆论和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推动社会稳定和谐地发展,在全媒体时代,更应发挥作用,创新报道形式,延续纸媒深度报道的影响力,提供更优质的深度报道作品。  相似文献   

19.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因其报道内容的重要性及报道的深刻性而备受读者关注,产生的社会效果也较为明显。本人多年从事报纸新闻的采写,对如何采写深度报道有些点滴体会。搞好深度报道,要有踏实深入的采访作风,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在采访中,记者既要"身"入也要"心"入,要在具体的生活实际中进行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李春霞 《新闻界》2003,(4):31-32
深度报道要求对报道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立体透视,更要求把这个新闻事件、人物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下来展现。过去对报道深度的追求更多的是体现在:吃透报道对象,严密谋篇布局。在谋篇的过程中,记者就要显示事件的前因后果,并给这一事件一个合理的大背景,整个过程都充满记者的判断、推论。整个报道就是记者对这个事件的阐释。网上的深度报道不是一篇报道的微观系统,而是多篇报道的有机组合,最终形成一个比较中观的、并且是动态的认知构架。比如网上的新闻专题,就是网络媒体深度报道的典型体现。对一件重大的、或有争议的、或热门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