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亚华 《传媒》2016,(6):84-86
互联网的发展,微视频的出现,改变着影视文学的传播格局和传播形态。微视频使影视文学呈现多元化的传播模式,其内容结构和创作手法都发生了改变,强化了与受众的互动,使之更符合新环境下的审美认知,传播属性趋于大众化。本文从微视频对影视文学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提高影视文学的制作水平,推动其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12):47-50
研究者基于对新浪微博官方短视频应用"秒拍"上转发超过2000的微视频的质性内容分析后发现,生活类、搞笑类、娱乐类三类位居高转发微视频的前三名,由此也可以看出微视频内容主题的发展趋势,一是生活类微视频尚有很大发展潜力;一是搞笑、娱乐类微视频所蕴含的快乐文化是推动微视频发展的一大动力。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的微视频全新时代背景下,新闻采访方式以及采访内容都会产生相应的转型与改变。近些年来,很多新闻采访记者不断尝试新闻采访中的新颖形式,依靠微视频平台来整合新闻采访的原始素材资料,并且与新闻媒体受众实现密切的微视频平台互动沟通。在此基础上,目前对于全面创新新闻采访模式必须充分考虑微视频时代产生的深层次影响,转变新闻记者的微视频采访思路与理念,增强微视频新闻内容的生动性与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郭坦 《新闻传播》2023,(6):59-60
微视频以其“短平快”的传播特点,形成了草根创作、全员参与的网络传播新局面,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用户带来了价值观尤其是职业观的冲击,本文以抖音平台上的微视频作品为例,分析微视频内容对大学生职业观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探析利用微视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炜 《传媒》2015,(11):52-53
近年来,微视频开始作为全新的视频类型出现,并成为网络视频中发展潜力最大的传播内容之一.延续《速度与激情7》的热度,6月,中国顶级越野赛事环塔接踵而至,环塔车队微视频征集评选活动热度空前,显现出体育微视频的火爆情况.狭义上讲,体育微视频就是拍摄以弘扬体育精神、丰富体育内涵、推动体育发展为宗旨的有计划、有影响的微视频类传播内容和手段.广义上讲,体育视频是以体育元素为拍摄对象或媒介的传播手段与行为.  相似文献   

6.
微视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微型学习作为远程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可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微视频以短小精炼的内容,符合学习者观看学习习惯。本文基于移动学习和微型学习的相关理论,结合微视频的特点,分析微视频教学模式运用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优势,并结合实际教学实践,介绍在计算机类课程的微视频应用中的一些要点。  相似文献   

7.
在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移动终端逐渐普及的背景下,微视频传播活动日益兴盛。目前,国内社交媒体微视频传播主要有以下两种运营模式:微视频应用商、第三方社交平台和用户等多方交互合作运营模式,微视频应用商基于平台优势采取的差异化竞争运营模式。社交媒体微视频传播具备如下优势:参与式社交传播触动受众的兴奋点,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高度契合,消费者即生产者,"口碑+内容"的组合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碎片化"涉及到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等的方方面面。时间的碎片化,进而导致在人们的学习过程中也同样出现了"碎片化学习"。无线网络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现代学习者对各类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再培训的需求以及对学习形式微型化、碎片化的要求,使教学微视频越来越多地受到学习者的追捧,成为与当前社会需求相适应、相匹配的学习载体。本研究以认知负荷理论为设计指导思想,结合在实际操作录制教学微视频中的经历,从课程内容呈现效果的视角,提出了教学微视频内容呈现设计方法的框架。力求探索出教学微视频在内容呈现方面的设计方法,从而满足当前碎片化学习对新型学习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在社交媒体时代,微视频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用微视频讲好"中国故事"也成为国内主流媒体开展对外传播的主要方式。本文以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的微视频为例,探索"中国故事"如何实现国际化表达,达到小视频大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高职《广播电视新闻》课程授课中,一般会根据章节内容选取合适的微视频案例进行播放、分析,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视频的采制技能。作者结合授课经验,分析了微视频案例的优势以及微视频案例的类别,并提出了应用微视频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以不断提高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碎片化"涉及到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等的方方面面。时间的碎片化,进而导致在人们的学习过程中也同样出现了"碎片化学习"。无线网络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现代学习者对各类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再培训的需求以及对学习形式微型化、碎片化的要求,使教学微视频越来越多地受到学习者的追捧,成为与当前社会需求相适应、相匹配的学习载体。本研究以认知负荷理论为设计指导思想,结合在实际操作录制教学微视频中的经历,从课程内容呈现效果的视角,提出了教学微视频内容呈现设计方法的框架。力求探索出教学微视频在内容呈现方面的设计方法,从而满足当前碎片化学习对新型学习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Web 2.0技术的发展和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微内容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个关注点,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探索微视频服务,将有助于丰富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等。[方法/过程]通过研究微视频自身的特点及其产生的技术基础、微课和MOOC的发展及图书馆视频服务的实践,构建信息素养教育微视频案例库,分析高校图书馆微视频服务的必要性。[结果/结论]微视频服务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校图书馆可以构建微视频案例库来深化信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3.
张东华  高芮  李萌 《档案学研究》2020,34(6):115-118
微视频作为当前视觉传播的重要发展方向,以其丰富的视听表达备受社会公众的关注。文章以档案馆微视频视觉传播及其特点为论述切入点,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档案馆微视频视觉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视觉素养、深耕优质内容、健全传播格局、优化用户体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6,(23):60-65
本文在对新浪微博官方短视频应用"秒拍"中的微视频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微视频的内容生产模式主要有"再现"和"创作"两类,在"再现"类别中又分为再现奇行、奇艺、表演、工艺等四种模式;在"创作"类别又分为模仿、改编、采访、解读、解说式创作等五种模式。基于创意的混搭是这两大类共9种微视频的内容生产模式的特征。而这种特征的背后则蕴含着网络化创作者的"混搭"文化。  相似文献   

15.
微视频为大众提供奇观性又包罗万象的内容,满足了受众猎奇的心理,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其影响是多维度的:极大地占用了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时间;将其内容质量和热度作为关注点的同时也不断提高了受众的判断力;正向影响面不断推进的同时负向影响的遗留也在不断加深.为了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加强优质微视频内容的创作,发挥官方和主流媒体的力量,加强微视频网络平台监管.  相似文献   

16.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给新闻媒体带来了极大挑战和机遇。在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频频发力,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彰显出新闻媒介的责任与担当。基于媒介心理学的“共情”视域,选取央视新闻客户端《微视频》栏目,分析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发布的微视频内容,解读其微叙事的具体表现与共情传播效果。同时,对报道中所出现的相关问题做出反思,以探究主流媒体应采取怎样的共情传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7.
朱秀清  类晓冉 《传媒》2019,(1):40-42
在信息碎片化传播与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媒介融合的趋势极大地改变了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作为一种新兴的衍生传播方式,微视频超越了具体作品与影像,在文化传播中异军突起。品类丰富的齐鲁文化主题微视频凭借其短而微、微而精的特质,在展现齐鲁文化多元魅力中融汇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助推齐鲁文化走出山东、走出国门。基于此,笔者分别从内容、分发、问题、策略等方面对齐鲁文化微视频传播进行研究,以期提升齐鲁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在融媒时代,微视频成为时政报道不可忽视的载体,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规模化发展,为时政宣传增加了新路径。近三年《人民日报》为适应时政宣传需要,充分利用微视频来丰富创新时政报道形式,《奋斗》等一系列作品的传播在社会上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本文简要分析《人民日报》微视频在时政宣传中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给新闻媒体带来了极大挑战和机遇。在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频频发力,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彰显出新闻媒介的责任与担当。基于媒介心理学的“共情”视域,选取央视新闻客户端《微视频》栏目,分析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发布的微视频内容,解读其微叙事的具体表现与共情传播效果。同时,对报道中所出现的相关问题做出反思,以探究主流媒体应采取怎样的共情传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20.
微视频是指时间很短的视频短片,一种说法是不超过20分钟,一种说法则是在1分钟以内。对于微视频的概念,一种观点认为“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微视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