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近年来是各个地方电视台竞相争夺的媒体资源。然而,由于缺乏创新与改进,很多地方的此类节目存在同质化、庸俗化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本文将从民生新闻的形成、现状、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单鹬 《中国传媒科技》2012,(16):152-154
民生新闻是贴近百姓生活的一种新闻形式,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民生新闻积极推出热线报道,进一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今后民生新闻热线运营的发展应重视舆论引导力量、节目品牌塑造和互动平台建设,并创新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切实为观众带来更具吸引力的节目.  相似文献   

3.
在媒介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着如何应对竞争环境、如何适应网络时代、新闻内容、新闻形式、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本文以《零距离》为例,就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上述问题,认为应从新闻内容、节目形式及品牌等方面着手,让电视民生新闻获得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李振华 《今传媒》2011,(9):70-71
如今,民生新闻已成为电视媒体的一种重要节目类型。在"民本"的旗帜之下,民生新闻对传统新闻播报方式和传播语态进行了大胆地变革,从而使民生新闻成为了中国新闻形态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但随着民生新闻的日益成熟,它必然又会面临发展的困境。本文以陕西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为研究摹本,力图为民生新闻的第三次创业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尧弘 《今传媒》2013,(6):118-119
本文旨在探讨民生新闻的发展创新与提升。近年来,民生新闻已成为电视媒体提升新闻节目影响力和收视率的一个重要途径。该论文以北京电视台的知名民生新闻栏目《特别关注》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民生新闻拓展空间、以及民生新闻的发展创新。同时,强调民生新闻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节目特色,增加评论、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整合传播,多种形式寻求寻找民生新闻另类和谐的表达方式,来提升民生新闻的节目品质。  相似文献   

6.
粤语在大众媒介中表达空间较广,被粤港澳地区及海外媒介普遍使用。粤语与电视民生新闻这种形式结合后相得益彰,传播效果好。本文以南方电视台《今日最新闻》节目为个案,对广州本土粤语民生电视新闻节目进行媒体观察,以期对其发展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当前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城市台电视民生新闻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本文以福州广播电视台《新闻110》栏目为例,针对在思维理念、节目创新、媒体融合的实践与运用展开分析,探索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2002年江苏卫视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开播,被视为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打破了以往新闻的高高在上,也在全国各地方媒体中掀起了一场"民生新闻热"。随着越来越多的民生新闻栏目涌现,参差不齐的新闻质量也暴露出定位模糊、价值观移位等问题。在民生新闻即将迈入第十个年头之际,如何寻求节目质量的突破与转型成为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将对民生新闻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品质提升与转型思路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9.
金俊  刘臻 《新闻实践》2013,(11):60-61
核心阅读:如今民生服务节目越来越成为电视媒体的主流。如何做好民生服务节目,真正服务群众,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上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分析浙江热播的民生服务栏目涌现出来的亮点,就电视频道民生服务节目的发展新趋向作一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当电视民生新闻出现视点庸俗、形式单一、节目风格日趋雷同等问题时,如何突破瓶颈,补足民生新闻目前存在的短板,是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对优质新闻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一趋势下,电视媒体为了更加吸引老百姓的目光,把民生新闻作为重要的新闻形式予以打造,形成了不少特色和品牌。纵观当前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还存在着科学定位、广泛参与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民生新闻在贴近性方面的一些认识偏差,对电视民生新闻坚持贴近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融媒体时代的出现为广播民生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节目改革的脚步,因此,一定要认识到融媒体的重要性。本文对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关于广播民生节目创新的主要形式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通过提升从事民生调查记者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健康的互联网环境、加强广播民生节目的建设等一系列具体形式,从而积极、有效地推动广播新媒体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要聚焦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创新节目的呈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挖掘视听语言的合理性因素渗透到节目中,提高新闻的艺术色彩,打造高质量的新闻节目。视听语言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应用要从健全评估体系、创设批评氛围和提高媒介素养等方面展开,提高媒体从业者的道德素质,加强自律,为受众创设喜闻乐见的新闻节目,传递社会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地方台民生新闻往往局限于节目琐碎繁杂,选题庸俗杂乱,形式单一呆板,不能吸引观众的目光。本文从民生新闻的定位、运行形式、编排策划和节目延伸等方面,阐述了地方台做好民生新闻应该关注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马玉强 《记者摇篮》2012,(10):25-26
电视民生新闻是最贴近受众生活的新闻形式。自中央电视台于1994年推出《焦点访谈》节目以来,比《焦点访谈》更切合百姓生活实际的民生新闻栏目相继在各地方台出炉,某些节目在地方的影响力甚至可以和中央台的新闻节目相媲美。这一片繁荣的景象体现了中国电视媒体与时代同步的努力,电视媒体试图通过民生新闻等手段,承担愈来愈多的社会责任,从而扩展公共话语空间,形成真正的"第四种权力"。一、社会责任理论与电视新闻实践新闻的社会责任理论起源于欧美。英国的新自由主义者格林和霍布豪斯都曾为新闻自由的社会责任理论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因媒介制播机制、地域的限制、"民生"理念的缺位、从业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因素造成了民生新闻多年来的发展瓶颈。通过调整目标市场扩大新闻覆盖、优化内容结构丰富民生内涵、明确传播伦理提升节目品位等方面作出改进,实现公众、社会、媒体三赢。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是贴近最广大人群的电视节目形式,然而民生新闻发展多年和陵慢进入发展的瓶颈阶段,如何克服节目的同质化、娱乐化、缺乏深度等问题,不仅是电视节目经营者需要考虑的,更多的还需要作为一线制作人员——新闻记者的改变。新形势下如何在民生新闻改革的浪潮中做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这值得每个从业人员思考。  相似文献   

18.
郝六一 《今传媒》2010,18(10):67-67,82
报道民生新闻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广播电台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节目设置上关注民生话题,强化服务意识;节目选题上贴近生活,利用故事化、情节化手法,达到易懂易听,并强化对问题的解决;最大限度地满足听众对政策的了解和知识的渴求。这样拉近与听众距离,体现媒体的服务性和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9.
黄振锋  张建 《视听界》2015,(2):97-98
新媒体传播注重受众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给传统电视媒体特别是民生新闻带来很大冲击。在移动互联时代,城市台传统收视王牌的民生新闻节目如何应对挑战?一、强化舆论监督和评论,保持节目的品牌效应目前,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新闻事实缺乏系统性的探究,没有对新闻形成有效跟踪和监督。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民生新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进入地方电视台节目设置议程由来已久,从着重关注家长里短、扶弱济贫的"小民生"思维,转型到践行"依法治国"方略,兼具促进社会和谐管理功能的"大民生"思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主流媒体的共识。本文以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社会民生类节目《调解有一套》为例,通过分析这档节目的定位与特质,为构建电视地面频道民生节目体系的路径策略提供新的思考、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