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立斌 《视听》2023,(9):42-45
电影《满江红》融合了喜剧、悬疑、古装等多种类型元素,将单一喜剧类型进行“亚类型”变奏,在迎合观众审美趣味的基础上拓宽了电影的叙事元素,从而使得电影艺术的表达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并且,《满江红》还采用文化叙事的策略,其中民俗意象的运用既扩展了电影叙事元素,又使得影片具有了民族性的风格特征,进而使电影以诗意化的表现方式将文本中“家国同构”下的东方情怀进行抒发与升华,以此来实现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电影的商业性、民族性与人文性的多重建构。  相似文献   

2.
袁钺 《声屏世界》2022,(1):46-50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与电影作品中的视觉代码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电影《归来》的音乐创作者与导演格外注重影片的精神特质与人文情怀,体现出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在这种克制、隐忍的叙事风格中,电影音乐对渲染时代环境、刻画人物形象以及营造影像意蕴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海“天一”时期拍摄的早期“稗史片”,奠定了邵氏影片的基本风格,引领了我国第一次古装片风潮,也开启了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之路.邵氏早期“稗史片”的出现是电影艺术与我国传统俗文学交融的结果.在艺术形式上,是对通俗文艺样式的延续与发展;在题材选择上,承继宋元“说话”以来通俗小说的常见类型;在审美旨趣上,继续宋元“说话”以来俗文学以俗为美的风格,集中体现市民阶层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4.
张华  李欣泽 《今传媒》2023,(4):75-78
随着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提出,中国电影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积极寻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新内涵。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近年来,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电影佳作不断涌现,这些影片通过对英雄形象的刻画,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伟大精神的传承,充分发挥了电影艺术独特的思想引领功能,佐证了“共同体美学”聚焦人性、人心、人情,实现共情、共鸣、共振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尚艳玲 《今传媒》2016,(10):90-92
新女性主义哲学思潮发轫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在继承传统女性主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电影作为二十世纪重要的艺术门类和文化建构方式之一,必然深受该思潮的影响,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女性主义电影的诞生。新时期,此类题材的影片更是层出不穷,许鞍华导演作为中国女性电影的杰出工作者,她的影片关注着现实困境中的女性,渗透着人性的光芒和现实主义的情怀。本篇文章试图从她中后期电影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等来挖掘新时代女性主义非比寻常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数字人文是近十年兴起的研究领域,通过数字统计的方式进行量化研究,其中基于数字人文的文学作品研究是国际数字人文领域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笔者拟采用这种研究方法,对商务印书馆早期的电影实践和剧本创作进行研究。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个有资本背景的电影摄制单位,对早期中国电影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创始之初,创作了新闻片、风光片、教育片、故事片等几十部影片。商务印书馆早期的6部故事片在剧作上有4个较强的相似性特征:1.爱情题材为主,爱国题材为辅;2.复线结构为主;3.封闭式大团圆结局为主;4.善用巧合。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族电影《鲜花》是近年来少有的几部出色的民族题材的电影,影片在音乐、主角身份的变化、矛盾的设定与故事情节的设计上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体育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产物,“已成为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人们的生活观念与方式,对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①体育文化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生活方式,已成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文明社会的显著标志.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对体育电影的解释为:“以各类体育运动以及反映体育工作者的生活为题材的影片.体育片主要以体育活动、训练和比赛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并以精彩的体育表演作为影片特色.”体育电影作为体育文化和电影的结合体,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对体育进行原生态的描述,而且通过对体育人物相关事件的生动展现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是一种通过承载丰厚的社会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来体现出人性价值和美学意义的文化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9.
崔志越 《青年记者》2016,(26):99-100
“奥斯卡艺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奇观发展史,奇观成为奥斯卡艺术中最突出的本体特征之一.”①数字特效、令人震惊的大型动作场面——这些都直接刺激人的视觉感官,让人提到奇观就想起此类画面.“其实当电影第一次在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公映时,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奇观.”②然而,奇观在美学价值上先天存在着高碳与低碳之分.低碳奇观的本体特征是客观真实.③这种客观真实是以符合“低碳艺术”④为基准的.科幻片是奇观影片的典型代表.“科幻片构建了一个个与人类生活的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这些世界拥有各种奇特的生物,而且一切不同寻常、荒诞不经、超自然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因此这类影片也被称为奇观电影.”⑤《阿凡达》正是低碳奇观设计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电影是一种用摄影机“观看”的艺术,因此电影展现了摄影机“眼中”“窥看”到的世界.看电影行为本身满足了人们的窥视欲,这使电影创作中“窥视”题材层出不穷, “窥”这一特殊视角往往也被赋以特殊摄影技法.笔者就“窥”这一话题,剖析“窥”电影行为的审美价值导向并结合实例分析电影“窥”视角的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字人文为社会科学领域提供了设计和使用记录创造与记录保存工具的机会.电影档案作为兼具记忆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献遗产,可以借助数字人文技术开展跨领域的“出圈”式建构与开发.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电影档案相关数字人文项目现状的基础上,以西部电影集团为例,设计了基于数字人文的电影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开发框架,并从资源采集、数据加...  相似文献   

12.
“陌生化”是使事物奇特化的艺术手法。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不断给予受众持续的新鲜感,延长或改变他们对人物和情节的自动感知,在细细地咀嚼和品味中,形成渐进的审美效应。将“陌生化”艺术手法运用到以神话为题材的国产电视动画中,把握住动画叙事中的奇特程度与理解范畴,便会与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理念同频共振。本文通过“陌生化叙事”与“讲好中国故事”两个角度对我国神话题材电视动画的叙事策略进行探寻,以便为形成以抒写家国情怀、讴歌精神力量、提升审美价值为方向的神话题材叙事的新业态和叙事新亮点提供理论支持,从而使神话叙事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巩杰 《现代传播》2015,(3):95-99
随着电影技术从机械技术时代进入到数字技术时代,电影美学已由机械技术美学向数字技术美学转变。与传统机械技术时代的电影美学相比,数字技术美学在电影本体性、电影题材和想象以及电影时空的拓展上都产生了新奇的变革。电影数字技术美学奇观化的呈现和对人的想象力的最大化表达,使电影美学由传统的"感受美学"变成"惊奇美学"。审美体验由"艺术震撼"取代"艺术韵味","审美愉悦"变成"审美惊奇"。值得审思的是,只有在电影的技术美学美感中融入更多的人文情怀和普世价值,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提升电影的美学品格内涵。  相似文献   

14.
近年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呈现出新的创作态势,这些影片在探讨民族、地域文化的同时也开始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审思,并以其独特的影像书写提供给现代社会进行生态之思的启示录.文章结合生态主义思潮,以生态批评的视角对近年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所体现的生态之思进行分析,通过对影片中生态景观等层面的剖析试图探究近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所呈现出...  相似文献   

15.
陈发智 《大观周刊》2011,(16):150-150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农村电影最为灿烂的时期。这期间,生产了诸如《咱们的牛百岁》《月亮湾的笑声》《喜盈门》这些被认为至今元人能超越的优秀农村题材影片。客观上讲,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农村题材电影的“黄金期”是电视媒体还不发达。农村电影放映体系相对比较完善的原因。但从农村题材电影自身上找问题也不难发现。就算真正解决了农民看电影的设施问题,今天的大部分农村题材的电影也难博得人们的厚爱。下面本文笔者对农村题材电影的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余红芳 《青年记者》2016,(17):69-70
现实题材电影一次次掀起社会关注热潮,是其立于电影史上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韩国现实题材电影以纪实性叙事揭露社会黑暗,对现实中的小人物绝望与希望交织的命运进行描述,以悲情刻画现实,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韩国现实题材电影发展概况 国内学者对现实题材这一概念的定义不一,认为其含义广泛.周星教授曾指出:非“历史”的题材都可以进入现实题材范畴.为避免宽泛,他在研究中侧重狭义现实题材电影,即“影片创作内容以表现创作当时社会状况和人们生活感受为主体的电影”,电影表现现实的核心是直面创作当下的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生活的矛盾.①  相似文献   

17.
2001年,电影《钢的琴》不仅获得业内人士的好评,而且也获得海内外多个奖项和比较理想的票房.从表面上看,影片对下岗(失业)工人生活的题材选择和批判性表达,是对1949年后大陆电影艺术真实功能缺失的修复,但如果观照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脉络就会发现,影片具有1990年代后兴起的第六代导演代表作品即新左翼电影的基本属性.笔者认为,第六代导演的新左翼电影特征,即现实主义的题材选择、创作态度和社会批判立场,实际上源自对1930年代左翼电影精神的继承.本文以《钢的琴》为例,在讨论二者间承接关系的同时,也指出了早期左翼电影和新左翼电影在反主流表述层面相互叠加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8.
田锦霞 《青年记者》2016,(30):68-69
领袖人物是中国纪录电影创作的重要题材,此类纪录电影在中国纪录电影创作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从被称为中国电影“专家奖”的金鸡奖中最佳纪录片的总体获奖情况来看(截至2015年),《刘少奇同志永垂不朽》《周恩来》《周恩来外交风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及《走近毛泽东》5部影片均为领袖人物题材,占获奖总数(共计26部)的近20%.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无疑是我国纪录电影中的优秀之作,领袖人物纪录电影在我国纪录电影创作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笔者试图分四个阶段对新中国领袖人物纪录电影的创作演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女性题材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不断拓展之中.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界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女性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其中的优秀影片,不仅集中表现了"典型"的女性特质,而且有不少是以社会新语境下"强势女性"为主角的影片,表现了多姿多彩的新女性形象和新颖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世界上第一部采用3D、4K、120帧/秒技术格式的电影,导演李安用悲悯的人文情怀观照战争中英雄个体的生命悲剧和内心世界.影片讲述了19岁的少年比利在战场上抢救战友被意外拍摄,一夜成名,他和战友们作为英雄受邀参加橄榄球比赛中场秀,结果发现自己不过是美国消费社会的一个爱国主义符号.他们在被迅速消费之后旋即失去了光环,甚至被侮辱和排斥.意大利电影导演费里尼曾说:“在电影中,光影就是一切,它是质感、情趣、风格、描绘.”①光影是电影艺术的灵魂,它不仅真实还原物质世界,更是一种观念形态和心理感受.光影对电影的主题表达、人物刻画、气氛营造、情绪表达都具有重要烘托作用.②《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一部具有一定实验性和开拓性的光影艺术运用精品,其中橄榄球赛中场秀和伊拉克战场交火两场戏尤其出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