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电台的定位看似简单,其实不容忽视,定位的方向直接影响节目的风格和电台的发展方向。所谓定位,最早借鉴于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定位”。媒介定位,就是媒介如何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媒介风格和占领媒介市场的一种策略。媒介定位意味着传播的目标化,它使传播活动的目标更具体明确。广播电台作为媒介的一种,它的媒介定位也就是要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媒介的核心受众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红 《新闻爱好者》2003,(11):16-17
媒介的市场定位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媒介自身定位和媒介的受众定位。当前,媒介之争已经成为受众之争。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受众就等于赢得成功,而赢得受众的第一步就是明确传播对象。所以,受众定位是媒介定位的关键,而核心受众定位又是受众定位的关键。无论哪一种定位,成功的秘诀在于,寻求市场“缝隙”和传播“盲点”,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作为商业化运作的结果,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媒介格外重视受众调查,每一种媒体、每一家媒体都确立自己的核心受众,并根据受众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传播内容。…  相似文献   

3.
定位观念 市场定位是指为使媒体在目标受众心目中相对于竟争对手的产品而言占据清晰、特别和理想的位置而进行的安排。媒体市场培育越细,生命周期越长,成功可能越大。 定位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市场细分,区分出一群具有相同需求的受众,确定目标受众,并以合乎政策并有利可图的方式满足这些需求。随后进行选择,对应于自己的潜在市场确定报道内容。它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市场细分:即确定细分市场的依据(地理、人口、心理与行为因素),勾勒出细分市场的轮廓;2、市场目标化:即评估每个细分市场的吸引力,并根据媒体自身和竞争对手的优…  相似文献   

4.
媒介定位是根据竞争者在媒介细分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和受众对媒介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媒介与众不同的形象,确定媒介或媒介内容产品在受众心智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媒介定位概念缘自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定位理论。媒介以其特色和价值有选择地吸引相关的受众,这就叫市场“定位”。“定位”是报刊经营管理者对读者心智所下的工夫,是报刊媒体所要寻找的市场空隙,也就是读者心智中的空隙。因此,报刊社要想成功运作自己的媒介产品,就必须时刻监视媒介市场环境,精确判断受众观念和态度的变化、竞争对手变化、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等,不断修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分众化理论的发展,电视频道和大众报纸在世纪之交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所谓专业化,主要是从媒介定位来说的,它并不仅仅是专门化、对象化,它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该媒介所服务的细分受众定位,只有明确了自身所服务的目标群体,才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实现有效传播。另一方面,是对媒介自身风格的定位,即针对目标受众的特点和自身特点来确定媒介运营形式。由于电视和报纸在赢利模式、自身运作以及受众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两者的专业化道路“同途殊归”。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相继发生的几起特大亡人火灾事故,使广大群众对消防知识和自救逃生技能的需求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值,人民群众的安全理念已经由"让我学"逐步向"我要学"转变,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把握受众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目标受众定位要准确目标受众是指传播活动中特定媒介渠道或媒介内容的诉求对象。在消防公益宣传工作中,对于受众的定位要准确,不能把所有人都定位为目标受众,致使消防公益宣传内容繁杂,针对性不强,收到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媒介接触习惯和使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广告媒介越来越丰富多样化。目前人们将广告媒介划分为传统广告媒介和新兴广告媒介,多种传播形态打破了传统单一的传播模式,受众往往根据自己的个人需求与媒介接触习惯选择自己最便捷的媒介接受信息。多样化的受众需求和细分化的受众市场,使得党报的广告传播活动日益艰难,广告传播效果愈加难以把控。在新形势下,如何突出重围,成为新形势下地市级党  相似文献   

9.
女性电视频道,是以女性为受众定位、以符合女性收视需要为内容定位的电视频道.据此,女性电视频道不以名字为取舍,而以目标受众和传播内容为依据.我国女性电视频道的出现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直接影响的结果,它的发展则是电视媒介市场细分化和女性受众崛起的结果.当前我国女性电视频道有着不同定位,分析并总结其特点,对于女性电视媒介的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张舟 《新闻前哨》2012,(7):39-41
本文试图讨论在危机传播背景下媒介的发展方向。以危机传播中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和受众的需求为切入点,详述了媒介融合对危机传播的影响。从受众的注意力分化和媒介自身的优势分析媒介融合之后最终的发展目标是媒介分化。在危机传播中,分化更有利于不同媒介发挥各自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栏目,自开播以来,就获得良好的口碑,造就了一个收视奇迹。市场经济浪潮下,受众的认知需求和媒介接触习惯随着媒介的多元而变得富有自主性,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对传媒的生存也相应的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大学生群体是媒介接触者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群体,传媒在进行功能定位与受众定位时,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心理特点,进行自己的特色传播。  相似文献   

12.
曹鹏 《新闻实践》2001,(2):35-37
目标受众 预期争取的受众群体,也就是读者、听众、观众以及网民等媒介内容的服务对象。由于环境的变化,市场的竞争与多样化导致媒介出现分众趋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式的以天下万众为己任的媒体越来越少,绝大多数媒介只能瞄准一个相对较小的受众范围、领域或层面。此时,如何圈定自己的受众目标,就至关重要。 目标受众对于媒介营销来说、不仅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广告的最终消费者。广告主深知如果无法到目标受众,世界上最优秀的广告也等于是做无用功。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媒业带来了巨大变革。相比于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台,城市台受区域性、政策性等影响更大,也存在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局限性问题。因此,找准媒体定位、把握市场脉搏,根据受众需求推广差异化战略,才能在媒介变革中不断强大自己、立稳脚跟。  相似文献   

14.
赵钰 《新闻世界》2011,(12):57-58
广播是以电波进行声音信号的线性转播,具有传播快速、互动性广、感染力强、伴随性等特色。近年来,随着广播频率数量的增加,各类专业化电台不断涌现,受众市场也在不断细分。同时,广播媒体还面临着来自越来越多新媒体的冲击。作为专业新闻广播,如何找准目标受众群,确定频率的整体定位,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形成自己专业的核心价值,成为各专业新闻广播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围绕专业新闻广播的受众定位、节目定位和品牌定位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计算机技术和媒介技术的冲击下,实体书店纷纷转型,但仍存在市场定位模糊、对新媒体认识不足、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众的融合给实体书店营销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受众角色转型带来新的传播格局;受众生活形态改变带来新的图书消费需求;受众图书购买行为改变带来新的营销契机。研究这种变化,对于实体书店改善目前的营销现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闻周刊定位的困惑及解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众定位是媒介成长的起点.成熟的受众定位常常意味着一个媒介进入到了稳定发展期,会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容选择偏好,拥有与受众需求相对契合的栏目构成以及相对显著的个性化行文风格.  相似文献   

17.
媒介产品是大众传播媒介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工具生产出的产品,它借助媒介的传播渠道进行传播和交换,能够满足特定的需求,因而具有了商品属性。媒介产品的市场交换过程即是消费过程的体现,受众的消费需求决定了媒介产品的生产,而媒介产品具有引导受众消费的功能,所以受众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媒介应当依托受众进行媒介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汪幼海 《新闻记者》2006,(12):32-33
报业赖以生存发展最基本的市场资源是读者资源,报业要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必须要获得读者的认可。满足读者需求。因此,报业战略首要问题就是研究目标市场的受众需求,在市场活动中,以读者需求为第一信号,根据自己的目标读者群把握来确定办报方针,设置版面,选择内容产品。  相似文献   

19.
茆晓明 《视听界》2010,(1):50-52
营销学上的产品定位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目标市场定位,简称市场定位,是指企业对目标消费者或目标消费者市场的选择;一是产品定位,是指企业用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目标消费者或目标消费市场的需求。相应于广播频率而言,这两个方面内容则分别是受众市场定位(通常指两个市场——听众市场和广告市场)和节目内容/类型定位。  相似文献   

20.
毛现辉 《东南传播》2014,(10):25-26
在收视逻辑中,电视作为社会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平台,必将把本土受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人文、风俗、地理等纳为自己的主要范围,即考虑本地市场,以本土受众为主要定位。闽南语电视频道与其他地方电视媒介一样采用本土定位方略,以传播闽南方言文化为核心内容定位,频道的各个栏目有各自的受众群定位。有了恰当的频道定位,下一步便是采取合理的频道传播策略,即考虑怎样把自身栏目推向受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