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强 《知识窗》2011,(4):47-47
孔子与孟子往往并称为“孔孟”.孔子为“至圣”.孟子则为“亚圣”。孟子受到尊崇的程度.仅次于孔子。其实在历史上.“亚圣”之称原非孟子所独有.儒家的“亚圣”.得到公认的起初是指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  相似文献   

2.
田湘红 《科教文汇》2012,(28):200-201
“正名”是孔子阐发其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孔子从“正名”的功能性层面阐述了其涵义.即“正名”是为社会成员立规以实现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和良性运转。为实现“正名”,孔子提出了两种路径:一为根本性的路径,即礼;一为辅助性的路径,即政、刑。  相似文献   

3.
三八二十三     
有一次.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上街.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上前一问.方知原来是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只听买布的对卖布的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枚钱?”颜回上前劝架.对买布者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谁知这人不买颜回的账,并说:“要评理只有找渊博多识的孔子.只有他说了算。”颜回只好说:“好。你若错了怎么办?”买布的人说:“输上我的脑袋。若你错了呢?”颜回说:“我就把帽子输给你。”买布的人竟然无异议。  相似文献   

4.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拥有两个院士头衔:早在2004年,时年41岁的他就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于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前不久笔者向他约了一篇署名文章,并替他代拟一段“作者简介”,其中习惯性地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头衔放在前面.没想到,征询王晓东意见时,他把这两个许多人引以为荣的院士头衔都删去了,代之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麻勇 《金秋科苑》2010,(16):221-221
孔子不仅当“仁”不让,而且当“礼”不让。此文拟在分析论述了“礼”在孔子心目中的诸德的地位以及“礼”是“仁”的价值表现形式,也是实现“仁”的重要载体,并且进而阐明了孔子在诸多方面当“礼”不让。  相似文献   

6.
仁”和“礼”共同组成了孔子德治思想的主干。孔子将“尊五美”视作推行德治的基石,把“屏四恶”作为推行“德治”的具体要求“仁”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礼”是德治的目的,二者互为表里,倚为皮毛。  相似文献   

7.
麻勇 《今日科苑》2010,(16):221-221
孔子不仅当“仁”不让,而且当“礼”不让。此文拟在分析论述了“礼”在孔子心目中的诸德的地位以及“礼”是“仁”的价值表现形式,也是实现“仁”的重要载体,并且进而阐明了孔子在诸多方面当“礼”不让。  相似文献   

8.
关于孔子“作歌”和“遇隐”的记载,在从先秦到汉魏的文献中都能看到.这两类题材作为后代对孔子的一种追忆方式,有其文献依据和历史文化根源.不同典籍对同类事件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塑造出同中有异的孔子形象,又体现出这些典籍的不同性质.对孔子“作歌”和“遇隐”故事的叙述虽然具有不同的叙事效果,但目的都在于表现孔子晚年的“不遇”境况及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崇高精神和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9.
孔子、孟子和荀子阐发人生修养问题的基点在于对人性善恶的判断。孔子倾向于性善论.孟子主张性善论.苟子秉持性恶论。然而有趣的是,尽管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他们三位儒家代表人物都对人道德修养前景持乐观态度。孔子教诲:“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断言:”人皆可以为尧舜”;苟子笃信:”涂之人可以为禹”。而且,他们都把以道德为内容的修养视为实现人生意义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孔子死亡思想看中国哲学的世界化与现代化的同步性——兼评胡国亨先生的“大孔子学说”段德智一、“大孔子学说”的理论启示香港学者胡国亨先生在其新著《独共南山守中国》中提出并阐释了“大孔子学说”,断言:“以孔子学说为基础,加上西方文化中的精粹”,“去开展一...  相似文献   

11.
姜天堃 《科教文汇》2009,(4):110-110
“和”与“仁”一样是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核心,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启发教学,循序渐进”、“以身作则”等都体现了“和”这一思想。素质教育在现代教学中提倡以人为本,“和谐课堂”从现代教育方法上更好地诠释了孔子的“和”思想与其诸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从孔子所处的历史背景出发,提出了“礼乐”、“中庸”、“美善合一”是孔子音乐思想的精髓。然后从这几方面分析了孔子音乐美学思想及其表现,最后对其音乐思想作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熊凤英 《知识窗》2013,(8):48-48
孔子把治学分为三个境界:知学、好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是这一观点的集中体现.教师只有淡化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仁政理论及其现代意义刘开会孔子政治理论的显著特色是“为政以德”,人们习惯上称之为仁政。孔子把“为政以德”和“为政以刑”作了比较,指出“为政以德”远胜于“为政以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以德,譬...  相似文献   

15.
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说完之后,也不加论证,因为孔子是“慎于言”的,话一多说就可能有失。不过。孔子的“慎言”却为后人的阐释留下了极大的空间。近见有刊出文章说“不知生,焉知死”与“不知死,焉知生”是一回事,二者可以循环论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怎样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成为乐知者呢?这就需要教师用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要想让学生感兴趣,就要善于了解学生“投其所好”,寻找身边的资源.利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公培红 《科教文汇》2009,(23):280-28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从古代文献有关孔子的言行中,可以剖析、感受其“尚中贵和”、“动静合时”、“身心兼修”等养生思想,这些思想对现代健身运动有重要的导引、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的中国商界,李书福是当之无愧的风云人物,社会送给他的“头衔”——“汽车狂人”、“汽车疯子”……但也是他,从台州一家小企业起步,十年生聚,成为中国汽车品牌排名前十的民营汽车厂商。  相似文献   

19.
《独共南山守中国》一书提出的平面文化比较架构 ,实现了文化研究方法上的突破 ,作者据此提出的“大孔子学说”,虽然在理论尺度上存在着不一致 ,但仍有其重大的理论价值。文章针对国内学者对“大孔子学说”的批评 ,指出“大孔子学说”的实质是第三种道路。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中有关孔子的个人道德修养的思想对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道德行为主体——社会主义公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个人道德修养的主体性上,孔子倡导“为仁由己”“克已复礼”;在个人修养的途径上,孔子强调个人要有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立志乐道、身体力行的精神,要立志,“求诸己”;在个人修养的具体方法上,孔子提出要随时反躬自省,不断地检讨自身的缺点错误,做到自省和改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