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田边 《百科知识》2001,(7):18-19
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同人与人的关系一样,存在两种模式。一是甲方战胜乙方,甲方获得绝对生存空间,而乙方销声匿迹;另一种模式是甲方与乙方和平共处,实现live and let live的双赢局面。两相比较,有相当多的人赞同后一种结果,包括人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人类到底是在退化,还是在继续不断完善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一直莫衷一是。近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上发表了几位科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科学家认为,在现代人之后可能会出现一种更为完善的新的人种。另外,由于Y性染色体的不断消失,男人作为一种物种有灭绝的可能,取而代之的将是另外一种第三性人。  相似文献   

3.
创造学的三条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创造学的基本原理,有利于我们掌握它的学科性质和发展趋向,也为我们研究和传播它提供理论支持。创造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有这样三条: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属性,人的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学习和训练而激发出来,并且可以得到不断提高。这一条基本原理包含着三层含义,其一是揭示了人的创造能力的天赋性,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其二是说明了人的创造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种潜在的能力,是一种可能性,要想挖掘这种潜在的能力,变可能性为现实性,需要经过教育、学习和训练等开发活动。其三是说通…  相似文献   

4.
沈浩 《世界发明》2007,(12):90-91
虚拟——这个字眼儿往往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特别是互联网出现后.这个词汇更是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甚至有人一度把互联网中的虚拟世界看作是一种假象的存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它的人逐渐开始转变了态度.而一种将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5.
另眼看世界     
有些人的行为总是出人意料,有些人对照相机敏感,还有些人两者兼而有之,因此要拍摄到看上去很自然的人物照片,对于摄影师而言是一种严峻的挑战。邓肯·索尔就是一位能成功应付这种挑战的摄影师。  相似文献   

6.
卫毓博 《科教文汇》2007,(4X):198-198
一种艺术样式,一件艺术品都会使人的心理产生千百年来所谓的“美”感,理论家们也在费劲心思在人类的文明中给予它一个准确的坐标,可是到目前为止,一切看来都是煞费苦心。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放下急切的心情,会感觉到美最终会让我们的心灵发生变化的,那是一种媒介的力量,是人的欲望所驱生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法定许可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波 《情报科学》2005,23(1):55-60
法定许可是指根据版权法的直接规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已经发表的版权作品,可以不经版权人许可,但是必须按法律规定向版权人支付报酬的,并尊重和保护版权人相关权益的法律制度,其实质是将版权中的某些权利从一种绝对权降格成为一种获得合理使用费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杨欣 《百科知识》2004,(9):16-17
第二大脑的说法现在人们并不感到陌生了,但是,除了大脑以外,人类类似于大脑功能和作用的第二个大脑究竟在何处真还有些众说纷纭。迄今有据可查的说法就有好几种。一说手是人的第二大脑,另一说脚是人的第二大脑,再有一说肚子内藏有的一些神经丛是人的第二大脑。当然,还有把脊髓当作人的第二大脑的。那么,哪一种说法更准确更科学一些呢?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局限与人感性整体的缺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不仅创造出了人类丰富的理性认知成果,而且也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本文认为人作为一种自然的和社会的存在物,具有自身内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是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人的感性整体,是在人的自然感性、社会感性以及它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的理性化感性的综合体,它对处于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人具有本体的作用。科学作为一种外在理性化的认知形式,只是人感性整体中的一部分,具有内在的局限性,只有把它纳入其在人感性整体中的应有位置,才能克服局限性,开创崭新的科学和人类未来。  相似文献   

10.
程素念 《内江科技》2007,28(2):35-35,3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育心、育德、育人的“文化-心理”活动,是一种人与人的心灵的沟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情感德育的教育形式,融情于理之中,可以实现德育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结合,体现德育工作的人性化和可接受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杨鑫 《科教文汇》2007,(11Z):126-126
“和谐”,是指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必须使人感觉到一种亲切自然、相互尊敬、友好和睦、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下,人们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之中去,也才有可能相互进行良性的竞争,相互的促进,以达到共同的进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蛇似乎是一种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是具有威胁性的动物。可是豪伊·乔塞特却从它们灵巧的动作中找到了一种拯救生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阮平 《中国科技信息》2005,(11):191-191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古人说一张好的画初看使人惊,再看使人喜,最后还能发人思,也就是说要耐人寻味,使人看了久久不忘。以人物画来说,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除笔墨。  相似文献   

14.
汪丰云 《科学中国》2006,(12):60-63
血液是人和动物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有三种:一种是哺乳动物的,都是红色,里面含有血红素,其中有铁;一种是像蜗牛等软体动物及螃蟹等的血,是蓝色的,内含血青素,不带氧时是无色,带氧时是青蓝色;另外一种是有些节肢动物里的,是紫色,为一种蛋白质,呼吸时可带氧,但不含血质,生物学上叫它带氧素。  相似文献   

15.
赵思莹 《华夏星火》2005,(3):138-138
心理学家德雷夫达尔曾说:“创造力是个体产生任何一种形式思维结果的能力,而这些结果在本质上是新颖的,产生它们的人事先所不知道的.它有可能是一种想象力或是一种只局限于概括的思维综合”。  相似文献   

16.
斑驴     
郭燕 《知识窗》2007,(11):49-49
在南非从好望角到奥兰治的辽阔草原上.曾生活着一种前半身像斑马、后半身像驴的奇异动物,这种动物最初被人发现时,曾被误以为是斑马的一种。事实上,它们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斑马,而是一种陌生的动物——斑驴!  相似文献   

17.
杨明坤 《科教文汇》2007,(8Z):98-98
所谓吸引教学是一种比喻,指一种研究和探索如何将学校的教学成为令人向往的最吸引人的场所的教育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理论,吸引教学强调学校的民主化教育方向、人际交往的情绪吸引、自我意识的积极建构,以使教学过程能为人的发展展示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为人的潜能的实现提供一套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与《发明与创新》相伴已久,算得上了老朋友。《明与创新》内容新颖,意境高远,让人回味无穷。在全国众多刊物中,读她是一种享受,不读她是一种遗憾。  相似文献   

19.
陈金环 《中国科技信息》2004,(20):131-131,12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20.
项群胜 《科教文汇》2007,(2):179-180
关于周代礼乐舞佾的研究,由来已久,存有两种不同观点:第一种是天子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六三十六人,卿大夫四四十六人,士二二四人。第二种是天子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八四十八人,卿大夫四八三十二人,士二八十六人,然而,目前所见的中国音乐史有关著述中,只重视第一种说法,而忽视了第二种说法,其原因不明,笔者本着对学术问题客观务实的态度拟对两种解释进行梳理、评析,希望对“舞佾说”形成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对第二种说法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