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一个不显眼的小巷子里,我无意问发现了一家名为"蜗牛"的邮局,进去一探究竟后,才知道这"蜗牛"邮局简直太有创意了. 这家"蜗牛"邮局名副其实,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慢",到这家邮局邮寄信件或物品,最快也要等到1年后对方才能收到,慢的甚至要到半世纪后.  相似文献   

2.
刘涛 《知识窗》2010,(2):27-27
我最欣赏的一句话就是:“世界上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的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现在我终于明白,那只是传说中的蜗牛,再说了,自杀也不用爬那么高呀,晕不晕?  相似文献   

3.
周末,我和妹妹去爷爷家练毛笔字。写完毛笔字,我和妹妹抓了一把盐就跑到楼下玩。刚下过雨,空气格外清新,花草上残留的水珠还在。我们拿着盐,到处撒撒。忽然,我和妹妹发现了一只蜗牛。我们突发奇想:“盐撒在蜗牛头上会怎样呢?”于是,我们抓了一些盐撒在蜗牛头上。随后,我们蹲在旁边静静地观察。蜗牛先把头缩到壳里,过了几秒钟,从蜗牛壳里挤出好多小泡泡,蜗牛就不动了。也许它不敢出来了,于是我们就屏住呼吸又等了一会儿,可它仍不出来。我有点捺不住性子,用小木棍敲它的壳,可它仍然一动不动。它到底怎么了?我再用小铁丝刺它露在后面的足,可它…  相似文献   

4.
@意义何在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使用符号“@”.英语是母语的人把它读为“at”.意大利人称它为“蜗牛”。南斯拉夫人说它是“猴子”。  相似文献   

5.
动物论房子     
乌龟:不要忌妒哥,你们只看到哥天天住着洋气的大别墅,哪知道哥当“房奴”的辛苦? 蜗牛:算了吧,你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好歹你住的是洋房,即使辛苦点儿也有盼头。想想我,只供了个小户型.就被套了一辈子,抬不起头.直不起腰.连走路都没劲啊!  相似文献   

6.
今天下午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一大群蚂蚁在搬东西。想到法布尔观察昆虫的日记,我便来了兴致,决心观察一下他们到底是怎样搬东西的。我发现地上有不少细碎的干脆面,拣了一些,又捉了几只西瓜虫和蜗牛,堆在蚂蚁窝前,为了便于蚂蚁搬运,我还特意做了准备工作——把蜗牛的壳剥掉,再把西瓜虫放在一只空的蜗牛壳里让它们“四”脚朝天,拼命挣扎,然后蹲在一旁等待好戏上演。  相似文献   

7.
学校养的蜗牛终于下蛋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真是兴奋不已。我匆匆来到了自然室,直奔养蜗牛的玻璃缸前。只见刚下完蛋的蜗牛妈妈正在酣酣大睡,或许它太累了吧!记得一本介绍蜗牛的书上是这样写的:蜗牛6个月性成熟,此  相似文献   

8.
1美国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这些看似无害的小蜗牛们对沼泽草地有着巨大的威胁!蜗牛以花米草中的菌类为食,所以这些花米草就被啃噬得“体无完肤”。而花米草正是沼泽草原的主要植物,蜗牛留下的“伤口”会使  相似文献   

9.
一天下午,我们生物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蜗牛力气有多大”的有趣实验。事先我们捉来十几只小蜗牛,仔细观察这种小小的软体动物。它有一对漂亮的触角,球形的硬壳呈黄褐色,上面还有白色的螺旋纹呢。它的身躯软软的,看起来真有点弱不禁风,它能有多大力气呢?这是我们迫切想知道的。我们随机取了其中两只,分别编上“1”、“2”的号码,再分别称出它们的体重。先测试的是“1”号蜗牛,它体重1.7克。我们把棉线一头挂在蜗牛的外壳上,另一头拴上一枚10克的砝码。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它放在一块透明的玻点评:做个实验来测试一下蜗牛的力量有多大,这确实…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蜗居》的热议,还是《蚁族》的冷峻,在中国,置业的梦想既遥远又现实,既美好又残酷。有人自嘲说,“因为‘房’,父母累了,对象没了,我病了。我得了蜗牛的病,却无法实现房子的梦。”  相似文献   

11.
“老鹤高飞,一支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寥寥三字“戴屋行”,将蜗牛的体态和习性,刻划得十分科学而贴切。蜗牛属腹足纲软体爬行动物,其家族是很庞大的,据调查,全世界的种类约有3.5万种。我们常见的蜗牛。头上生有两对触角,靠后一对顶端长有眼睛,腹部有无数扁平的“脚”,爬行缓慢,壳略呈扁圆形、球形或椭圆形,黄褐色,有螺旋纹,有的地区也叫它“水牛”。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一听到幼儿园播放<蜗牛与黄鹂鸟>的歌曲,我就高兴.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绿地刚发芽,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那只笨笨傻傻、行动缓慢、勇往直前的蜗牛就印在我的脑海里了.没想到,那天我在校园里玩的时候,果然遇上了一只真的蜗牛,没骗你,是真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众》2010,(10):19-19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如果有一天,蜗牛背上那与生俱来的壳不小心损坏了,它又将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4.
琐谈蜗牛     
苏东坡《蜗牛》诗云:“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这是在1100年前对蜗牛的形象描述。蜗牛是单壳体的软体动物,其壳壁较薄。当外界环境条件不宜(即寒冷或干旱)时,能分泌出一种和壳口同形的乳白色、半粘液状的膜,并逐渐变硬,用以封闭壳口,称为“膜厣”。据观察,蜗牛的爬行速度缓慢,全速疾爬的最高速度为8.5米/小时,按这个速度计算,需要5天才能走完1公里的路程。为了保护自己细嫩的足皮,蜗牛在爬行时会分泌一种粘质腥涎液,在粗糙的表面上“建造”一条光滑的“公  相似文献   

15.
发现蜗牛克星的小学生宗介华说起蜗牛,中外农业科学书籍上对它早有定评:说它"主食绿色植物.为农业害虫......它对棉花细苗危害严重。"对于它,农民们有的手捉,有的喷药,可它不怕,背着"房子"走四方。有没有一种专门与蜗牛为敌的虫子呢?终于,蜗牛克星被一...  相似文献   

16.
<正>小时候,一听到幼儿园播放《蜗牛与黄鹂鸟》的歌曲,我就高兴。"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绿地刚发芽,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那只笨笨傻傻、行动缓慢、勇往直前的蜗牛就印在我的脑海里了。没想到,那天我在校园里玩的时候,果然遇上  相似文献   

17.
生命,生命     
马德 《知识窗》2011,(11):17-17
一只蜗牛,伏在一面土坡上。我用一截短棍儿.小心翼翼地把它挖出来,它一动不动,寂静得让人心疼。我推推它,摸摸它,等待着一次它逃避的蠕动。  相似文献   

18.
前天大雨过后,我在学校的花圃里面捉到了一只小蜗牛。这家伙长得太怪了,它没有骨骼,全身几乎都是肌肉。在它的头部,一前一后长着两对像天线一样的触角,前面的小,后面的大。蜗牛大触角的上端有两个黑黑的小圆点,我仔细观察,发现这竟然是它的眼睛。通过查资料,我了解到蜗牛虽然有  相似文献   

19.
1846年,两只干死的沙漠蜗牛被送到大英自然博物馆,粘在一块木板上当展品。4年后,该馆工作人员怀疑其中的一只蜗牛还活着,于是他们将其从木板上取下来,放入温水中。这个小东西竟然在水里活动起来了,后来又吃起食物。它活了两年又昏睡过去,不久又死了。这个蜗牛“复活”的奇闻直到今天还令科学家们感到茫然。据科学家1990年在英国获得的研究成果,动物是在4.14亿年前从海里爬到陆地上来的。最早在陆地栖息的动物中,有两种蜈蚣和一种草丛蜘蛛,据认为这3种动物进化速度很快。自从地球上出现动物以来,动物世界的奇闻轶事…  相似文献   

20.
据《圣经》记载,“诺亚方舟”最后停泊在土耳其东部的阿勒山。为了追溯这个传说是否属实,安卡拉大学的历史教授巴拉迪和收藏家纳齐夫到山上探险。当爬到海拔4800米时,纳齐夫脚下一滑,身体向一旁倾斜过去,巴拉迪眼疾手快,迅速伸手拉住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