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玉琴 《现代语文》2009,(1):131-132
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及江苏省单独招生考试的作文都以话题作文为主,众所周知,话题作文一般是“三自要求”,即“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对于“文体自选”这一要求,有些学生有误解,以为可以不要文体,淡化文体,允许把作文写成“四不像”。其实,“文体自选”是指学生一旦选定某种文体,必须写得像这种文体。  相似文献   

2.
连续这几年,河南省中招作文命题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不难看出,淡化文体,降低审题的难度,已成为今后中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所以,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更要有目的地练习三大文体,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考作文试题引出的科研话题——兼谈1997年全国作文试题(中)□高志华三需要讨论的若干概念一是“淡化文体”近年来,有一种从上面渗下来的所谓“淡化文体”的命题主张。在阐释高考作文试题、研讨高考作文试题、制定评分细则、评估考生作文时,有同志已将“淡化文体...  相似文献   

4.
“淡化文体”但不能“淡”没了文体意识,要消除因“淡化文体”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必须正确认识“淡化文体”的真正内涵和“淡化文体”与文体意识的关系;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增强文体意识,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在阅读中了解和掌握文体特征,在写作中进行严格的文体基本功训练,规范文体要求;在低年级的作文考试中,体现出阶段性的学习训练重点,体现出不同年级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5.
普高语文教材及成人高考语文复习教材的目录中,都悄悄地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所谓文体名称取消了,尽管次序及内容都未有多大的变动;“文体不限”也成了高考作文、成人高考作文的明确要求;“淡化文体”正成为语文界的热门话题。作为语文老师必须思考:为什么要淡化文体?淡化文体后,如何指导阅读和写作? 一 文章本无体。古人作文是不讲文体的,如贾谊的《过秦论》,四分之三的篇幅是记叙,四分  相似文献   

6.
高考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被不少一线语文教师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淡化文体”甚至是不要文体。这种理解及其实践已渗透语文教育的全过程,蔓延到整个语文教育领域。语文读写教学必须接受文体的规范和制约。因为只有辨析文体,才能准确理解文本内容和把握作者的言语意图,掌握正确的读写方法。文体的淡化或强化,必须从不同学段和学生的学情出发,必须遵循语文读写教学规律;淡化文体不能“一刀切”;“淡化文体”还要处理好识别多体、擅长数体与自由写作、创新写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高考作文,应该对文体作适当的限制。这句话,主要是针对高考作文“不限文体”而言。强调高考作文要“淡化”文体, 大概十来年了,真正对文体实行“大开放”,应该从1999年算起,自那年采用话题作文形式以来,高考作文对文体几乎再没作什么限制了,各种体裁都可用,“淡化文体”可谓得到最为彻底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高考作文,应该对文体作适当的限制。这句话,主要是针对高考作文“不限文体”而言。 强调高考作文要“淡化”文体,大概十来年了,真正对文体实行“大开放”,应该从1999年算起,自那年采用话题作文形式以来,高考作文对文体几乎再没作什么限制了,各种体裁都可用,“淡化文体”可谓得到最为彻底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话题作文成了高考作文的普遍现象.部分学生淡化话题作文的审题而造成走题、偏题的现象严重,淡化文体造成大量的“四不像”作文。学生不想、不会写规规矩矩的文章,总想投机取巧。  相似文献   

10.
“淡化文体要求”,是近来人们较多议论的有关高考作文命题与阅卷标准的话题。“淡化文体要求”的说法有其特定背景,这就是两个“套子”的存在:一个“套子”是近年来作文教学中出现了一种以应试为目的的模式化倾向;另一个“套子”是命题与评判中过分强调文体要求的简单...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中考作文命题与阅卷标准有个新的要求:“淡化文体”。于是很多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放宽了对文体的要求,只要内容好,文体不限。但是渐渐的,这个“不限”的尺度似乎越放越宽,很多同学信马由缰,写成了文体上非驴非马的 “四不像”。我认为这是把作文训练引入了误区。 其实“淡化文体”主要指命题上不限制文体,强调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应用,并不是不要文体,仅仅是不作苛求和简单化限制而已。因为从文章本身看,文章存在体裁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叶圣陶先生就曾在《文体》一文中指出:“写作文字,因所写的材料与…  相似文献   

12.
征稿启事     
近两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被誉为开放型作文命题。其导向可归纳为三个“淡化”:淡化审题,淡化文体,淡化题材。然而,凡事当有个“度”。这“三个淡化”已经逾越其度,走向极端。它带来的是“三个不利”。  相似文献   

13.
中学作文教学长久以来诟病不断,几经教学改革,成效仍然有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由作文教学的“法”转到了作文教学的认知上来,定体写作、淡化文体的争论就是触及于此的一种表现。本文从中学写作的现状入手,着重从“文体观”方面来探讨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以“创新”为由头,淡化文体训练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自选文体”的写作要求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但也容易使师生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选文体”就是淡化文体,不要文体。于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指导作文“大撒把”,具体到学生作文则是“把杂耍”。如此一来,学生作文中的“非驴非马”“四不像”现象就司空见惯了。看看当下的写作实际,有多少高中生达到了这样的目标:“记事物记清楚了,说道理说明白了;没有语法上的毛病了,没有论理上的毛病了;这就是像样。至于写得好,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叶圣陶《中学国文学习法》)如今,不少…  相似文献   

15.
如今,高考作文不再有文体要求。高考影响中考,中考作文-tO.同样“淡化文体”。于是.议论文开始淡出了师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一高考从没发出过“淡化文体”的口号,话题作文也并不等同于“淡化文体”。以全国卷为例,我们来看一下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在文体上的要求:1999年是“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2000年是“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2001年、2002年、2003年的要求是“文体自选”;2004年、2005年的要求是“自选文体”;2006年是“自主确定文体”。《考试大纲》关于“写作”有“要符合文体要求”的规定,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更是规定了切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四档。可见,高考作文并…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和课改工作的进行,近年来高考作文的文体淡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淡化文体”的呼声也是愈喊愈烈,并有盲目地发展为狂潮之势,“淡化文体”成为人们议论高考作文命题标准的热门话题。以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标准为例,除天津卷和湖南卷要求写成议论文之外,其他各地命题要求都是“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和以往规定一种特定文体标准相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把教师和学生从“文体中心”论中解放出来,打破了作文教学中出现的以应试为最终目的的模式化倾向,教师不再把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以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一刀切”…  相似文献   

18.
这两年全国及各地高考作文大部分是话题作文,并且大部分是“文体不限”或“自选文体”,只有湖南省的作文要求是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这对于平日写惯了“淡化文体概念”的考生来说是一大难事,很多考生写记叙文不是记叙,写议论文不是议论,写的只是以某物作为线索串起几个片断来抒发情感的片断散文。因此有些考生语文高考失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考作文改变了以往命题作文的方式,不再限定文体,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擅长。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发挥其才能,同时也是促使作文教学走出僵化、教条模式的有力举措。但随之兴起的“淡化文体”的风潮却值得警惕。我们认为,“淡化文体”如果是指面对所给的材料和话题,可以选用多种文体,那么它有充足的理由。如果把“淡化文体”看作是不要文体规范,那就大错特错了。古往今来的文章大家多赞成文章要有规范。刘勰提出:“才童学文,宜正体制”。倪思也认为:“文章以体制为先”。他们所说的“体制”,就是文体规范。现当代作家、学者,如鲁迅…  相似文献   

20.
高考作文从规定文体到“文体自选”的变革给久已沉闷乏味的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一股新鲜之风。加上近几年话题作文的盛行更为学生尽情抒写个性、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文体自选”是高考作文的一大进步。它体现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它重视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考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学有所长。但是“文体自选”也给目前中学作文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作文文体意识的淡化以及由此产生了一些畸形的怪胎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