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艳 《科教文汇》2014,(23):38-39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国家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新时期,着力“两课”教学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大学生健康成才成长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
情感培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本文以情感内化的发生、形成、深化和升华过程,对以情感为基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教学模式提出相应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研究性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的需要,它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可以从提出问题、确立课题、研究学习、解决问题、成果展示和总结评价等几方面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4.
李旭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8):157-158
“两课”教学发挥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互联网络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高校校园网络的普及,大学生上网人数激增,给传统意义上的“两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时期,“两课”教学改革要适应新形势,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提高“两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建立起网上“两课”教育教学的阵地。  相似文献   

5.
周晓桂 《今日科苑》2010,(16):230-231
十七大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大学生是大众中的特殊群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以期通过此举达到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  相似文献   

6.
蒙莉  雷金星 《科教文汇》2008,(23):157-158
强调情感因素在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是高质量地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特点,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的需要。加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深情感教学,主要从教师、学生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只有正确认识到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积极予以改正和创新,才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与时俱进,促进学生在思想上的进步。本文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积极创新,真正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模式上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但实际中"两课"的授课情况并不理想。积极探寻高校"两课"的教学改革路径,增强教学实效性,是一个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郑世堃 《科教文汇》2014,(24):34-3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只有正确认识到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积极予以改正和创新,才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与时俱进,促进学生在思想上的进步。本文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积极创新,真正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模式上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增强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效能感有利于增强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能感,有利于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顺利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当前西藏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存在着教学效能感低的问题,应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西藏高校和社会等方面着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