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家庭德育环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重点对家庭德育环境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家庭德育环境对孩子品德的形成影响非常大.也指出了家庭德育环境的特征,即情感教育的感染性、家庭德育环境的长期性和全面性以及家庭德育环境的导向性.最后提出了优化家庭德育环境的几点措施,分别为家长应该有正确教育孩子的观念;要求家长做好孩子的表率,以身作则,形成良好家风;教育家长规范孩子的一言一行;选择民主的教育方式,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促进孩子的发展;要将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和社区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正确的家庭教育。家庭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是人生熏陶染化的开始,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和谐家庭德育要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要求一致、寓教于实践活动等原则,同时要讲究策略,做到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了解孩子的品德素质,从实际出发进行德育,家长还要依据孩子的个性心理,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幼儿园环境教育和家庭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两方面为出发点,以经验总结的形式阐明了我园开展环境教育的模式——家园互动、双轨并行。旨在幼儿园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同时提高家长的环境意识,使幼儿家长和幼儿之间产生互动,从而让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让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区,以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教育的对象是生活的,教育的环境也是生活的。教育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就要用生活的教育方式。如今的家庭构成大多是"四老二青一小",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许多爷爷奶奶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认为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脱衣裤是义不容辞的事。家长们对独生子女的过度爱护,使他们像被折断翅膀的鸟儿,再也不愿展翅高飞。  相似文献   

5.
朱巧玲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S):150-150,22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人才是核心。评价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其中德尤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启蒙学校,要让孩子品行端正。家庭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作为父母应如何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是什么?方法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性格养成、行为习惯以及自理能力的养成与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要想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好家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做人的奠基期。育人以育德为先。德育应从小进行,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养成,从萌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幼儿道德的社会化发展、重视孩子的良好品格行为的养成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谈谈幼儿德育的潜移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幼儿心灵的活动。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文章主要从注重环境、德育贯穿幼儿一日生活、注重教育教学和道德教育方面的同步化几个方面阐述了潜移默化影响是使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幼儿教育既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学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是教师的亲密伙伴,协调一致地教育孩子。幼儿园应于家长和社会一道为幼儿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开展家园共育,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能推动亲子间、家庭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性格和习惯的养成,取决于家庭的影响。本文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庭成员的关系、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等方面分析家庭状况对高中生厌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新形势下,我们实施德育中工作中必须更加讲究务实性和科学性,强化德育的效果。首先要从树立德育的素质观入手,更多地激活知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其次,要注意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共性与个性,在道德教育上形成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的稳定性;再次,要努力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让有德之人和有德之教去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2.
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家庭缺乏有效的德育教育动机和举措,学校缺乏德育教育的最有效环节,社会对成年人缺乏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等因素是道德教育难出实效的根本原因所在。通过学校与家庭的紧密结合做好德育考核,做细德育教育;在法律和纪律管不到的地方就要发挥舆论和良心自省的作用,特别是社区或单位的作用;社会用人选人必须看学生德育评语档案,引起社会各方对德育档案的关注,从而形成富有实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德育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13.
古今中外各国都很重视家庭在个人道德形成中的作用,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却有很大的差别。本文主要对中美家庭道德伦理观与教育等方面作一比较分析,并指出:中国的家庭道德教育以人伦为基础,以情感情理为法则处理家庭人际关系,即中国家庭讲共性、“以和为贵”,人情味十足;而美国的家庭道德教育却推崇以个人为中心,以理性的基本原则对待家庭成员和家庭事务,即美国家庭重个性,理性色彩浓厚。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的素质化教育改革是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政治要求,援引梅贻琦大师的"从游论",从课堂教学与德育分离问题引出德育的含义,再到德育的来源,再到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现德育,指出在当今社会,开展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提到,要想实现德育不仅仅需要老师努力,更离不开家长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15.
古今中外各国都很重视家庭在个人道德形成中的作用,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却有很大的差别.本文主要对中美家庭道德伦理观与教育等方面作一比较分析,并指出:中国的家庭道德教育以人伦为基础,以情感情理为法则处理家庭人际关系,即中国家庭讲共性、"以和为贵",人情味十足;而美国的家庭道德教育却推崇以个人为中心,以理性的基本原则对待家庭成员和家庭事务,即美国家庭重个性,理性色彩浓厚.  相似文献   

16.
刘湾梅 《科教文汇》2011,(2):25-25,33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青少年的德育发展明显存在着许多误区和盲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急功近利和行为准则模糊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此,必须创新优化家校沟通的形式,转变家长重智轻德的育人观念,强化并提升家长的家庭德育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初中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而孩子的健康成长又与家庭的教育密不可分。作为班主任,如何帮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做好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中介,为家长教子当好参谋,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8.
江慧 《内江科技》2014,(2):108-109
<正>近年来,我国高校德育困境突显,对德育资源的全面反思就显得尤为关键。针对家庭、社会等外部德育资源尚不健全以及被高校忽视的现状,笔者分析得出解决高校德育问题的外部理路,主要是巩固家庭道德教育的基础作用,发挥社会道德教育的辐射作用,更好地实现德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19.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努力发掘儒家传统道德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体系和方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社会里,人们纷纷大量投资于教育事业,政府不断扩大招生,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家长们也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投资于孩子的教育,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将其60%以上的收入用于教育费用,期望孩子的高学历能带来未来的“飞黄腾达”;背着负债支撑教育费用的家庭也大有人在。由此,社会上出现家庭教育投资不合理及产生种种弊端。如错误的人才标准——以学历划线、高学历热、名校热等。家庭教育投资不合理量造成了很大的资本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