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燕 《语文天地》2014,(12):19-20
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而课文又并不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它只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真正的教学内容是隐含在课文里的。在语文阅读课上,学生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明白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今天学哪一篇课文;但通过这篇课文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学什么内容",事实上都是未定的,教师在备课之前是不明确的。语文教材的这个特点可以称作"语文教学内容的未定性"。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练习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是"文"与"道"的统一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包含浓厚的感情色彩,或热情纯真,或优美典雅,或令人振奋,使学生陶冶性情,潜移默化地构建美好的人格。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人格教育,是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处于游离状态:有的变成自读课文,任由学生自己阅读;有的变成精读课文的"压缩版",什么都想抓;有的甚至精雕细琢,使之成为精读课,严重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只做得一半。"可见,略读课文并不是精读课文的附属,而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对此,我认为如下教学策略可以尝试:  相似文献   

5.
徐德进 《文教资料》2011,(24):179-181
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有整体感知法、记叙文阅读法、主干法、经常复习法和精练法,等等。整体感知法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记叙文阅读法和主干法是学习课文的有效方法,经常复习法和精炼法是巩固所学的科学手段,此五法相辅相成,综合运用效果最佳,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  相似文献   

6.
孟其银 《现代语文》2009,(11):62-63
"教课文"与"教语文"差不多,平时我们老师所说的"教语文",其实就是"教语文书",也就是"教课文",能把课文教好,其实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语文老师了。但"教课文"与用课文"教语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语文书“教课文”,其实就是传统的“教书匠”;  相似文献   

7.
佘同生 《广西教育》2011,(25):15-16
教学小学高年级语文,贵在让学生抓住文本特点,坚持读中学写。所谓文本特点,首先是文体特点。教学不同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文体特点,并在领悟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学着写一写,经历一个"发现特点—领悟特点—读后练写"的过程。这个发现、领悟、仿写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 《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是"文包诗",教学时是先学诗还是先学文,大家争论不少.笔者以为,学习古诗,进入诗的意境效果最佳.而进入诗的意境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意象的积淀,思维的投入,情感的叠加.而"文"的内容就将诗的意思、意境"还原了其本来面目".从这个意思上考虑,"文包诗"的教学应该先学文,再学诗.  相似文献   

9.
《黄鹂》是一篇凝聚作者深刻思考的优秀散文,寓意深刻,呈现出一种"哲理升华"的情致美。如何讲好这篇课文,怎样才能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珠联璧合,并且卓有成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和语文经验,学会运用语言的本领。""学得语言,提高语文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纵观各种场合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语文老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以课文负载的信息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围绕思想内容条分缕析,造成耗时多收效微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钟亚丽 《学语文》2014,(5):76-76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这是叶圣陶先生对精读与略读之间关系及作用的辩证分析。一线课堂上,师生都十分关注精读课文,殊不知略读课文的学习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上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略读课文,但篇目比例较小,且每篇略读课文基本只安排一个课时完成。因此,要想上好略读课文,教师必须在这一个课时上做足功夫。大量的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略读课文教学必须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2.
陈永贤 《考试周刊》2011,(17):62-63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以往的做法,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自身的才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  相似文献   

13.
徐小勇 《学子》2012,(8):48-49
案例一:急于求成,忽略过程"画家乡"教学片段:教师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以集中识字方法检查生字掌握情况,且生字单独呈现。下一步学课文。先出示一填空题:的家乡在(),接着问,你喜欢谁的家乡?喜欢哪段读哪段。要求孩子们打开课本,展示出来。结果可想而知,第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喜欢京京的家乡。于是,便读起来,时有读破句,读错字,添...  相似文献   

14.
【背景描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  相似文献   

15.
浅谈"群鸟学艺"的教学与思想品德的渗透福建林天荣《群鸟学艺》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属阅读课文,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环节,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看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一、上好这节课首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教学得法,注意"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将语文学习的基本理念定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双向提升途径。读写结合继承了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新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无论在时代性和人文性方面更加注重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相似文献   

17.
颜芹 《生活教育》2012,(23):42-44
学校组织语文教研活动,年级组安排我执教《生命的林子》这一课。一切皆在掌握之中,按照课前的预设,一节课波澜不惊地进行着,快下课时,我问学生:"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要和大家分享,还有什么疑问,要请教大家呢?"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表达着自己的见解。有个孩子说"我要学林子里的松树,奋力向上生长,成为有用的人",还有一个孩子说"人要成才,不能离开自己的小集体"。  相似文献   

18.
董燕 《西藏教育》2012,(1):31-32
一、激发识字兴趣,使学生"乐"学 以图激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所以,运用鲜明的图画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帮助学生有效识字,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现行教材都是彩板,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提高儿童识字兴趣,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广州参加"全国中小学著名教学流派专题报告会暨特色课堂‘同课异构’专场展示活动"中,课前仅用15分钟对学生进行异步教学的培训,学生们便能按照异步教学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按照异步教学"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生学习→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小结"的六步原则,根据课文《伟大的悲剧》内容,笔者设计了"异步教学学习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20.
毛文星 《现代语文》2010,(6):135-137
"我来学汉语"与"我来念课文"有什么区别?"我来念课文"与"我念课文"有什么区别?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焦点和言语行为角度讨论了"我来念课文"这类句型中"来"的功能,认为这里的"来"是一个焦点标记,标记其前施事成分为对比焦点;这类"来"字句一般用于口语语体,多为祈使句,表示行使型或承诺型的言外行为,强调某件事由谁做,表提议、命令等,语气委婉;并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以教材上的语言点为例,提出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