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策略”往往会出现两个方面的偏向,一是偏向解决具体问题,忽视策略,二是偏向具体解决问题的表象策略,忽视其背后往往蕴含着某些解决问题的思想。例如,探究氯水中何种物质起漂白作用,表象策略,通过实验,学生已积极参与,感受体验,得出结论,策略完美。形成良好的“策略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应尽量由解决问题的方法升华。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作为四大课程目标之一,如何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也相应成了实现这一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所谓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发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规则。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是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而是重在策略的形成和发展,它区别于应用题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策略?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已经成为数学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价值,掌握儿童的学习心理,遵循策略形成的内在规律,才能让教师运筹帷幄于课堂,才能让课堂真实服务于学生。  相似文献   

4.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对课程标准有关“问题解决”要求提出的一种思考样式。文章基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内涵界定、价值探寻、内容编排,以及对课程标准要求的深度理解,提出以“问题链”的方式引领学生经历探、说、做、省和联的完整过程,推动策略教学的数学化进程,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习路径和提升师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的体会是要想使我们的策略教学有效生动,有三个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思考:什么是“解决问题”,什么是“策略”;数学策略与数学思想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教学“解决问题策略”时有哪些要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从四年级开始,以单元的形式增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内容,这是苏教版数学教材的创新.教材如此编排意在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设计及运用,通过方法的运用、反思和内化促进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为了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必须先解决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实施以来,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研究备受关注。苏教版教材第二学段安排了关于策略的主题单元,但是策略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也应“潜伏”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姚宝荣 《教师》2010,(3):56-57
新课程下的数学实验教材把应用题教学称为解决问题,并按“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展开。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是要发展能力。重视策略教学是发展能力的保障,发挥策略有效性是发展能力的关键。发挥策略的有效性旨在帮助学生把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反思中关注,在感悟中接纳,在内省中升华,逐步构建数学模型,突破问题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从第二学段开始,每册都编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 2.在反思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加强对策略的体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把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聋校数学教学实践有机整合,旨在教给听障生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黄匀 《当代家庭教育》2023,(13):200-203
小学数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材在这方面做出了典范,在第二学段每学期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不仅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教学安排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因此,笔者将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实践层面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做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3.
周邦对 《天津教育》2021,(6):112-113
“解决问题”教学策略体现的其实就是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本文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为例,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深刻的思考以及学生的主动学习参与率不足等现象,帮助学生从“愿想问题,会想问题”的角度出发,主要通过不同数学领域来体现“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教学为重点,提出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的学与教有效策略,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苏教版教材的亮点,倍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一谈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多老师往往会想到那是中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其实,教材没有编排并不意味着“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低年级的数学学习就不必要。事实上,策略的学习是一个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循序渐进的过程,贯穿于小学数学全部的课程内容中。因此,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要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渗透,让学生不断积累、不断感悟解决问题的体会与经验。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学段每学期的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这在其他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不多见。研究这部分内容的选择、编排和呈现的合理性,对更好地落实数学课程目标,提高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从解决问题策略的内涵出发,认为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助于小学生积累一些策略性知识,提高解题效率;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解决问题策略的教材编写的合理性,也提出了对该部分内容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于满足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在于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让孩子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时产生策略的需要,在探索过程中感悟策略,在反思过程中归纳策略,在应用活动中体会策略的价值,学会“数学地思维”,  相似文献   

17.
陈芳 《辽宁教育》2013,(4):74-75
“新课标”用“解决问题”替代了“应用题”,但“解决问题”的内涵比“应用题”更为宽泛、丰富。“解决问题”的内涵是指学生在新的情境状态下,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对帅旆的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和方法寻求问题答案的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18.
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低年级简单的计算实际问题到三年级的用策略解决问题,三年级学生面对的解决问题的题目越来越复杂多样化,学生在解决这类题目时一直有很大的困难。本文分析了三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常见错误,力求从“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回顾反思”这四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陈斌 《陕西教育》2011,(12):50-50
“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苏教版教材的亮点.在教学实践中备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是否就是传统的应用题教学?究竟应该怎样教学?本文就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谈一谈个人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四年级起,每一册都编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编排意图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随着问题的解决,经历策略形成过程,体验策略价值,提升数学思想。下面我就苏教版六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的两个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