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乙己》《祝福》《阿Q正传》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这些作品所刻画的主要人物孔乙己、祥林嫂和阿Q尽管形象不同,性格各异,但深入思考后,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些共性:孔乙己、祥林嫂、阿Q是鲁迅先生精心雕琢的一组“多余人”群像。  相似文献   

2.
《祝福》中的柳妈与祥林嫂一样,是农村下层劳动妇女,本应同情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并进而帮助祥林嫂。可柳妈却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无形中充当了刽子手的角色。封建礼教要求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是不可以的,所以柳妈这个从不杀生的善女人,自然不赞同祥林嫂再嫁,认为她应该“撞一个死”。更可恶的是,柳妈骗祥林嫂有阴间,到阴间去了祥林嫂的两个男人还要争,阎罗王只好把祥林嫂锯开分给他们。活着受人鄙视,死了还要被锯成两半,柳妈的胡言无疑让失去爱子的祥林嫂又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后来柳妈又怂恿祥林嫂去捐门槛,当作自己的替…  相似文献   

3.
祥林嫂“一头撞在香案角上”是《祝福》中的重要情节,表明祥林嫂性格的刚烈。历年来关于祥林嫂的“从一而终”论,值得商榷。根据祥林嫂的成长经历,结合课文内容,对祥林嫂“从一而终”的说法进行质疑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一九八○年第一期发表的张浩逊同志《怎样看她的红眼圈——对《祝福》一句话的理解》一文,正确肯定了四婶是“虐杀祥林嫂凶手之一”,然而他对“凶手之一”的四婶“眼圈就有些红了”作的解释则是“为祥林嫂讲的‘亡夫丧子’悲渗事件本身震动、伤感”的结果,并指责别人“把鲁四太太眼圈发红说成是虚伪的表示是不符合作品的实际”,而只有他的论点:四婶“为祥林嫂‘亡夫丧子’震动、伤感”才可从作品中找到论据.据他自己说这论据是“祥林嫂与鲁家”无仇,所以祥林嫂的不幸不会“被他们当作喜事庆祝的”.张文论点论据,我很难苟同,故作此文与张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9期刊载了侯玉双老师的《祥林嫂的三“笑”》一文,对《祝福》中祥林嫂三处“笑”的描写,作了一定的剖析。关于祥林嫂的第二次“笑”,即柳妈问她为何依从了贺老六时,祥林嫂竟“笑”了,“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祝福》的过程中,当论及小说的悲剧主人公祥林嫂的姓氏时,有许多同学认为祥林嫂姓“卫”,理由是小说里曾写道:“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因此许多同学认为祥林嫂该姓“卫”。  相似文献   

7.
《祝福》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笔者认为,小说中的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不能不说和其他女性人物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些和祥林嫂同性别的女性,直接将祥林嫂推向了命运的深渊。那么,小说中祥林嫂以外的女性如何"为难"祥林嫂的?她们为什么“为难”祥林嫂呢?从这些女性人物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也可以很好的挖掘主题。一.女人们“为难”祥林嫂的表现第一个给祥林嫂命运带来重大转折的女性是她的婆婆。小说中,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镇,是以一个寡妇形象出现的。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祝福》中六次写祥林嫂的哭,两次写祥林嫂的笑。哭态有异悲却同,笑不见喜尽见悲。哭态与笑态描写,成为强化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独特色彩,凸现小说主题的形象一笔。先说写哭第一次是间接描写:“看见的人报告”鲁四老爷,祥林嫂被婆家来的人拉上船时,“还哭喊了几声”。“哭喊”是哭中有喊,边哭边喊,面对来人突然袭击的“抱”、恶狠狠的“拖”,祥林嫂希望从“哭喊”引人救援,但这声  相似文献   

9.
《祝福》是鲁迅白话小说作品之一,通过对“祥林嫂”的全方位刻画,塑造出文学史上的经典。“祥林嫂”的生活充满了“笑”与“泪”,是“荒诞”和“悲剧”的融合体。  相似文献   

10.
鲁迅认为小说必须是“为人生”的,要能“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结合作家写作的主旨,本教学设计以拯救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为最终课堂指向,重新设计“我”与祥林嫂之间的对话,探讨“我”如何拯救祥林嫂;绘制曲线图,梳理探究祥林嫂人生重大变故与社会环境的共生互动关系;发挥想象,编写独白,探究祥林嫂悲剧命运与性格的关系;重塑自“我”,创作对话,理解作者疗救生命的创作主旨。教师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着力于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祝福》中一共有六处提到钱,在此略作分析。第一处,祥林嫂初到鲁四老爷家打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这里说“五百文”,而不说“半吊”之类的大单位,目的是夸其工钱之多,从而说明“四叔”是出“高薪”来聘祥林嫂这个“打工嫂”的,简直是十二分的对得起祥林嫂了。这也为后来“四叔”抛弃祥林嫂做了铺垫:以前还是很对得起祥林嫂的,之所以要“开除”,实在是出于无奈。鲁迅就是这样冷静地嘲讽“四叔”那些堂而皇之的封建卫道士形象的。第二处,是祥林嫂被婆婆绑架的时候,她婆婆到“四婶”家“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  相似文献   

12.
“死”是一个灰色的字眼,令人忌讳和恐惧。但在文学大师们的笔下,“死”却能传达出丰富的情韵和异常的神采来。他们作品中的“死”或寄寓深意,或凸现性格,或传递哲理,或昭示主题,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审美世界。祥林嫂、夏瑜之死:鲁迅以死亡寄托控诉和警示《祝福》是鲁迅先生一篇著名的悲剧小说,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把祥林嫂的“死”摆在她悲惨一生的开头来叙述,叙写她在新年人们祝福的时候惨死在雪地上,以控诉封建社会吃人的罪恶。鲁迅在描写祥林嫂之死的过程中,首先成功地描写了置祥林嫂于死地的鲁镇这个典型环境。辛亥革命虽已过去多年,但…  相似文献   

13.
祥林嫂的悲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是以祥林嫂的一生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祥林嫂在生命走向终结之前曾执着地问“我”:“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到底什么是人的灵魂?“灵魂”即一个人的精神。祥林嫂活着的时候是有精神的。在她饱含辛酸和血泪的生涯中,祥林嫂是满怀希望而且执着地守护着自己的生命之魂。但是,在她赖以生存的整个社会面前,祥林嫂面对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条绳索的精神桎梏,如同浮萍一般飘飘停停,到最后只剩一具空壳,“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就是这样一个在命运的风口浪尖上,在希望与绝…  相似文献   

14.
祥林嫂“怎么死的?”她死于“厌见者”的“厌见”:鲁四老爷的“讨厌”,柳妈的“不耐烦”,鲁镇人的“烦厌得头痛”。祥林嫂死于三者配合形成的语言暴力——无可遁逃的软刀子,是心理扼杀。  相似文献   

15.
《祝福》里的鲁四老爷当知道祥林嫂被婆家抢走之后,说了三次话,只有八个字第一次:“可恶!然而……”第二次:“可恶!”;第三次“然而……”。未说完的话,较之我们主观设计“完整”的语句,内涵要丰富得多。像这样因为特殊的情况,言谈间中途断了话路的,修辞上叫做“跳脱”。这种修辞现象在语言形式上或是残缺不全,或是间断不接,细细领悟,却有完整、连接的情韵。当祥林嫂被卫老婆子他们抢走以后,鲁四老爷只简短地说了四个字:“可恶!然而……”从具体环境中的含义理解,第一个“可恶”是说一帮山里人在大白天来家门前劫走祥林嫂,特别是还有中人卫…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完《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之后,有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发问“:祥林嫂究竟有没有娘家?”这个问题问得好,但是有点突然,不少同学还没有回过神来。因此我转而问他“: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这位同学回答说“:现在夫妻间吵架,婆媳间矛盾,女方受了委屈往往就是回娘家,以寻求支持。祥林嫂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委屈,为什么从来没想过回自己的娘家呢?”于是,我发动全班同学到课文中认真查找“祥林嫂到底有没有娘家”。答案很快出来了,在“初到鲁镇”一节中有一句话“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可见祥林嫂不仅有娘家,而且娘家与卫老婆子还是邻居。至于后文祥林嫂被卖改嫁的消息,书中交代也是卫老婆子“回了一趟卫家山的娘家,住下几天”才得到的。“那么祥林嫂在饱受劫难时,娘家人为什么见死不救呢?”接下来,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这一下教室里炸开锅了。有的说“:祥林嫂是嫁出去的人,泼出去的水,娘家要管也管不了。”有的说“:祥林嫂实在太不幸了,祸不单行,娘家人也许帮得了这关,难得帮那关,帮了一两回后索性就放弃了。”有的说“:祥林嫂一女嫁二夫,连她自己都觉得罪孽深重,要捐门槛赎罪,娘家人也难...  相似文献   

17.
怎样看待祥林嫂性格中的反抗精神,历来有不同意见。提得高的,认为祥林嫂勇敢地与封建“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作斗争,具有强烈的反抗性;看得低的,认为祥林嫂的行为根本没有触动“四权”,谈不上有什么反抗性。也有同志认为祥林嫂有反抗性,  相似文献   

18.
<正>有关祥林嫂的死因,可谓见仁见智。当前学界普遍比较认同的观点是“祥林嫂是被封建礼教吃掉的”,而《祝福》文本中则是借冲茶短工之口说出祥林嫂是“穷死的”。以上两种观点固然皆有所依据,然而不管是“被封建礼教吃掉的”还是“穷死的”,都只是揭示了祥林嫂死亡的原因,却没有交代其死亡的具体方式。笔者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正>《祝福》中祥林嫂的“三问”,既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也是阅读和教学的一个难点。为解决这一难点,拙文遵循鲁迅“顾及全篇”的“论文”方法,联系文中相关人物和情节,试辨析“三问”究竟问什么,并分析祥林嫂典型形象的特质。柳妈与祥林嫂“三问”《祝福》中的人物,与祥林嫂“三问”直接相关的,是同在鲁四老爷家做工的柳妈。后者之于“三问”,为文本提供两个视角: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祝福》,以饱含同情的笔墨,描写了主人公祥林嫂极其不幸的命运遭际,生动有力地控诉了社会制度的罪恶。为塑造好祥林嫂的形象,令人信服地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鲁迅先生着力描绘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环境,着力勾画了“我”、“鲁四老爷”、“四婶”、“卫老婆子”、“柳妈”等众多人物,这些人,或见证、或制造、或参与、或催生了祥林嫂的悲剧。在这些人中,卫老婆子是一个特别不可或缺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