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理解教材的方法1.换位法教师要真正理解教材,就要钻进教材,怎样才能钻进教材呢?教师可以采取换位编者的方法,也就是假设教材是你编的,那你是怎样编出来的,又为什么这样编呢?编者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要吃透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要了解当前国内外学科教学的现状和教改发展趋势,要了解我国使用教材地区的学科教师和学生的情况,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编写出教材。  相似文献   

2.
李进起 《科学课》2009,(11):26-27
三、理解教材的方法1.换位法教师要真正理解教材,就要钻进教材,怎样才能钻进教材呢?教师可以采取换位编者的方法,也就是假设教材是你编的,那你是怎样编出来的,又为什么这样编呢?编者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要吃透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要了解当前国内外学科教学的现状和教改发展趋势,要了解我国使用教材地区的学科教师和学生的情况,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编写出教材。  相似文献   

3.
苏桂女  黄大权 《学子》2012,(1):12-14
“读写结合”目前再度成为小语教师研究的热点。可怎样才是有效的“读写结合”呢?我们不妨先来研读教材(人教版),看看编者是怎样编排设计的。从现行教材的编排上来分析,编者是从三个层面上来指导老师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一是读中学写;二是读时写评价;三是读后仿写。  相似文献   

4.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小语界的有识之士们做出了诸多积极的探索,围绕文本开发出了众多课程资源,在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探究中也成果卓著。然而纵观各种公开课和教学案例的多样化尝试,却很少见到教师关注编者这一隐性身份,编者被边缘化,编写意图被漠视。面对一篇课文,我们几乎极少去思考:编者为什么要将之编入教材中,编人教材前其原生态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从实验到全面铺开,已经经历了5个年头。地理教材也从湘教版换成广东版再到人教版。面对这些教材,笔者曾有不少困惑:该如何使用?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教学反思这种方式有助于解决这些疑惑。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加入“教科书编者”一词,提醒教师解读教材时不可忽视编者的意图。我们怎样正确把握编者意图呢?经过解读课后练习题,不难发现,教材中的课后思考练习题是教材编者依据文本相关特点而设计的能够体现三维目标知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而设计的思考题。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瞄准课程三维目标,立足课文阅读具体目标,引导学生以课后思考题为凭借,进行对话,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教师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知识资源,更是一种精神资源、文化资源,教师是教育最重要的生产力。“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不只是口号,更应该是一种实践。我们应该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人手。一、要吃透教材,不要无的放矢钻研教材主要就是要读懂教科书,读懂教师教学用书,读懂其它教辅用书。新课程是一个对话的过程。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读懂教科书编者的编排意图。弄清楚这个知识点在这个单元中,在这册教材中,在这个学段中,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要从微观和宏观上对教材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把握,这样上起课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8.
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课文在入选教材的时候或多或少做了改编。使得编者的文本不等同于作者的文本。我们在备课时对比编者和作者的不同思考,确定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的资源,让教师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拥有对教材的话语权,做主动的课程开发者,这也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实施,新版小语教材也相继出台了,那么,怎样才能利用和发挥好这些新教材的作用呢?我们认为关键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单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来教”。一、语文教材的特点与编者意图简析怎样才能真正做到“用教材来教”?我们首先有必要简单研究一下语文教材的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诸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陆续浮出水面。但其基本格局都是采取“文选型”,“范文制度”下的“文选型”语文教材,本谛是“取法乎上”的精神,它选取“文质兼美”的典范篇章,以供学习者讽咏、研习、模仿。这些文章…  相似文献   

10.
一、在研读中深入领悟教材1.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研读教材就是要了解编者的意图。从这个角度研读教材,教师要发现教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发现小至每一道题目的设计,大至前后单元之间的联系,学生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生活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李锡钢 《辽宁教育》2006,(11):22-23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给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与诸多困惑,如新理念指导下的教材该如何处理?课堂上怎样做才能体现教师是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怎样做才能体现既是“引导者、促进者、建构者”,又能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有效”学习?这些问题不但一线的年轻教师感到茫然,而且连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老教师们有时也不知所从。因而,教学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开展由广大教师参与的、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问题为具体内容的校本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而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邹青 《教书育人》2005,(8):43-47
面对中考、高考,我们的中学教师随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他们无暇顾及考试以外的事情。国外的中学教师是怎样的工作情况呢?他们是不是也和我们的教师一样?他们是怎样面对这些压力呢?本刊特约记者邹青带着这些问题拜访了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的卡诺&;#183;汤姆林森教授和科利&;#183;迪安博士,他们介绍了几位中学老师的做法,或许对我们有些启发。  相似文献   

13.
好教师怎么好? 好教师不在职务职称,不在学历,也不在年龄或资历。究竟怎样才是一个好教师?让我们看一看怎样是不好,就知道怎样是好。  相似文献   

14.
充什么电?在课程改革理念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的老师并不都是清醒者,有的甚至很迷惘.不知道怎样的理念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存在怎样的联系?学以疑为始.教师心中实际的“疑”正是启动有效学习的基础。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师学习之前,应该首先深入课堂,深入教师,开展调研,捕捉迷惑,遴选出集中的典型的教学问题,然后组织教师想办法解读疑惑:这些问题别人是怎么解决的?专家有什么好的点子?需要怎样的理论来指引?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解读教材是教学的关键。"解读教材"这简单的字眼,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为什么要解读教材?怎样解读?这是我们教学基本功的展示和呈现过程,更是我们灵活驾驭课堂,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经过这些年的学习和反思,下面我结合《梅花魂》一课,谈谈我对教材解读的一些看法。一、整体把握教师拿到教材时,首先要整体把握这册书与书中的每一个单元、单元与单元、单元与每一课的关系,要做到总揽整册书,兼顾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与编者的编写意图相契合。《梅花魂》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主题是"月是故  相似文献   

16.
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的特点编设的对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重难点的提示,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编者编排该文章意图的体现,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的极好抓手。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除了  相似文献   

17.
朱小平 《江苏教育》2007,(24):27-29
以数学教材为主要依据组织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是广大一线数学教师每天都必须面对的教育事实。这一事实的背后,教师个体究竟以怎样的方式传达着怎样的学习任务呢?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用教材的过程更具有数学课程意识呢?这些都涉及关于提高数学课程实施品质的问题核心。能否对这些问题有准确的认识,也将直接影响我们对课程具体内容实施方式的确认。笔者带着这些思考,边观察边实践,最终形成了下面的一些文字内容。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创生的规则是什么?""教材创生的方法有哪些?"怎样解决教师教材创生中的这些疑难问题?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相关的教学条件是规范教师教材创生的三大因素,是教材创生的法度。  相似文献   

19.
雷清兰 《学子》2013,(11):32-32
我们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是北师大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新编教材,有诸多优点。诸如,图文并茂,重视数学的生活来源,注重从不同角度去领悟,去把握数学知识等。毋庸多言,这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共识。 诚然,这些新编的教材有些许的优点,但这些优点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足,或者是编者在编写教材时,有考虑欠周详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黄晓红 《现代教学》2008,(7):124-124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备课呢?应如何用好教材呢?特别是数学的应用题,每次备课时说到应用题,教师们都感到说不清,道不明。以下是我对数学应用题备课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