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叫西路乱弹?"乱弹"可不是胡乱弹奏之意.所谓的"乱,是就弹拨技法和频率而言的;弹则是弹拨乐器. "乱弹"一词,含义有三:一是自明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秦腔)因用弹拨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二是特指京剧;三是清代乾嘉年间对昆腔以外各剧种之统称.我个人比较偏向于最后一种说法.因为有考证说,明末清初是诸暨西路乱弹的萌芽时期,在此期间,南北剧种相互吸收融合,逐渐得以推广,在融入了诸暨官话、俚曲后,具有本地特色的诸暨西路乱弹孕育而生,进而逐渐发展衍变成的高腔类声腔系统.  相似文献   

2.
<正>"一双红袖舞纷纷,软似花鼓乱似云,自是擎身无妙手,肩头掌上有何分。"这是清朝初期,著名剧作家孔尚任在观看花鼓灯表演后,写下的《舞者词》中的一段,形象地描绘了花鼓灯优美的舞姿和精妙轻捷的技巧。安徽花鼓灯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有歌有舞有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最丰富的艺术语言。它的舞蹈动作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20,(7):88-95
短视频是当下最为流行的一种网络视听媒介,因内容题材多样和信息即时而迅速传播。其中,"男扮女"作为一种独特的娱乐现象备受关注。"男扮女"的现象自古有之,但随着性别问题的研究和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男扮女已然脱离了以往完全从自然生物学角度对待性别的认知,变的更加包容和开放。本文讨论了短视频中"男扮女"现象作为一种商业营销行为的表演动机与性别意识,认为是一种超性别的性别表演,并以此塑造个人社会身份。在性别竞争的问题上,扮演女性的男性通过表演女性再对其进行编码、重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制作。在男扮女的现象中,依然存在了性别差异的矛盾,表演背后实际隐含了传统的男性本位思想和当代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4.
绍剧,俗称“绍兴大班”,又名“绍兴乱弹”,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杭州,嘉兴,湖州及上海一带,是我国至今传存的一个重要的乱弹戏剧剧种。  相似文献   

5.
艺术“活化石”——莱州“蓝关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国家文化部确定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后,一个默默无名的剧种闯入了人们的视野,这就是山东莱州市有艺术"活化石"之称的"蓝关戏".人们不仅要问:"蓝关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剧种呢?  相似文献   

6.
环县道情皮影许家班之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县道情皮影是在承继传统皮影戏的演出形式,结合古老的道情说唱艺术作为表演的基础上,吸收诸多周边地方剧种及当地民歌的一些特色曲调,并融合当地方言声调作为其旋律基础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戏曲剧种。环县现有47个戏班,常年演出于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庙会、神会以及人生仪礼等乡俗礼仪场合中。  相似文献   

7.
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也称"靠山梆子"、"本地梆子",是我国戏曲剧种中有地方独特风格的剧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罗燕 《民生周刊》2020,(5):34-35
"相比给威县带来点什么,我更看重的是给威县留下点什么。希望能帮威县做好政策的改进和发展模式的打造,留点长远的东西。""威县要建大学了!"这个消息让河北威县人振奋不已。去年11月,一所在校生规模近万人的高职院校在威县启动建设,威县人圆"大学梦"已近在眼前。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传统戏剧"能"、"人形净琉璃"、"歌舞伎",各有特殊的舞台结构。而这样特殊的舞台结构产生了独特的表演形态。尤其是"能"这个古老戏剧的舞台结构基本上一直没有变化,而且具有一些和中国的传统舞台共同的特征。本文旨在从舞台结构的角度来分析"能"与昆曲这两种古老传统戏剧的表演形态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王宏民,男,汉族,1968年6月生于陕西省合阳县黑池镇北黑池村,出身线戏世家。现为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团长,中国木偶皮影学会理事。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阳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曾任渭南市一届、二届政协委员,连任五届合阳县人大常委会委员至今。其祖父王忠绪是著名线戏艺人,王宏民在继承家传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借鉴其它剧种的表演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敲、  相似文献   

11.
陈梓 《今传媒》2012,(10):144-145
具有魔弹效应的摇滚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其中蕴含着许多传播学理论,它以一种反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让一部分人为之疯狂,同时又有众多的人不满于其表象所营造出"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本文将是笔者对摇滚乐与传播学相结合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宛梆,是长期流行在南阳地区的一个古老而独特的地方剧种,为全国仅有的一种地方戏.1992年宛梆剧团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天下第一团"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3.
王冰 《中国地市报人》2013,(10):119-120
尽管有人把时评归于一种"脑残文体",未必完全符合事实,但时评这类新闻评论的文风,当下确实出现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流弊",那就是:一些时评作者习惯于"望文生义"———翻一翻报纸,看一看帖子,把一篇新闻报道琢磨几遍,就匆匆下笔、滔滔而论。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一不留神,难免会有偏激、偏颇之论,难免会有"蜻蜓点水"之论,或者"隔靴搔痒"之论,甚至出现谬论,"望文生议"也就变成了"望文乱议"。概而述之,"望文乱议"有以下几种表现  相似文献   

14.
戏曲作为一门舞台表演艺术,与小说等其他文体有着艺术本体上的差别。将小说叙事转化为戏曲叙事,与其说是两种文体之间的转化,不如说是文学与表演两种艺术门类间的转化。在《聊斋·庚娘》的戏曲改编中,戏曲的舞台时空特性、作为角色扮演中转机制的"脚色制"、演员的表演技艺等等舞台性因素在小说叙事的"戏剧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小说叙事不得不做出符合戏曲舞台规律的调整。中国戏曲是极重视表演的戏剧品种,舞台因素对于戏曲叙事的影响十分显著。已有的小说、戏曲研究,往往忽略了戏曲作为表演艺术其舞台叙事的独特规律,以戏曲为本位、回归舞台的戏曲叙事研究尚待强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许多不同的戏曲剧种由于以弦乐器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在目前或历史上采用了"丝弦戏"这一形象的称谓作为剧种名称.本文所探讨的丝弦戏特指产生于河北正定、石家庄一带,流行于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西省中东部以及雁北广大地区的一个戏曲剧种.丝弦戏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弦索"为主要伴奏乐器,因此还得名"弦索腔".  相似文献   

16.
一 "今日可谓乱极矣!……今日之乱非往昔所谓乱也.往昔之乱不过兵戈而已,兵戈既息,乱即止焉,人民安居乐业如故也,安静无哗如故也,礼教如故也,风俗人心如故也."甘鹏云这段关于"乱象"的惊呼不是针对清季,而是针对民国的.今昔之乱与乱不同,犹如顾炎武所说"亡国"与"亡天下"之不同.文中引了顾炎武《与人书》:"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阙矣.百年必世养之而不足,一朝一夕败之而有余."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2010,(9):F0003-F0003
白淑贤,从事龙江剧艺术事业四十余年,塑造过众多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创造了龙江剧独特的表演程式,被称之为“艺海奇花”、“一代绝才”。她担纲主演的龙江剧精品艺术三部曲,把名不见经传的龙江剧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带红了一个剧院,带起了一个剧种。  相似文献   

18.
去年,国家文化部确定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后,一个默默无名的剧种闯入了人们的视野,这就是山东莱州市有艺术“活化石”之称的“蓝关戏”。人们不仅要问:“蓝关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剧种呢?  相似文献   

19.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60年代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了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一批著名演员.现在评剧在华北、东北一带仍然十分流行.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0.
张玉洁 《大观周刊》2011,(51):29-29
二人转,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它独特的表演形式与东北民俗密切相关,表演中充满了喜感,并且拥有浓烈的地域风格、浓郁的泥土气息,独特的乡音乡情,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二人转的根便是东北这片黑土地,它的广为流传也是在东北这个大平原上,同时,二人转的独特魅力也深深植入老百姓的心中,本文将对东北民俗文化,东北二人转,以及二人转中的东北民俗文化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