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清世宗胤祯继位后,汲取历代建储承嗣的经验教训,始创秘密立储制度。他亲书继位皇子名字,密封于匣中,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待其崩逝后取出,由所定之人继位。秘密立储制度避免了历史上出现的诸王子争储位,储君与皇帝争权,储君骄纵等弊病。其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各朝皇帝均按这一制度继承皇位。后因同治、光绪两朝皇帝均无子嗣。宣统朝皇帝未及亲政,清王朝即被推翻,秘密立储制度自然废止。我国现存唯一一份由皇帝亲笔所书的传位原始  相似文献   

2.
道光皇帝晚年,最钟爱六皇子奕诉(六阿哥),在大臣面前,几次流露要把皇位传给奕诉。只是因为奕芒(四阿哥)居长,且在宫中素以“贤德”闻名,所以犹豫不决。  相似文献   

3.
康熙帝以前,嫡长子皇位继承制一直为历代大一统中央王朝所采用,长达1900余年。康熙帝初期仍实行了嫡长子皇位继承制,但在其后期,康熙帝向朝臣与皇子宣布了长篇而谕,这是实施秘密建储制度的开端。雍正帝总结了父亲秘密建储制度的经  相似文献   

4.
王铭珍 《北京档案》2004,(11):48-49
如今人们游览紫禁城,大多从天安门、午门进,神武门出,只游览内廷前朝、后宫及东西六宫,而很少有游览外朝东路的.也就是说,人们所看到的,只是皇帝举行登基、朝会升殿、寿典寿宴、殿试传胪的宫殿以及皇后、嫔妃们的起居之所,而看不到皇子皇孙们居住生活的地方,因为他们既不住在前朝,也不住在后宫或东西六宫,而是住在外朝东路阿哥所."阿哥"乃满洲语皇子之意,阿哥所,即皇子住所也.笔者从事古建研究,出于工作之需,常到故宫"行走",也常同这里的明清史专家们探讨有关阿哥所事宜.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帝王在国人中间算是文化人。不识字的帝王几乎没有。开国皇帝识字不多,但也聪明过人,能够听书。皇子皇孙们有不少才思敏捷,在诗赋联对上应对自如,诗才出众。  相似文献   

6.
向斯  一辉 《出版参考》2004,(12):i006-i006
中国的帝王在国人中间算是文化人。不识字的帝王几乎没有。开国皇帝识字不多,但也聪明过人,能够听书。皇子皇孙们有不少才思敏捷,在诗赋联对上应对自如,诗才出众。  相似文献   

7.
《湖北档案》2006,(4):F0002-F0002
该献形成于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1850年(清道光三十),共5件,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此献是清代道光皇帝临终前秘密立储(选定皇位继承人)的原始档案件。内容包括道光皇帝亲笔遗嘱,以及有关丧典仪式安排等,是我国现存的唯一由皇帝亲笔所书关于封建皇帝承袭传位的原始献。对于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皇位继承及清朝政治制度和档档案制度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物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金屋藏娇"的历史典故为出入口,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分析"金屋藏娇"与武帝皇帝宝座的关系,从典故的由来及带来的巨大影响,对皇位继承制度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得出皇位继承制度的历史意义及弊端。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除了蓝玉本人恃功骄纵外,这件案子的直接原因是燕王为窃取皇位而在朱元璋面前挑唆,而根本原因则是太子去世后,蓝玉等功臣成为朱氏王朝永垂无疆的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10.
何楠 《兰台世界》2014,(9):60-61
笔者认为,除了蓝玉本人恃功骄纵外,这件案子的直接原因是燕王为窃取皇位而在朱元璋面前挑唆,而根本原因则是太子去世后,蓝玉等功臣成为朱氏王朝永垂无疆的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11.
<正>诏书是皇帝专用的命令文书之一,凡重大政事颁告天下的命令称为诏(诏书)。即位诏书是皇帝即位时颁布的诏书。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刻,雍正帝驾崩于圆明园,王公大臣近侍举哀毕,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导引,奉大行皇帝黄舆还宫。寅刻,弘历进入皇宫。内侍将缄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的秘密立储匣取下,在弘历、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张廷玉、原任大学士鄂尔泰面前打开封函。该封函写于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为避免皇位继承之争,亲书谕旨,立皇四子弘历为皇太子,密封后藏  相似文献   

12.
康熙帝极为注重自身尚武精神的培养与发扬,并且开创了皇子教育的"家法"制,着重强化对皇子们骑射武功的教育,尤其是尚武精神的培养。本文就以康熙教子来浅窥清皇室对尚武精神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3.
康熙帝极为注重自身尚武精神的培养与发扬,并且开创了皇子教育的"家法"制,着重强化对皇子们骑射武功的教育,尤其是尚武精神的培养。本文就以康熙教子来浅窥清皇室对尚武精神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4.
清宫脉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有大量的清代皇宫医案。其中包括皇帝、皇后、妃嫔、皇子、公主、太监、宫女以及王公大臣的原始诊病记录,内务府抄件,帝后用药底薄,配方秘本、御药房、御膳房和御茶房的各项记录.  相似文献   

15.
白兴勇 《图书馆杂志》2011,(10):105-107
清代是中国阅读文化史上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山东虽不如江、浙等地文化繁荣,但也人才济济,留下了丰富的阅读文化史资料。1政治背景1.1清朝皇室的读书活动清朝皇帝自顺治入关以来,重视学习汉族文化,多于幼时即开始读书识字,"皇子六龄,即入上书房读书",且有严格的课读制度,"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其读书师傅亦皆宿儒硕  相似文献   

16.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到底是把皇位传给姓武的人还是传给姓李的人,是事关国家安危的大事。一代名相狄仁杰在说服武则天传位李姓一事上,表现了他的大智大勇,终成中兴唐皇室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7.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紫禁城内,乾清宫西侧,皇子读书的懋勤殿前,一群身强力壮、衣着光鲜的乾清门侍卫,在胤祉等皇子们的监督之下,将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臣掀翻在地,抡起竹板,左右开弓,施以名为“杖笞”的刑法,侍卫们先后轮换,结结实实的30大板过后,老人早已是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痛苦得无语呻吟了。  相似文献   

18.
北京雍和宫     
刘鹏 《北京档案》2008,(7):44-45
北京雍和宫古建筑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位于北京内城东北角。原是清雍正做皇帝以前居住的地方,当时叫亲王府。雍正继承皇位后,将其中一半改为黄教上院,给喇嘛诵经.一半作为皇帝行宫。后来行宫起火焚毁,在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行宫,改名雍和宫。  相似文献   

19.
道光皇帝旻宁在位30年,在为政治国方面亮点不多,只能算是中庸守成之君,但在历代君王中崇尚节俭这一点上恐怕是举世公认的。清代笔记中对道光皇帝的节俭佚事多有记载。据说道光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极其节俭,甚至晚上只买五个烧饼,他和福晋各吃两个,其余一个给大阿哥奕讳吃。贵为天璜贵胄,却自奉俭约到  相似文献   

20.
明国本案与泰山三阳观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本案又称国本之争,是明万历年间因太子之立引发的一场争论,时间跨度长达30年之久。先是万历十年(1582年)宫女王氏生下皇长子常洛,但不为皇帝喜欢。万历十四年,深得皇帝宠爱的郑妃生下皇三子常洵,因皇后一直没有生育,太子之立成为当时朝廷中最热门的话题。围绕着立储问题,统治阶级内部分成两大派:以皇帝、外戚以及依附他们的少数官僚为一方,以种种借口拖延立储,实际是欲立皇三子;以持正统观念的大多数官僚为一方,要求按照传统礼法,即“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早日立皇长子为太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