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是外国传教士在华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而"兴办医院,治病救人"是传教士接近中国社会下层阶级的有效办法。为此,由传教士创办的医院在宁波接踵而起。宁波华美医院是美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在宁波开办的教会医院,是美国浸礼会在宁波传播基督教的重要基地。该院自创办以来适应中国国情与地方社会特点,同时得到了教会组织以及地方社会的大力支持,从而成为近代宁波最有影响力的公共医疗机构。不仅为提高近代宁波人的健康水平做出了贡献,而且推动了近代宁波人对西医乃至西方文明的认同与接纳。  相似文献   

2.
晚清西学东渐促进了西医东来的进程素.有近代社会史料宝库之美称的<点石斋画报>,以通俗易懂的图文展现了晚清西医东来以及民众医疗观念渐变等社会现象,揭示了西医逐渐立足中国并向中医的一统地位挑战,以及中医开始缓慢分化演进的历史现实,以社会大众的视角记录了近代中国在民众医疗卫生事业上的科学化与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后,基督宗教开始了在华第四次传播高潮。在不平等条约庇护下,传教士大量入华传教。为冲破来自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阻力,博得中国民众的好感和扩充教徒,传教士们大量举办医疗卫生、育婴慈幼、赈灾等慈善公益事业。尽管传教士们举办的慈善事业,主观上抱有实用主义的传教动机,但在客观上帮助了众多需要帮助的中国民众,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研究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框架,以近代基督新教传教士在青州地区的活动为中心,梳理了西方医疗事业在该地区的早期发展历程。传教士以传教为源动力,将西方医疗体系以“创新”形式引进青州,推动了该地区医疗事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传教士所展现出的宗教精神具有“企业家精神”特质,能够主导医疗事业在产品、技术、市场、资源配置、组织上的全方位创新。而医疗事业的创造性发展又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人力资本供给,并促进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5.
同仁医院是近代安庆惟一的教会医院。它不断壮大 ,声誉较好。与此同时 ,安庆的教会医护教育和医疗救济事业也迅速发展。教会的医疗活动对该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乃至社会观念的变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谋求教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践行基督教教义和宜宾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落后的医疗条件,为基督教教会在宜宾兴办医疗事业提供了好的机会。同时,教会医疗事业对宜宾医疗近代化如西医的传播、治病救人、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及近代宜宾人的观念、风俗的变迁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是边区政府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针对极端落后的卫生现状,边区政府成立后,克服一切困难,因陋就简办医院、推广卫生行政、创办医药合作社、发展医药事业,在落后贫瘠的边区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医疗服务体系,培养了大批医务骨干人才,开展群众卫生运动,以提高边区民众的健康水平,并积累了丰富的民生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是西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中国社会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具体阐述了近代来华传教士采取"科学辅教"这一方式的多层次原因,简要介绍了传教士传播西学所采用四大传播途径,即创办报刊、教会学堂、医疗慈善和译介西学,并结合国门洞开这一社会现实,分析了近代传教士传播西学经历的三个时间阶段,从而在文章的最后,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评价近代西方传教士在西学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898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胶州湾,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对青岛进行了长达17年的殖民统治。期间,大批传教士来青岛开展宗教活动。此外,传教士还开办学校、创办报纸和医院。其中传教士在青岛建立的医院主要有:花之安医院、福柏医院、天主教会医院以及一些诊所。这些教会医院和诊所在救人治病、改变民众传统医疗观念、促进西医在青岛的传播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代基督教在华传播的过程中,创办各种社会事业是基督教本土化的重要一环。近代基督教在泉州地区创办医疗、教育、社会慈善以及文字出版事业,正体现了本土化过程中调适的积极一面.这种“以学辅教”的策略赋予传教士“西学传播”的新使命与新形象,客观上为基督教平添了不少亲和力,增进了基督教与泉州地方民众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信誉,并且为中国近世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基督教在华传播最成功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1.
面对近代中国严峻的政治形势和森严的文化壁垒,以马礼逊、郭士立、伯驾等人为主要代表的早期来华传教士,在长期实践、探索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一种以向当地居民提供义务性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协助传教活动为最终目标的传教模式和理论,即"医药传教"。"医药传教"是基督教海外传教活动与近代中国社会相结合的历史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对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以及近代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把创办学校教育作为在华传教的重要辅助手段,客观上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以晚清来华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示范者;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参与者;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公立医院定位于非营利性医院以后,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一方面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事业的财政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通过颁布一系列医疗管理法规和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加快了医疗卫生改革的步阀.  相似文献   

14.
近代意义上的"卫生"一词,最早由日本翻译Hygiene而成。清政府将"卫生"一词引入后,对"卫生"实施国家制度化,卫生事业成为政府的重要施政内容。在中国卫生事业肇始之际,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三省实施殖民统治。在日本的主导下,伪满开展了近代医疗卫生事业,"卫生"一词亦随之进入民众的生活和思想。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乡镇卫生所的广泛成立,人们对"卫生"一词的使用得以普及,医疗卫生的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70年代,基督教传入山西.为了推进基督教在山西的传播,基督教会和传教士兴办了教育事业,学术界对此看法不一,或看作是一种"文化侵略"的方式,或颂扬这传播了西方文明.然而,从山西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角度来看,基督教在山西的教育事业采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冲击了以科举制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体制,对山西近代教育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然而医院的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医疗人才,为此便要求医院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本文笔者便针对新的形势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展开分析探究,旨在促进医院实现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立 《文教资料》2009,(20):105-107
19世纪.传教士借助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压力,攫取了在华传教的特权,在中国进行传教、开办医院和学校等活动,虽然本质上属于文化侵略,但他们对近代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慈善事业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本文对传教士所开展的一系列的慈善活动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传教士对近代中国现代化的推动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基督教传教士进入浙江拓展教务,为了增强传教效果,他们创办了各类教会学校.西方传教士在浙江所进行的教育活动虽然带有殖民扩张和宗教传播的强行渗透性质,但同时也引入西方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客观上推动了近代浙江教育事业的进化.  相似文献   

19.
乡镇卫生院处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的“枢纽”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承担着广大农村民众的基本医疗、健康保健任务.因此,坚持卫生事业公益性质不能变,增加政府投入,健全补偿机制;加速卫生队伍的建设和培育,留住人才,实施人才兴院;掌握医院内部运行规律,形成合力,促进综合职能的提高;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机制,缓解群众就医矛盾等四个方面来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才是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20.
北京协和医院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下属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自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医院克服住房困难,积极招生,为高等院校和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科学研究战线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至1997年共招收研究生924名,约占全校招生总人数的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