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动教育模式在西方国家是一种比较成熟教学模式,它的核心目标与我国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有很大的相通性。目前在我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极为匮乏。根据我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条件设计了相应的运动教育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验对该模式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技战术水平等方面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并证明是有效的。为我国高校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引入这一教学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体育工程学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育工程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最近十几年得以飞速发展,其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我国也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研究,但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与国际还有一定差距。武汉地区的体育工程学主要系统地开展水上运动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和从教练员岗位培训到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人才培养体系。另外,武汉地区的体育工程学的发展十分注重学科的整合,注重理工科和体育院校联合开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通过应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探讨体育统计方法在体育领域应用的拓展历程,通过探讨其拓展历程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体育统计学的发展历程,为了解体育统计方法在体育领域的应用现状提高依据和参考,为促进体育统计方法在体育领域更广泛更正确更深入地应用提高借鉴。从查阅到的文献及史料记载,体育统计方法真正称之为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始于上世纪70年代,因此文章以体育统计学发展历史阶段为坐标研究体育统计方法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历程,从体育统计学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即学科的恢复、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1991年)和学科平稳、调整阶段(1992年—今)中探讨体育统计方法的应用历程。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统计方法的应用拓展历程贯穿于以下两条主线。从学科范围上:从体质研究——体育基础理论学科的应用——体育人文学科的应用——体育软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从在竞技体育的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在研究体育教学即学校体育中的应用——在研究大众体育、群众体育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姚蕾 《体育科学》2004,24(12):68-73
借助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理事会关于世界学校体育现状调查的问卷,调查了中国城市的学校体育教育状况,主要从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体育课程目标和内容、学校体育资源、体育教育平等、体育与健康标准的实施、奥运知识的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为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理事会关于世界学校体育的状况调查提供信息,并从中了解我国的学校体育状况,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和差距。  相似文献   

5.
In the fields of both education and sport, the possession of capital and habitus influences an individual’s lifestyles and choices, which in turn affects the social selection within these fields.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study the Swedish system of school sports as an overlap betwee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and sport, and thus viewed as a double dominated field. From a cultural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se and explain how the organisational conditions and pupils’ social characteristics interact with upper secondary pupils’ choices of different school sports programmes in Sweden. Based on registry data on secondary school sports pupi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pply of school sports requires specific forms of social dispositions that have an impact on which categories of pupils choose to participate. Among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school sports, there is a higher proportion of pupils who: are of Swedish origin (p?p?p?p?相似文献   

6.
Acknowledging the performative sporting discourses which continue to dominat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emerging focus on disease prevention with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presents a socio-ecological framework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hat aims to shift the focus towards more multidimensional understandings of what it means to be ‘physically educated’. In doing so, we hope to prompt physical educators in schools and undergraduate programmes to more confidently employ intra-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environmental lenses through which to view and understan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refore extend the gaze beyond activity-driven practice and ‘downstream’ exercise for health. The proposed framework draws upon established socio-ecological models and encompasses functional, recreational, health-related and performance-related physical activities. The multi-layered complexity associated with the field of physical education is reflected within the proposed socio-ecological framework. Through embracing complexity, particularl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layers of influence, the framework encourages exploration of the ‘physical’ beyond its subordinate components like fitness, body mass index, tactical awareness or motor skills. The framework is inclusive of games and sports but questions how these activities can be connected in the everyday lives of the learners. Importantly, the framework provided is not an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on its own, will do little to address the ongoing critique about the privileging of performative and health discourses within physical education. As they have in other fields, socio-ecological frames can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To produce physically educated citizens in the broadest sense, teachers need to be supported, across multiple levels, to reposition their field to that of a connected specialism contributing to the whole curriculum and the communities within which they are located. It is our contention that socio-ecological frames can serve as useful tools to facilitate such a repositioning.  相似文献   

7.
目的:搜集国际乒乓球运动相关专利技术研发领域竞争情报信息,以服务于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研发机构及竞技体育的发展;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Bibexcel、Ucinet 6.0和CiteSpace II对从1963—2016年收录在《德温特创新索引》专利数据库中的4 187篇国际乒乓球运动相关专利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出专利技术的时间分布、学科领域、专利权人、热点技术领域及核心专利技术分布等指标特征。结果:1963—2016年国际乒乓球运动相关专利年度申请量整体上呈波浪式上升趋势;研究领域涉及仪器、体育科学、工程设计、化学、计算机科学、高分子科学、材料科学、通讯技术等21个学科领域;专利权人主要分布在英国、日本和德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及中国的高校或个人;热点技术领域主要集中于乒乓球拍材质、胶板、球、球桌、球网、运动训练器材、场地材料设施、计量与控制设备、运动鞋、比赛照明装置等技术领域。乒乓球运动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8.
以1978—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2 751篇中国武术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分析该领域的国家、机构、学科、期刊分布以及文献共被引网络。研究表明,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哈佛医学院、哈佛大学、悉尼大学是发文量多且处于该领域核心位置的机构;涉及的学科领域主要是运动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科学以及整合和补充医学。文献共被引分析揭示了中国武术在进入国际学术领域时发生了重大的范式转变,它更多被作为一种解决功能损伤的补充疗法;研究主要涉及太极拳和气功;平衡控制和预防跌倒是研究太极拳效益最早且至今仍在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太极拳和气功对各种慢性病的干预研究是目前的研究前沿。中国武术进入国际学术领域具备历史必然性,政策引导的工程模式促进了中国武术的学术研究,而学术研究又成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漳州市少体校三集中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与学习态度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少年运动员自幼进入到各专项中从事训练,脱离了正规文化知识规范教育的环境,重体轻文,学训矛盾等因素直接影响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态度。究其原因提出应有效解决学训间的的矛盾,坚持走体教结合的路子,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宣传与引导,完善科学管理监督机制等建议,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针对目前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资源不足问题,结合体育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和体育场地、训练器材等资源优势,探讨体育高职院校与社区体育资源一体化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育高职院校与社区体育资源一体化的具体建议,为社区体育的发展和体育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和基地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构建体育高职院校与社区体育一体化模式,为解决现实条件下公共体育资源的市场供给不足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遗传工程与体育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纵观当前遗传工程在体育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从运动员选材、运动性伤病防治及运动员机能改进三方面探讨遗传工程对竞技体育的正面作用 ,从体质健康的角度分析遗传工程对群众体育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体育工程"的概念出现于1996年,其主要特征是利用工学领域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体育领域内的需求,并针对需求制定对应的研发方案和技术方案、具体实施工程,满足用户需求。工程技术手段对于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教育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和价值逐步显现。研究采集了2016-2017年期间国内外体育工程领域377篇文献,对这些文献中成果的工作类型、所面向的体育项目和体育工作,以及所依托或采用的工程技术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对比了领域内国内外成果分布的特点。结合当前我国国家体育发展战略、区域和地方体育发展、体育行业内发展等不同层面的任务和目标,以及体育工程领域内自身的发展需求等,分析说明了当前我国本领域内研发的若干关键技术;对照当前国内外成果供给的分布状况,讨论了当前我国本领域内研发成果供给不足等问题,以及应当加大研发投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足球运动员罢赛行为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比较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罢赛等行为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认为,罢赛及类似的扰乱体育市场秩序的行为,可以通过一些民事法律救济措施的适用加以预防,经济法的调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两者发挥作用时都存在一定的障碍;罢赛之类行为的发生显示了我国行业协会的管理活动存在问题,还促使我们要考虑运动员的权利保障问题、刑事责任在体育市场的适用问题以及体育仲裁法庭的建立问题。罢赛行为涉及多方面的法律问题,需要多种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也有赖于相关行业协会组织管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体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是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最高级别的科研基金项目,它不仅反映了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当前的重点和热点,而且蕴含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和立项项目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有助于把握体育科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导向.以我国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1999-2008年课题指南和立项项目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导向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体育运动具有除健身本质功能之外多方面的价值,美学价值就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体育运动的美有诸多方面的表现,如形体美、技术美、战术美、精神美、悬念美、心灵美等.该研究通过深入发掘体育的美学价值,将之与陶瓷专业高等教育有机结合,证明体育之美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够启发学生更丰富的创作灵感,帮助学生创作出更多具有体育美学特征的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并非高等学校中的一般教育,高等学校应注重发掘体育教育的多方面价值,并与高等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高等学校专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存能力不仅是生命体生长、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能力,还有在社会体系中发挥生命价值的能力含义,因而对于生存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教育的一个方面。体育教育的场所是场馆、教育手段是身体练习,正因为体育教育具备这样的特殊性,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也具备了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论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人文化"趋向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我国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受学科中心主义和竞技运动思想的影响,未能很好地反映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动态以及学校体育的功能特性。注重人文教育与重视学科教育的人文价值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向。未来的教育评价将以人文化为最高价值追求、以实证化为方法途径、向人文化和实证化共生共融的方向发展。学校体育的功能特征应该更多的体现在能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生长。因此,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人文化趋向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强调对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注意方法灵活与针对性、注意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及关照全面与重视“两极”相结合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芦笙舞在广西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所调查的广西学生和教师对芦笙舞的了解程度与兴趣倾向总体较好,芦笙舞在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空间比较大;芦笙舞的学校体育引入有利于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校本课程的研发,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提升;在碎片化背景下为拯救民族文化流失,通过对芦笙舞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研究.能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发挥体育教研组功能是整合学校体育资源,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以鄞州区李关弟中学体育教研组为例,从教师队伍结构、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教研活动、竞赛训练、群体活动六个方面加以概述,旨在为体育教研室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志清 《体育科研》2006,27(4):17-25
从仪式的角度深入实地研究少数民族体育,在我国体育科研中是一项创新性的研究。这是一种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不足和相关研究的成功经验得出的“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梳理相关学科对仪式的研究可以看到,仪式常被“作为秩序的象征性表现及合理性来源”,仪式产生集体欢腾、集体记忆和集体认同,仪式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反映及互动的媒介,仪式具有文化传承作用。对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可以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视角、概念工具和分析框架——重视个案研究,族际的视角,大传统与小传统关系的审视,文化网络概念的引入,国家-社会分析模式的运用,现代性、国家和地方性知识3个维度的考察和理解。这样一项质的研究,村落社区是研究的基本单位,采取的是以实践为根据的认识方法和以田野调查结合文献研究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