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可能由于社会上名目繁多的“x 庆”风影响,新闻界“社庆”、“台庆”之风也愈刮愈烈。过去的不成文规矩是:“5年一小庆,10年一大庆”;现在则不同,4年要搞“社庆”,41年也要搞“社庆”。每庆都要邀集贺电贺信,好像不这样就显得“不热闹”。说起贺电贺信,笔者颇有一点感慨。最近在翻阅各兄弟报社的“邀函”中,感  相似文献   

2.
某报创刊一周年,提前主动给全国各大小报纸、杂志社发函道:“我报创刊一周年,望贵报来函、来信、来电祝贺,以便登报。如不来贺信、贺电,我们也将把你报的报名登在我报上,以示祝贺。”无独有偶。类似办这种强奸民意之事的还有什么厂庆、校庆、社庆、店庆等,也是这一招。幸好,现在公开出版了各种名录,随手一翻,即可查到,目标命中率达百分之百。不认不识,强索贺电,怪哉!真乃是强人所难。活象求爱的发誓:“你不爱我,我爱你。”这种自我多情(而不是自作多情)或“烧火棍一头热”的做法,细品起来,方晓“爱”是假,索取你的名是真。凡搞自我多情者,约为三类:一是自认为佼佼者,觉得羊群里的骆驼,高人一截,应受他人的敬意。二是先天不足者,自知有不尽人意之处,以此来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审读书稿中经常遇到错用“海外”一词的情况 ,比如“海外大集装箱班轮公司有 :美国总统轮船公司、日本邮船公司、香港的东方海外集装箱船公司、台湾的阳明海运公司……”近日在阅读报刊时也不时见到这种情况 ,如《中国图书商报》2 0 0 2年 4月1 1日第 2版“法国阿歇特公司、德国贝塔斯曼集团、美国国际数据集团、香港出版联合 (集团 )有限公司、香港出版总会、香港汤姆集团等海外出版机构对中国出版集团的成立发来贺信、贺电”。其实“海外”即“国外”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 ,其含义由此而来并沿用至今。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  相似文献   

4.
大概新闻界的人都很熟悉“配合宣传”。远的不说,就说这几年吧。今年上头搞五讲四美,新闻界也天天跟着喊五讲四美;明年工作侧重发展横向联合,它又跟着喊横向联合,而把五讲四美放在脑后;过一年上边又提双增双节,新闻界也跟着提双增双节,而忘了横向联合;接着上边又提反精神污染,它又改弦更张,跟着反精神污染。这种拉洋片式的宣传,风一阵,雨一阵,结果现实照样是现实。这种宣传不是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方针,而是将党的方针庸俗化了。前一段时间,有少数在校大学生聚众闹事,对此,中央有关部门曾要求新闻单位“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十年改革成绩,但宣传成就要注意宣传方法,要避免另外一种片面性。”简单的配合式宣传,也是一种片面性。我们在宣传中应该多一点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5年前,中共河北省委曾对河北日报提出“不搞自由化,克服一般化”的要求。我想,办好党报,真正做到一个“不搞”,一个“克服”,就会既坚持了大方向,又生动活泼。一“不搞自由化,克服一般化”的要求,是1986年  相似文献   

6.
近来阅读报刊,发现“大力”、“大办”、“巨大”、“很大”等字眼出现频率很高,有的同一张报纸竟出现多条含有这类词语的标题。甚至连一些一般的、局部性的工作报道也轻易使用这一类词语,实在没有必要。几十年来,我们吃了不少“大力”、“大办”之类的苦头,有不少事情,开始高喊“大力”、“大办”,最后效果不佳,甚至造成危害。我认为随意使用这一类词语有以下几个弊端:一、看标题很来劲,其内容平平,给读者以华而不实之感。二、容易给读者造成误导,以为又要搞什么运动了。三、没留有余地,把话说得太绝。四、容易刮“风”,使下面无所适从,不…  相似文献   

7.
李涛 《新闻界》2004,(4):90-91
不少人不太会也很“害怕”写“成就”题材的报道,自己写得头昏脑胀,文章写得冗长乏味,不仅文章没有“成就”,人家原本的成就也常常给写没了。可是一年到头了,总要回顾一下成绩,就得在岁末年初搞过去一年的成就报道,每逢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会议的召开,也都要搞一些成就报道,每遇“五·一”、“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也要搞相关的成就报道……总之,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品种”,是党报新闻宣传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隔三叉五就要出现,好比一道经常要吃的“家常菜”。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最容易遇…  相似文献   

8.
赵秀涛 《军事记者》2005,(11):51-51
俗语讲:“勤能补拙”。其意不外乎是说,干工作或某件事时要想出成效,只有“勤”字当头,才能补上“拙”。那么只抓住一个“勤”字。工作就一定能有起色吗?未必!笔觉得,这里还有一个如何运用“勤”的问题。用得不好,也会“勤”而无功、劳而无获。据报道:英国有一人通读诗书二万卷,却一篇章不会做,一首诗歌不会写。我们有许多搞新闻报道的同志,每天忙着搞采访,晚上挑灯夜战忙写稿,一年四季都睡不上一个囫囵觉,但搞了几年却不见长进.原因何在?“勤”咋就没能补上“拙”呢?看来,“勤”不到点子上.也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某周刊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一文中称:“我国10亿人口,8亿农民,农村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劳动力不转移,农业要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是不可能的”。文中显然将“农业劳动力”与“农民”当成“农村人口”的同义语。这种说法不少报刊也有,值得商榷。一、我国农业劳动力没有8亿。据统计,1983年我国农村集体和个体劳动者的人数总计为34258万人(中国统计出版社《光辉的三十五年》第152页)。说“8亿农民”或“8亿人搞饭吃”,都与实际不符。若承认它是对的,那就意味着我国农民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者,一种是非劳动者。非劳动者怎能算是“搞饭吃”的人?  相似文献   

10.
5年前,中共河北省委曾对河北日报提出“不搞自由化,克服一般化”的要求。我想,办好党报,真正做到一个“不搞”,一个“克服”,就会既坚持了大方向,又生动活泼。一“不搞自由化,克服一般化”的要求,是1986年河北省委领导同志接见河北日报记者时提出来的。当时,在理论界、文化艺术界,有一股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有人借口改革,主张搞私有化,搞多党制,企图把社会主义的改革引上资本主义道路。他们借口借鉴西方的先进理论,攻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已经过时,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而有些党委机关报不但不理直气壮地批驳这些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反而为其提供舆论阵地,擂鼓助阵。在新闻界,也有  相似文献   

11.
建工出版社社庆向“希望工程”捐款今年6月1日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成立40周年纪念日。40岁的建工出版社,年出书已达700余种,码洋1亿多元,属国内专业出版社的前列,并作为全国15家优秀图书出版单位之一,荣获了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的表彰。在社庆40周年之...  相似文献   

12.
11月27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庆活动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隆重举行。中宣部、教育部、新闻出版署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有关领导宋木文、杨牧之、邬书林、张小影、顾海良、吴尚之、伍杰等出席了会议,部分作者、业务书店和发行单位也派代表参加了这次社庆活动。与会代表有1000多人,规模宏大,气氛热烈。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驻华使节发来了贺电。培生教育出版集团、牛津大学出版社等十  相似文献   

13.
某周刊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一文中称:“我国10亿人口,8亿农民,农村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劳动力不转移,农业要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是不可能的”。文中显然将“农业劳动力”与“农民”当成“农村人口”的同义语。这种说法不少报刊也有,值得商榷。一、我国农业劳动力没有8亿。据统计,1983年我国农村集体和个体劳动者的人数总计为34258万人(中国统计出版社《光辉的三十五年》第152页)。说“8亿农民”或“8亿人搞饭吃”,都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现在暗涌一股不正之风,抄袭之风。有人居然还振振有词:“天下文章一大抄!”我把这类东西一律斥之为“二手货”。这种二手货主要靠“拿来主义”,看到别人有好东西“拿”来就用。这些年,太多的复印机式新闻,已让读者腻烦。打开每天的报纸,日报与晚报一样,党报与专业报一样,掩上各家的报头,都是一个面孔,一个版式,一个爹娘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就好似复印过的一般。版式雷同,栏目也如出一辙。现在的人不知是懒得动脑呢,还是这就叫“提高效率”?你搞“焦点眉批”,他也搞“焦点眉批”,你想出一个“新闻点击”,他就照样抄了去,反正未经注册,抄了也不构成侵权,你拿他投折!栏目想到一块儿,他尚可狡辩“英雄所见略同”,文字、图片的抄袭  相似文献   

15.
近闻新闻队伍里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流记者搞承包,二流记者炒股票,三流记者拉广告,四流记者拿红包,五流记者写头条。”这句顺口溜当然是带着几分夸张的色彩的。但是,那前“四流”谁也不能说不存在。搞承包者,不仅承包在本市,而且还搞到市外、省外;炒股票,当然就不用说了,记者信息灵通,颇认行情,不仅是“炒家”,而且还是“赢家”;拉广告,这显然早已是记者的“副产品”,可谓“起步早”,又是“专营”项目;而拿红包,这似乎也不是新鲜话题,只是近来“有偿新闻”写得范围越来越大,红包分量越拿越重。人说,记者应该成为多才多艺、行行通晓的“杂家”,这真是“名不虚传”了。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报刊上失实的虚假报道给社会和新闻界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为什么这些“病症”久治不“愈”呢?我以为有三个原因:一是现实社会中的“面子风”、“人情风”;二是动乱年代的“虚假根”;三是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差。“杜绝”失实报道并非易事。我感觉较好的如《人民海军》报,发现报道失实或抄袭之作,马上追回稿费,并将作者的真实姓名公布于报端进行批评,停止半年用稿资格。当然,这只是报社方面采取的措施.只是一种对失实的惩罚办法,毕竟是在发现失实之后。那么,如何使作者自觉不搞失实报道,怎样克服这个顽“症”呢?看来很值得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出版·敬业·修史──“出版四十年”画册略览李晋盛世修史,此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新中国进入“不惑”之后,建国初期建立的一些出版社,也陆续进入“不惑”之年。在“不惑”之年生日时,各地《出版四十年》社庆专集应运而生。这是出版领域中的一件大喜事,大好事...  相似文献   

18.
记者这行当在社会上是很吃香的。于是乎,有些人千方百计欲牟取记者的席位,无缘遂愿的,搞个“特约”什么的也行,连“特约”也搞不上的,则干脆搞张印上“记者”的名片儿,堂而皇之地充任起记者来。鱼龙混杂的不是记者的记者漫天而飞,犹如行空的天马“自由驰骋”。到农村,去厂矿,甚至跑到机关,凭一张名片儿,拉广告,要赞助,吃请席,收礼品,弄得有人一见“名片儿”便心惊肉跳。鄙人有几位“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熟人,数日不见,便从怀中摸出了那印有“记者”字样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现在暗涌一股不正之风,抄袭之风 !有人居然还振振有词:“天下文章一大抄 !”我把这类东西一律斥之为“二手货”。这种二手货主要靠“拿来主义”,看到别人有好东西“拿”来就用。   这些年,太多的复印机式新闻,已让读者腻烦。打开每天的报纸,日报与晚报一样,党报与专业报一样,掩上各家的报头,都是一个面孔,一个版式,一个爹娘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就好似复印过的一般。   版式雷同,栏目也如出一辙。现在的人不知是懒得动脑呢,还是这就叫“提高效率” ?你搞“焦点眉批”,他也搞“焦点眉批”,你想出一个“新闻点击…  相似文献   

20.
办报搞新闻,从总编辑到记者,常有“两难情结”令人苦恼,即顾了“上头”没顾“下头”,反之亦然。它看似无形,而又挥之不去,叫人难以适从。于是乎,有的干脆“一头沉”,落得轻松自在,以免两头都不讨巧。 有机关报的人士就这么说:咱也想把报纸办得好看,但“活”起来要是出了格怎么办?弄不好要挨批的,就这么着吧。也有非机关报的人士那么道:咱盯的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