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海滨故人>是一部最早以女性视角去反思"五四"思想启蒙的悲情小说,它以五位新女性卷入男性"婚外恋"的不幸遭遇与情感伤害,深刻地反映了新女性对于"恋爱自由"的思想困惑,以及她们对于男性启蒙话语的重新认识,进而传达出新女性欲求自立却难以自立的痛苦心声.这部作品文本的思想与艺术价值是"五四"新女性对于男权话语的理性批判:女性解放是男权话语的时代产物,是男性欲望强烈释放的激情言说;女性解放不是解放女性自身,而是解放男性压抑的生理本能.正是由于<海滨故人>表现出了女性觉醒意识,从而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
《莎菲女士的日记》于1928年2月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后,一直被启蒙/男性话语场以固定的话语模式加以解读。作品能够被启蒙/权力话语场接纳,但同时又被僵化解读的原因在于叙事者发出的叙事声音较为复杂。通过对文本叙事声音的女性主义解读,发现现代女性在主体建立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它包括对男权话语的批判和对女性主体地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以女性社会性别角色为切入点,运用权力话语理论,解读19世纪英国小说《简.爱》,探讨了女性作家在男权社会文化下的创作是不断挣脱男性权力话语的束缚,反抗男性话语霸权和推崇女性独立意识的矛盾过程。  相似文献   

4.
福柯从多个角度寻找构成社会制度背后的隐蔽规则——权力关系。权力思想反映了知识与权力由相互对立排斥、相互外在影响到相互内在、相互生成的思想发展新走向。要考察福柯的权力观以及福柯的"人之死"的观点,权力与知识的话语不可逾越。  相似文献   

5.
《玉米》系列中女性权力意识的虚妄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女性主义视角下,对毕飞宇的《玉米》系列进行重新解读,以文本之内到文本之外的三重证言,揭示其女性权力意识的虚妄性,即女性权力意识的存在性虚妄、女性权力意识的本质虚妄、女性权力意识主体虚妄或虚妄的预设性条件。虚妄的实质在于男性意识中心下的男性话语强权。  相似文献   

6.
霍桑小说《胎记》中的主人公埃尔梅是一位极端的科学主义代表,他为了证明自己征服自然的能力,决心去除妻子脸上的胎记,最后胎记消失,妻子也远离人世。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解读了霍桑短篇小说《胎记》,揭露了男性运用父权制权力对女性身体和思想的双重压制,探讨了女主人公对父权话语进行的颠覆和反抗,并总结了这场权力争夺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作家塑造第三世界女性形象的作品中,男性权力话语与帝国权力话语往往形成共谋关系,共同想象"属下"妇女形象。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文静的美国人》通过描写英国记者福勒、美国青年派尔对待越南舞女凤儿态度的差异,折射出格林对双重权力话语的皈依与背离。  相似文献   

8.
在封建时代的主流文学中,男性以理性、秩序和明晰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力,而民间女子在私情歌谣中重新获得这种权力。《山歌》中的私情歌谣从女性的视角来消解了男性建构的神话,改变了其在男性为本位的传统作品中被书写的命运,使其由被言说的他者向自我言说的主体转变。  相似文献   

9.
"五四启蒙意识"是新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话语,它以其欧化批判传统,让文学领域迎来了一场凤凰涅槃式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思想革命。萧红作为一位优秀的新文学作家,其所创作的小说自然承载了时代的话语,蕴含启蒙味道。《呼兰河传》完成于1940年,是萧红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呼兰河传》一方面承载启蒙传统,进行国民性批判;另一方面又过度启蒙,责之过切。这种矛盾,构成了《呼兰河传》复杂的启蒙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国家危亡的时代,女性身体解放的私人性一面往往被忽略,而其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公共性一面则被凸显出来和刻意强调。《新青年》中的“女子问题”讨论,男性论者更多地申述民族自强、国家独立对于女性的要求,彰显女性意识与国家思想相交融的一面。女性成为在场的缺席者,导致女性身体解放的私人性的一面被遮蔽,这种遮蔽直接影响了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使其作品成为男性启蒙话语的传声筒。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加强,其文学创作逐渐摆脱了男性的话语权威,确立了女性的独立身份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1.
黄哲伦的《蝴蝶君》讲述了一个中国男性化装成女性,骗取法国外交官情报的故事。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分析剧本中所反映的父权制思想,可以揭示出现代文学中存在的男尊女卑思想。  相似文献   

12.
从西方女权社会主义者对男女不平等原因的论述,分析当代中国妇女问题。本文认为造成中国当代妇女问题主要表现层面是男女不平等问题的原因,不是阶级、政治的,而是经济的原因、是男权统治传统积淀到今天而形成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意识。  相似文献   

13.
孙洪伊是辛亥革命后活跃的宪政活动家,为反袁护国和护法斗争做出了贡献。通过对共和宪政的探索与实践,他完成了由温和立宪派到革命派的转变,成为民主派中一风云人物。这一转变是其宪政追求合乎逻辑发展的结果,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具有爱国进步性。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把有关土匪和女人的相关作品结集出版,土匪、女人、性构成了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匪事》表明了自己对该类题材主题的一个相对明确和集中的凸现:用一种温润的笔调再次表达自己对女性的人类学思考,经历了“废都批判”后贾平凹的这种低调对过去读者和评论家的误解作了委婉地反驳,通过女人的世界作家道出自己多年来对男人、女人、人类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两性和谐是和谐社会中两性关系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的共同追求。两性平等关系在传统社会与当代社会面临着具有历史延续性与变异性的障碍:来自女性、男性、社会三种主体思维模式中的桎梏。思索古人之训,建设两性精神文化家园,促进两性关系逾越障碍,进而促成两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应用激励机制主要是为了保证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这是项目进度管理中经常采用的方法。通过分析项目启动滞后的情况下,某海洋平台陆地建造项目进度管理中运用安全生产激励、时间控制激励、各项目方激励、创新激励等举措,围绕项目目标内在化、激励诱导因素分析、激励制度设计三个方面,构建高效联动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刘彦华 《集宁师专学报》2009,31(3):20-23,32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在生成和发展中一直伴随着争论,争论的频发始终困扰着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争论话题的思考,廓清思路,找出争论的误区和盲点,使争论向着有利于女性文学发展的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ways in which parties conceived by women writers elucidate the feminine sensibility and feminine concerns with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occurs through the preparation of a context—the making of the party from the planning stage, through the purchasing and preparation of food, to its opening in an artfully ordered drawing‐room. It occurs through attention to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tygoers spatially; through attention to people over objects; through attention to the individual hostesses’ attempts to shape the meaning of events internally, intrapersonally; and through an exchange of meaning between individuals through a system of symbols constellated around death. A comparison of Clarissa Dalloway's party in Virginia Woolf's novel with Milly Theale's in Henry James's The Wings of the Dove aptly convey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female reflections of the party and illuminates how death figures prominently in feminine imaginings of social gatherings. Death is the metaphor to communicate psychic fears occasioned in women by parties. Finally, the article suggests how women writers have altered the tradition of the party in literature, permitting it to reflect their felt and lived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关于"社交公开"的讨论伴随着中西思想的碰撞,是在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下,在呼吁男女平等、追求女子解放、争取女子权利的过程中展开的。五四时期的男女社交公开,极大地扩大了女性身体活动的地域空间,而且鼓励着广大女性冲破旧有的封建思想观念,引导着她们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对待男性,以一种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社会。一种新型的、和谐的社会关系逐渐形成,从深远的意义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林斤澜在他的小城小说《矮凳桥风情》中,自觉地表现出对女性的深切关怀,女性与自然同为一体,女性成为了与男性和谐共存的强者,企图构建一种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新型和谐关系,展示出作家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哲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