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改革的历史告诉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师本课程”,因为最终是教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教师关注与期待的不同,必定会引发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这样考试好     
“这样考试好!以后要多进行这样的考试!”这是参加课程改革实验“开放性考试”的学生、家长、教师的共同心声与愿望。2002年1月24日,广西玉林市课程改革指导小组各学科成员分赴各县(市)、区,对课程改革开放性考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学生、家长、教师座谈会并作问卷调查,共同研讨新课程教育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具体问题,研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在调研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和教师对新的考试方式的支持,家长对课程改革的关注,这虽然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但是还是让我们感动和感激,因为他…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改革对于每个数学教师而言,不是课程内容简单的组合、增减,而是课程的“凤凰涅?”和升华。新课程的构建是教师对课程、学生个人及职业的重新认识及定位,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一次新的挑战,教师走向新课程,将走进一种全新的教师生活。一、新课程走向学生,走向生活,教师将走进“与学生友好”的生活新课程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着眼于促进学生当前和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友好”是计算机界面设计的一个“术语”,“与学生友好的生活”是指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和睦共处、情感共振、发展共进的生活。⒈关注学…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语文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没有得到认真贯彻,究其原因,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转变,提倡素质教育,其实还是应试教育。也许是考试的指挥棒在作祟,也许是还没有找到实施的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文章对此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实施后,带来了教育理念上的新变化,人们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中脱出来,开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关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教师关注的新内容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往的教师关注很狭隘仅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考试学科以外知识与能的传授,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识、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2.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以往教师仅仅关注“考试”的通过,对学生的近期发展尚不能全面关注,中远期展更是难以顾及。新课程…  相似文献   

6.
“应试教育”在很长一段时期主宰着教育发展的航向,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学校为考试而管理,结果是形成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氛围,使得师生的身心不能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提出来,使得教师的角色由课程的“消费者”变成课程的“生产者”,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推进以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现在的一些课堂教学更是叫人困惑不解:一些冠以“新课程公开课”或“新课程示范课”的课堂教学,怎么还是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怎么还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怎么还是课堂教学的统治者,学生怎么还是处于被动地位?这类新瓶装旧酒的课堂教学会对执教新课程的教师产生什么影响,会将新课程改革引向何方?笔者以为,这样的问题不解决,语文新课程改革就不可能顺利地推进。于是,我们经过研究、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关注学生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公开课前听到这样的语言,学生一脸真诚地对老师说:“老师,这堂课你一定会上好的。”为什么不是“这堂课我们一定会学好的”?还会听到上完课后老师对学生说:“谢谢同学们的配合。”到底是老师配合学生?还是学生配合老师?我们经常在公开课上考虑安排学习内容,考虑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考虑如何把课堂展示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却很少考虑学生的困惑有没有得到解决,学生的思考够不够深入,学生是否得到进步,学生学得是否快乐。这里就有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问题。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考试科目的学习,而不关注与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成为新课程崭新的基本价值取向。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还教师与学生予共同探讨、相互交流、教学相长的课堂共建者身份,充分关注生命的自由和个性的张扬。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个性化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  相似文献   

10.
一、新课程开放性——知识的不断生成与提升课程,它究竟是教学的“枷锁”,还是“跳板”?是教学的“控制者”,还是“促进者”?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故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就是传统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这样,课程不断走向孤立、封闭、萎缩,走向繁、难、偏、旧,而教学也变得死板…  相似文献   

11.
踏着素质教育的节拍,新课程与我们一路相携走来。从相识到相知,也说“爱你不容易”。唯有挚爱的追求者。不懈地尝试勾通,方可相爱相融。我们还不难看到,在一些农村中小学面对新课程、新教法,说归说、做归做,涛声依旧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少数学校“穿新鞋走老路”的应试教法有过之无不及。为何在新课程教学中存在做与说“两张皮”的现象呢?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一种精神。面对新课程教学。相应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还没有建立,当考试还是作为评定教师业绩的重要方法时,更需要教师有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经常提到的一项改革要求是:教师要从过去的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乍一听这是一种很能反映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法。新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从过去的以“双基”为主,到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不能只教书本知识,在教书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然而,怎样才能实现这种转变呢?是靠教材编写者编出一种能反映上述多方面综合要求的新教材,让教师去照本施教,还是仍然以知识体系为主编写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行设计教…  相似文献   

13.
我们真正关注学生了吗?是呀,我不止一遍地问自己。在面对一个班级五六十位学生时,我有真正去关注每个学生吗?在寥寥无几的举手学生背后,隐藏着多少我们没有关注的手?……在新课程改革中,“关注”给了我更多的思考与触动。我们引导学生思考了吗?新课程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  相似文献   

14.
陈华忠 《辽宁教育》2005,(12):41-42
新课程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的动态生成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热点课题。面对这一新课题,教师是以“预设”掩盖生成,一味“走教案”,还是敏锐地捕捉“生成性”资源,使之成为新的课程资源?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是新课程的价值所在,也是新课程实施的艰难所  相似文献   

15.
考试是新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新课程的语文考试怎么考,这是新一轮课改中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显然,新课程的评价应以学生的发展作  相似文献   

16.
林钦 《辽宁教育》2008,(12):37-3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考试与教学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若考试能突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那么,考试将成为充满快乐的学习旅程。考试不仅是考查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手段。而且对教师今后的教学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本  相似文献   

18.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让教师接受新课程理念,理解新课程,把新课程推向课堂班级的层面,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新课程。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基本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这个层面上,很少为学生的将来发展考虑。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要实施新课程,首先要明确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爱的阳光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爱的阳光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