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托马斯.哈代的《还乡》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的比较研究,从原型研究的视角,并以主人公的命运悲剧为线索探索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命运观,从而论证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所揭示的悲剧命运观——性格决定命运——正是《还乡》中的命运观的原型。  相似文献   

2.
曹禺借鉴俄狄浦斯神话,在《雷雨》中通过一群鲜活的人物形象,探讨了人的悲剧命运以及人类无论怎样挣扎都摆脱不掉毁灭结局的生存困境。这种悲剧命运和生存困境,好似有"猎手"、"猎物"双重身份的俄狄浦斯,无法得到拯救。从这个意义上说,《雷雨》是一个现代的俄狄浦斯神话。  相似文献   

3.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时期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从作品完成至今,无论是文学界、艺术界,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典型的命运悲剧.造成悲剧的根源是命运的不可战胜.随着时代文明的不断更新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各界对于造成俄狄浦斯最终悲惨命运的原因,有了更深一层的研究;尤其是心理学的发展,促使人们潜入内心世界,去重新感受俄狄浦斯的命运历程.进而得知,造成俄狄浦斯最终悲剧的原因,根源于社会伦理道德和人性的善良本源.  相似文献   

4.
《吉尔伽美什》和《俄狄浦斯王》作为东西方悲剧文学中的经典历来广受关注。本文从悲剧类型的角度出发,参照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运用例证的方法,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充分说明《吉尔伽美什》同为命运悲剧。并通过两部作品的比较,进一步理解这两部作品,充分展现这一东一西中悲剧文学里的鸿篇巨制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悲剧美学视角,可以从命运与人的双重悲剧特征出发,对《俄狄浦斯王》这一经典著作加以阐释。俄狄浦斯对于命运之反抗,一方面,显示了命运的强大与人的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又说明人不甘心俯首听从命运摆布,或可以说,人的自我意识正在觉醒。  相似文献   

6.
在《雷雨》中 ,仇父恋母的俄狄浦斯情结贯穿全剧 ,而且主人公有着俄狄浦斯式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黄振华 《文教资料》2006,(24):86-87
命运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以何种姿态来对待命运,是许多文学作品关注的焦点。在《雷雨》和《俄狄浦斯王》中,都隐藏着关于命运的思索,每一个人物在命运的关照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俄狄浦斯有勇气反抗城邦的噩运,却逃避个人的命运;《雷雨》中的人物,在反抗现实的同时,也在反抗着命运。  相似文献   

8.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诗人索福克利斯的戏剧代表作之一。它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这部悲剧,从忒拜父老请求俄狄浦斯王设法消除瘟疫开始,描写了意志和命运的冲突,表现了俄狄浦斯王在与命运的搏斗中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歌颂了具有独立意志的人的勇敢坚强的斗争精神。在这部剧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人”的深入思考,通过俄狄浦斯王的一系列行动向人们昭示了关于自我的深刻认识。本文将从历史地理环境对古希腊人性格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在俄狄浦斯王的一系列行动背后关于人的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9.
《雷雨》受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命运问题上和结构上的相似。但相似绝不等于相同,借鉴某些方面绝不等于照搬,《雷雨》在人物的个性化和内容的丰富性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俄狄浦斯王》。  相似文献   

10.
《俄狄浦斯王》所蕴含的弑父型父子关系对西方文学的母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围绕这出悲剧的争论千百年来绵延不绝,悲剧似乎印证了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结广泛存在。但从故事情节看,俄狄浦斯又是这一出命运悲剧的直接受害者。悲剧的发生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为主人公所知,故人们对俄狄浦斯的责难过于苛刻且缺少充足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相关理论分析古希腊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的编剧法,涉及到包括突转,发现,苦难,情节(或行动)与性格的关系等诸要素。并以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家李渔的“立主脑”说对此分析加以提纲挈领式的升华,将《俄》剧的编剧法理出一条清晰而新颖的脉络。  相似文献   

12.
《俄狄浦斯王》、《儿子与情人》和《海边的卡夫卡》这三部作品是俄狄浦斯母题在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典型范式的演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从人的成长角度对俄狄浦斯故事及其现代嬗变进行探索,思考人类的成长必须建立在对父辈和母辈的超越之中,杀父、娶母、流亡就是文学作品表现人成长所经历的三次蜕皮式质的飞跃,俄狄浦斯母题在后工业社会背景下促使我们思考人类的成长和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一剧中隐晦地表达了他对僭主政治的不满,该剧因此而有"隐讳教导"的因素。主人公俄狄浦斯有着鲜明的僭主气质,其"弑父娶母"的罪行显然根植于人性的内在罪恶性。至于僭主政治对人性的戕害主要体现在权欲,政治制度以及理性言说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索福克勒斯打破了希腊戏剧传统的"三联剧"结构,使每一部剧作都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本文将以《俄狄浦斯王》为例分析索福克勒斯的戏剧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从弗洛伊德开创的传统阐释到荣格、霍妮与拉康的反拨与超越再到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迷离呈现,俄狄浦斯情结这一经典命题因其众说纷纭不断地呈现出它的活力,这意味着后来的思想家、艺术家与其前辈展开的也是一场场俄狄浦斯式的斗争。在梳理中我们发现,即使穷尽自弗洛伊德以来所有关于俄狄浦斯情结的阐释,也不可能从中找到一个与实在完全吻合的现成答案,他们做的其实是将“思”置于言语的实践之中,置于自我与他人的对话关系之中,去谋求获得一些效果, 而不是圃于规范或奢望制定规范、拥有规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从《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质和悲剧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来阐述悲剧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Oedipus The King,written by Sophocles,is adopted from Greek mythology.In the play,the hero Oedipus tries his best to fight against his incestuous destiny but he finally cannot get rid of his tragic fate.Oedipus’s miserable ending excites our pity and impresses us deeply.Though his tragic fate is doomed,his final ending of striking eyes and self-imposed exile is his own choice.In the play,the choices Oedipus has made,such as  相似文献   

18.
This thesis focuses on a study of To the Lighthouse in the light of Sigmund Freud's theory of Oedipus com-plex. By arguing that James Ramsay has an Oedipus complex and the lighthouse symbolizes James's mother Mrs. Ram-say, the thesis proposes that James' hope of going to the lighthouse mirrors his mother in an Oedipal dre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