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它能够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历史常识,对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就是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却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记忆一些知识点是学好历史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也给历史学习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就是历史学习活动的全部.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些记忆技巧的运用,突破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关,让历史学习减负呢?在长期的历史学习中,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很多的记忆技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恰当的记忆方法.以下是笔者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总结的几种常用的记忆历史知识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初中历史课程中,需要学生识记的历史知识内容很多,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记忆的方法则至关重要。如果学生的记忆方法得当,采取相关技巧,则会记忆得又快又持久,从而学好历史。有效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很多,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研。  相似文献   

3.
姜忠明 《成才之路》2014,(23):81-81
正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一、巧妙编排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初高中知识衔接的方法高中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若想利用一定的时间来复习初中知识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巧妙编排课程,把初中和高中的知识合理地衔接起来。(1)抓住典型,随机引导。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章制度等,引导学生查找出初高中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领会知识内涵、建立知识链接。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知识既容易消化、吸收,又可在此基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不善于历史知识记忆,学习历史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方法。历史教学当中包括大量的知识点。近年来历史高考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注重把考题与当今现实相结合。越是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越需要学生扎实的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而所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离不开对知识点的记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A4):137-138
历史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知识都比较杂乱,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对所学知识点用心整理和归纳,就会出现记忆混乱的现象,这也是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本文中主要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时政热点以及历史知识的整合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首先分析了将初中历史课堂与时政热点整合的意义,然后提出了几点有效将历史课堂教学与时政热点整合的策略,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历史比较难记、容易遗忘,历史知识点太过繁杂,当下的历史教师应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在学生充分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使其掌握历史知识的记忆策略。  相似文献   

7.
初中许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有好的记忆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知识的记忆法很多,但我认为最常用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余春玲 《师道》2007,(7):75-7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克服传统教学设计过于重视历史知识传授与记忆,轻视历史探究能力培养和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抓住主干知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开放性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发现、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学历史内容丰富、头绪繁琐,常常使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发愁犯难.通过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谣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能轻松的记忆繁琐的历史知识,让历史学习达到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知识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反映在历史教育中就是历史事实的机械讲述和记忆。换言之,历史教育只注重"是什么",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为什么"和"怎么样"。随着教育观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观教育到广义的文化观教育的转变,教育应面向学生,以人为本的教育成为必然。历史课程作为学校人文课程的核心,其更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如果有好的记忆方法,让学生能学得轻松,考得愉快,则所有的学生都会喜欢历史。文章介绍了常见的几种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学习历史课程的根本目的不是只让学生记住几个时间和几个事件,而是使学生获得对历史发展观的思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完成从单纯地掌握历史知识信息向增强历史思维能力转化。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时必须具有的思考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具体包括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教学中,多数学生对错综复杂的历史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上存在困难,多采用硬记。久而久之,就觉得学历史枯燥无味,偏、难、怪、繁。故在记忆方法上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尤为重要。以下就介绍历史知识的一些记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在高中教学阶段,对于新课标的历史课程该如何把握?作者认为,应该就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知识层次,进行三段式能力培养。一、高一阶段着重培养基础层次能力——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许多高一学生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没有知识的记忆,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一  相似文献   

15.
知识繁多、记忆量大是中学历史学习的一大特点兼难点,很多学生感到头疼的是许多概念和重要内容记不住,常常为此苦恼。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高效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课的内容,纵贯古今,横揽中外,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演变。它丰富的内容,常常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它纷繁的头绪,又往往给学生带来记忆的困难。不少学生反映:“历史学起来有兴趣,记起来真困难。”因此,“爱上课,怕考试”。原因之一是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不对头。俗话说: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本文介绍几种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较快地掌握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历史教学改革凸显了研究性学习,强调了探究能力的培养,似乎历史知识的记忆显得不重要。殊不知,再认、再现历史课程的主干知识,既是发展学生高水平认知能力的基础,也是养育学生人文情感的前提。准确记忆历史知识是探究问题的第一步,没有史实的具体再认,没有史实的大量储备,忽视基本知识记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只有发展记忆思维能力,学生才能不断提高分析、概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历史学与地理学从来是密不可分的,具备一定的地理学知识和方法,有助于正确地进行历史阐释;同样,引入历史学知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兴趣。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与社会学科,就是这样一门符合时代需求,具有综合性和教育创新意识及行为的学科。作为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适应时代需求和学科发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显现史、地互融的整体思想,培养学生全方位了解历史和多角度分析历史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作为初中文科课程中的一门学科,知识点及教材内容较为繁琐,从而造成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印象较差,无法很好地调动自身的热情。在普遍的初中教学中,历史一直是处于"副科"的学科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导致在大多数学校中缺乏专业历史教师的配备。很多历史教师都是两门兼授或半路出家,致使一些历史知识连教师自己都不是很清楚,上课只能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令教学的氛围更为枯燥,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更使教学的质量无法提高。如何让学  相似文献   

20.
中学历史课内容丰富,面对浩繁的史实,如何学好这门学科,记忆知识是一很重要的问题,如何掌握记忆的方法谈自己几点看法:一、理解记忆、教学中注意形象情感教学法,对历史事件、人物注意“再现”其血肉.其内果关系,纵横联系交待清楚,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二、调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过程中加深记忆.三、比较记忆,防止学生对性质、表现形式相似或密切联系的历史知识混淆.四、运用图示法,表格法加强记忆.五、关于年代记忆.六、关于记忆历史知识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