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日照丁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山东著名的世家大族,科举鼎盛。其取得科举成就的原因主要有日照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丁氏家族雄厚的经济实力、独特的家族教育和族人的刻苦攻读以及对科举经验的总结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唐代,世家大族遭到了统治者的抑制和打击,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统治阶层。清河崔氏自魏晋形成以来,始终是北方世家大族的重要代表,对清河崔氏进行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世家大族在唐代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崇安刘氏家族是官宦世家和儒学世家,家族中的许多成员凭藉科举、荫补进入官场。刘氏家族以《春秋》学为家学,世代教授乡里。优渥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家训家法以及由世家背景而来的行政经验和儒学、文学素养使刘氏家族在有宋一代贤才辈出。正是这个源远流长、学殖丰厚的世家大族诞生了刘子翚这样的一代师儒。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平阳贾氏家族为世家大族的原因,认为完全有能力成为世家大族,文化要素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即使将文化作为衡量是否是世家大族的标准,平阳贾氏也有能力跻身于世家大族行列。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化极为活跃.学地位逐渐提高。帝王宗室和世家大族普遍崇尚学,并投入了极大的创作热情。世家大族习可以获誉取利,可以得官升迁。社会重视学的外在氛围.世家大族追求声名禄利的内在动力.形成一种互动机制.推动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宋代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对宋代的世家大族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以宋代梁颢家族为例,展现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家庭发展成为延续百余年的世家大族的过程。说明宋代的科举制度在担任为政府选拔官员功能的同时,也是造就世家大族并使之得以维持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在辽代历史上,世家大族不但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了主要角色,而且在经济上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占有者,住文化上和社会生活上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因而是认识辽代社会的重要社会群体。目前有关辽史的研究成果中,只有一些涉及到有关世家大族某些具体问题的成果问世。这些有关具体问题的成果,主要是考证某些世家大族的世系关系、研究某些世家大族在辽代政权中的地位或具体研究个案家族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三子目《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说:“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其后的《历史纵横》又说:“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武举和殿试。”  相似文献   

9.
北齐时代河北地区是京畿中心,同时也是文学重镇,学术颇为繁荣,涌现出大批文人学者,拥有学术话语权的世家大族也多集中在这一区域。从地域分布来看,北齐河北文人既呈现州际之间分布均衡的特征,又呈现一州之中各郡县间分布极不均衡的特征。从文人身份构成来看,北齐河北文人最为明显的特征便是文人只有极少数出身寒微,其余皆出自士族人家。这种文学地理特征的形成有诸多原因,包括统治者的提倡、经济基础的支撑、世家大族的存在、文化传统等。  相似文献   

10.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中国传统政治策略中的范例,其效应表现为正反两方面:这一策略是曹操获得世家大族支持的关键,是曹操取得军阀间合纵连横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此策略在后期限制了曹操军事行动的自由度,与世家大族的政治联盟为自己安排了掘墓人.  相似文献   

11.
江西民间宗教的演变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唐宋时期,摩尼教在江西逐步形成兴盛和延续的局面;宋元时期,白莲教在江西出现发展与分化的趋势;明清时期,多教派产生重兴与分解的现象。文章为了解江西民间宗教的整个演变过程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提供了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12.
刘辰翁是宋末元初江西词派的代表作家。本文从当时的文献资料出发 ,以《须溪词》所涉往来人物为范围 ,考察并梳理了他与邓剡等九人之间的交往过程 ,从中既可以看出他对南宋遗民的态度 ,也可以看到他对降元者宽容的一面 ,这对我们准确了解刘辰翁入元前后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赣南已经设治,从那时开始,已有中原汉民陆续南下进到赣南山区。但是,大批客家先民进入赣南,则是在唐宋时期,他们成为了客家民系的直接源头。元、明时期,江西中部的一部分姓氏又先后迁入赣南,他们与先期的姓氏相融而成为"本地人"(又称"老姓氏"或"老客家")。明末清初,闽粤客家大批倒迁赣南(他们又被学界称为"新客家"),从而最终奠定了赣南客家的现代格局。  相似文献   

14.
佛学在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这种影响与作用必须客观如实地界定。从事物的因与缘言之,佛学对宋明理学的形成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思想助缘的作用。宋明理学提出了一系列本体意义的范畴,并自觉地为儒家道德伦理寻找形上根据,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佛教本体论思维模式的影响。而且,宋明理学提出了性善的遍在性思想,并对人性恶进行了分析,尤其是理学家提出性的超越性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吸收和消化了佛学的一些资粮,深受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代及其以后的时代是中国平民化修族谱的时代。从现存的族谱序可知,南宋后期以来,江西地域的宗族撰写了大量的族谱。这种平民化族谱修篡的兴起,与唐代中期以来大量中原移民进入江西生存繁衍有着极大的关系,移民的后裔们特别渴望记述祖辈的源流、事迹与优良品德,对于平民化族谱修撰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义”考     
“经义”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它萌芽于汉唐,形成于北宋。经义与选举制度的变革和学术风习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在北宋熙宁贡举改革中,王安石利用经义作为统一士大夫思想的工具,对北宋后期的学风和士风产生了诸多影响。在古代文体史上,宋代经义文是明清八股文的雏形,它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在题型、结构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八股文的一些特征。考察宋代以前经义与选举制度的结合情况、经义在北宋科举改革中演变和成形、传世宋代经义文体的形态和以经义试进士对北宋后期学风、士风的影响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可以大体明了经义的流变轨迹,以及它与选举制度和学术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姜夔是南宋时期名词人、诗论家、他的诗学思想深刻独到,不同流俗。在诗的本体论方面,他不苟同当时盛行的江西诗论和理学诗论,倡导“诗缘情而绮靡”;在主体论方面,他众外在的技法到内在涵养、天赋两个方面提出要求,在创作方面,他不仅总结出一套颇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法、技巧、而且特别强调“妙悟”与“兴会”;在风格论方面,他标举“风雅”,但更推崇“自然高妙”。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古人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宋元时期的家教形式以私塾为主,有小家庭自己办的,更多的是由家族组织的。随着家教的增多启蒙作也多了起来,学习内容除了识字和计算,还有生活常识、人情世故和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9.
王庭王圭是两宋之交的重要诗人,他重视诗歌对现实的反映与干预,强调诗歌对自身情志的抒发;在诗歌创作方面,他对悟性、灵感较为重视,强调诗歌创作的自然天成,注重对诗歌的琢磨与锤炼,追求清新流丽的语言,对平淡诗风很是推重。王庭王圭诗论和对江西诗派的自觉批判为中兴诗人提供了新变之先声,为其创作指出了向上一路。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早就存在着数量丰富的教育小说,但长期以来其中的绝大部分却被学人忽略,宋元的教育小说至今几乎无人提及.教育十分兴盛的宋元时期,出现了大量反映教育题材的小说作品,这些小说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上除家长、教师外其他人士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情节独特,教育内涵丰富,值得搜集整理和研究.这项研究对中国古代小说史的全方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