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消费的符号属性与房地产广告符号系统的运行机制 现代社会,消费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产品物质层面的功能和效用,商品的符号化意义越来越被消费者所重视.人们对于商品的需求除了要满足其基本的物质性要求之外,还想获得更多的精神层面和心理上的满足,充分彰显消费者的身份地位、个性品味和生活价值等方面的意义,进而得到礼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2.
适应"双重性"特征构建期刊质量管理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期刊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期刊具有"双重性"特征.一方面,期刊是意识形态内容的物质载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另一方面,期刊是一种物品,具有商品属性.  相似文献   

3.
解读当代大学生的符号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消费"作为消费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由社会学家让·波得里亚(1996)首先提出,波得里亚认为商品不仅具有马克思所说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还有符号价值.所谓符号价值(波得里亚,1996),是指物或消费品在被作为一种符号进行消费时,是按照其所代表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以及其他因素来计价的,而不是根据该物所包含的劳动价值来计价的.这就是同样的商品,品牌产品价格总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理由.符号消费(周晓虹,2005)就是一种主要消费商品符号价值的社会行为,它是指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以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在线评论蕴含评论者对商品的情感态度,成为潜在消费者购物决策的参考。分析用户对商品属性的情感表达与商品销售热度之间的关系,对用户和商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方法/过程]采用LDA主题模型抽取商品属性特征,并对这些属性进行情感极性分析,然后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求商品属性的情感表达对在线商品销量排名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反映商品"质"的特征属性更受用户的关注,其情感极性与商品的销量排名之间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看板     
芭芭拉·帕尔文演绎时尚大片来自匈牙利的90后超模芭芭拉·帕尔文,最近为西班牙版《VOGUE》拍摄了一组时装大片。刚满18岁的芭芭拉身材比例完美,冷艳的面孔中不失纯真,成为模特界新星。去年更成为某著名内衣品牌新一代"天使"模特,前途不可限量。  相似文献   

6.
广告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推销方式,特别是人体广告。广告中普遍运用的“身体符号”具有形体性、代表对象性和意义传达性。在符号化趋势下,身体已经成为特定群体的符号标志和消费品。身体作为一种意象,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商品广告之中。本文在论述人体作为一种媒介传达信息的同时,也谈到了女性形象问题和公共道德问题,以及人体广告在积极的推销作用背后所隐藏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在私房影像中,身体和服装、道具、场景等一道成为具有符号意义的物品,通过交换价值进行相互赋值,兼具符号消费与身体消费。本文通过分析消费社会下私房影像的发展逻辑,即通过美的制造与宣传将受众纳入规训体系并最终将心理渴求与认同转为消费行为,指出私房影像盛行背后所体现的无处不在的凝视、私密性边界的模糊以及真实自我的缺失等问题同样值得警惕与反思。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近20年来,广告行业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根据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广告业年均增长速度接近40%,中国成为全球广告业增长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毫无疑问,广告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广告这一新兴的“文化符号”在文化传播领域却没有得到人们相应的重视。广告早巳不再仅仅是一种商品促销的工具,而且还是一种文化形态、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文化传播意义,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正确认识这一点,不仅有利于“感性消费时代”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商业资本后台操纵、大众媒介作为编码工具发挥信息传递与议程设置功能,制造话题聚集粉丝围观,赋权公众造星,增加粉丝资本、情感投入,合力打造偶像符号;大众媒介开拓公共话语空间,利用公众情感空虚痛点发展虚拟社交,建构与偶像双向互动的虚拟镜像,社群区隔和交往功能刺激粉丝对偶像发展的责任感与情感陪伴,激励情感消费;偶像身体作为符码载体成为审美对象,在追求美感享受的消费社会中被装饰与规训;其中消费服从商业逻辑从观看者转向被凝视物,大众媒介营造女权回归的仿真镜像。  相似文献   

10.
当今,以精神规范产品,以产品巩固精神,以符号沟通产品与精神,从而构建"品牌精神"。"品牌精神"塑造与传播的过程,也是一个产品与符号、精神的互动的过程。产品是精神价值的载体,产品设计符号,符号传递精神,精神改变产品,三者的互动呈现螺旋式上升状态。文章以"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的"品牌精神"生产为例,探讨如何让精神因素有效地参与到产品设计及品牌营销中,使产品依托符号意义,产生精神文化内涵,从满足消费者物质产品需求转换为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的双重需求,从而塑造"品牌精神"和品牌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奥妮 《视听》2022,(2):142-144
媒介成为人类身体的各种延伸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技术也能改变传播方式并影响着身体的存在意义.在传播和身体的关系中包含了许多逻辑.从身体传播的视角看,Live house所构建的传播空间允许观众忘记规训,沉浸参与.在这个传播关系中还包含在场与离场、具身与离身、精神和身体等二元对立的关系,呈现出传播学领域以及哲学领域的...  相似文献   

12.
余艳青 《青年记者》2017,(17):12-13
足球比赛电视转播文本是人们日常生活审美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不以身体为载体的足球比赛,身体叙述是足球赛事的显著特征.“存在是纯粹意识的意向性存在,也就是一个被构造的意义世界:思必有所思.即是王阳明说:意之所在便是物.”①负载意义的“物”即为符号文本,是包含人的欲望的“时间性/目的性存在”的构造方式.作为一种符号文本的电视足球赛事转播影像文本是赋予了人的欲望、目的等情绪情感的符号构造.  相似文献   

13.
消费社会的美丽神话——车展中的女性符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也是一个符号世界.放眼望去,各种商品、广告、促销、行为无不包含着符号的意义.消费社会中,消费的核心在于商品的符号价值.在此主导意识背景下,女性尤其是美丽的女性--作为视觉的焦点,俨然成为一种符号商品,成为大众的消费对象.本文通过探究车展中的女性形象,从消费社会外部语境、大众心理及女性自身特点等方面剖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商品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时尚、潮流逐渐演化为一种社会风尚.但不知从何时起,超流行、伪时尚成了广告设计界的"必杀计".许多广告作品为了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不顾产品的品质特征,大肆滥用"时尚元素",一味跟随"国际风格",甚至不惜运用一些与我国传统价值、伦理观念相悖的手法,只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15.
身份认同是时尚社会建构的核心。首先,作为身体实践的时尚往往面临着苗条的暴政与身体的规训,进而蕴含着对现代主体与虚拟他者的反思;其次,时尚对女性气质和男性气概的形塑生成了极为复杂的性别政治,并在亚文化的语境中再现性别化的多重凝视;最后,本土时尚与全球视野的关系构成了现代时尚体系的重要议题之一,跨东方主义成为了重申国族认同与异域他者的全新视角。由此,伴随着他者研究的三重面向,时尚始终处于身体、性别、国族相互交错的张力之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市场进入流量的存量竞争阶段,具有庞大消费潜力的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逐渐成为了被关注的焦点,而互联网平台文化的三俗化一直作为"小镇青年"这个曾经主流叙事的宣传对象的污名标签。这种话语上的嬗变作为消费主义的产物,在当今的中国不断割裂着政治话语中"青年"的意象。通过揭示小镇青年这一被消费文化边缘化的群体所遭受的符号规训,或许可以为统合城乡青年话语体系提供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17.
陈萱 《东南传播》2022,(1):86-88
消费社会中,商品的符号意义与价值愈发受到消费者的重视,符号消费成为现代社会消费的新趋势,不仅是消费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影响着文化传播与社会交往.博物馆文创产品因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受到大众的喜爱.博物馆文创产品通过外延性意指系统和内涵性意指系统进行符号建构,并引起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化与文创产品的关注与认同.受众对文化的认同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狗不理"这一品牌特例,对品牌符号进行了深层次的解析.在分析"狗不理"品牌符号建构中消费者起主导性作用的基础上,指出消费者的信任预期乃是品牌符号"所指"内涵建构的主导因素.而在品牌符号的历时性运用中,符号系统构成以及符号阐释,均会产生内涵所指的差异;这就需要进行品牌主与消费者互动沟通、进行产品品质坚守与验证的"核心价值"传播、从而真正达成品牌乃为消费者主导的传受双方信誉符号之约.  相似文献   

19.
在消费社会视域下,产品的被消费,乃是以"美"的被消费为重要前提.这一点,在电视广告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电视广告所呈现的商品或服务要想得到目标受众的认同,必须首先要将广告之物在画面上、语言上、音效上等方方面面都力求精致、美妙,从而引起关注,让其产生兴趣,最后实现消费.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美被消费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少包括视觉消费、符号消费、意义消费、欲望消费这四个逐步深入的关系层次.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个人消费在当代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重要,我们进入了消费社会,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消费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深入到物质消费领域,也深入到了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领域.作为精神文化消费最主要途径的媒介消费也被打上了消费社会的烙印.伴随着传媒产业市场化变革,受众逐渐被视为市场中的商品"消费者","受众即消费者"的受众观也在学界一度盛行起来.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并不认同"受众即消费者"的受众观.那么,消费经济时代的到来究竟带来了哪些变革,受众在消费社会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