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死刑的存废是刑法界历来争论不休的热点.由于死刑的适用直接涉及人权问题,所以有必要认真研究,笔者打算从功利主义视角研究一下死刑的存废问题,以帮助立法者及司法者认清死刑的本质,正确对待死刑.  相似文献   

2.
死刑是统治阶级借助国家暴力机构对严重危及国家和社会安全的犯罪人实施剥夺其生命权利的一种惩罚方式,带有浓厚的血腥味。死刑存废之争由来已久,文章从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分析了死刑是存还是废,并借此探讨我国的死刑存废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术界与普通民众在死刑存废问题上存在不同的态度,这种态度差异来源于分析问题角度的差异、利益立场差异以及理性取向和情感取向的差异。从理论、制度以及实践上调和这些差异,是学术界、普通民众以及立法者解决死刑存废之争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学术界关于死刑存废的主要观点及我国死刑的观状。然后论述我国应当保存死刑并严格限制死刑适用,最后对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中的死刑问题进行了评述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死刑存废问题一直是中国学者乃至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废除了死刑。而中国保留着46个死刑罪名。本文主要从从死刑的威慑作用来说明中国现阶段不应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6.
死刑废止论与死刑存置论各执一词,死刑存废之争,如果不从人道主义的精神与原则出发,许多问题是难有结论的,甚至将走向歧途。只有人道的宽容精神才能化解对于犯罪和犯罪人的仇恨心理。  相似文献   

7.
自贝卡利亚以来,有关死刑存废问题争议已久。死刑存废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两个问题,要把应不应当废除死刑和能不能够废除死刑区别开来,从哲学基础和经济分析角度来看,死刑应该废除、但目前还不能够废除。  相似文献   

8.
死刑的存废是目前国内外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死刑保留论的介绍,从死刑废弃论的立场对死刑保留论进行了反驳,阐明废除死刑将是人权制度完善的目标,也是文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死刑的存废问题自《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后再次引起了刑法学界的关注,中国的死刑制度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自己的相应改变。分析台湾地区的死刑制度及其近几年的死刑执行状况,可以给大陆地区的死刑制度改革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完善和人权保障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关于人权问题的讨论也日趋激烈。死刑作为刑罚种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措施,由于自身存在的弊端,不可避免地被推到存废的风口浪尖。本文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探析死刑在中国存废的可行性,寻求合理废除死刑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对于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由于它具有严厉性和残酷性,一旦实施将不可逆转,因此限制直至废除死刑的做法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推广.就我国现实情况来看,还不具备彻底废除死刑的根本条件,但是应当从人道主义、人权等多个角度出发,慎重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死刑存废之争是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对死刑存废两派的观点进行简要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派争论所植根的价值取向与前提基础并不相同。当今中国,死刑之存废本身并非最终目的,死刑政策之制定必须以国情为基础。如果以人权、自由与尊严为终极价值目标的话,那么,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与其单纯地提倡保留、限制或者废除死刑,不如重点关注死刑所植根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死刑是刑罚制度中剥夺人的生命权的刑罚手段,基于它的残酷、不可逆转和侵犯人的基本人权.在日益尊重人权、尊重生命,要求法制体现文明、民主的时代潮流下,死刑的存废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文章从我国死刑政策的确立、完善、现实国情和基本民意诸方面阐述了目前我国还必须保留死刑的原因和依据,并就目前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和问题提出了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的死刑观是对毛泽东同志死刑观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概括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死刑问题的论述。这应当说基本上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死刑立法和司法的指导思想,涉及到了死刑存废、死刑价值、死刑适用等各个方面,是我国死刑政策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死刑立法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学者对于死刑的存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的着重点主要在于废除死刑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而对于推进死刑废除的措施研究则相对不足。国内学者从国外的理论研究、审判实践,再到我国刑法规定、每年判处死刑的数量和几个典型的死刑冤案,对所有能想到的废除理由都进行了研讨,但对于废除死刑的现实条件以及废除死刑必须具备的相应保障措施的研究却鲜有涉及。因此,本文将从这一视角来探讨废除死刑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自贝卡利亚发表《论犯罪与刑罚》以后,旷日持久的死刑存废之争正式拉开了序幕,论争双方从政治、法律、哲学、伦理、人道等诸方面各自论证了死刑或存或废的理由和根据,并进而引发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死刑存废实践。不可否认,这场论争直至今日仍方兴未艾,死刑存废之实践也是此起彼伏,时有反复。贝卡利亚之学说尽管有其巨大的历史意义,但对于其死刑观,笔者却持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陆学者的死刑存废观念有三种,即死刑逐步废除论、死刑立即废除论和死刑绝对存在论。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的死刑存废观念也有三种,即死刑暂时保留论、死刑立即废除论和死刑绝对存在论。我国台湾地区的死刑暂时保留论就是死刑逐步废除论,但它与我国大陆的死刑逐步废除论存在区别。我国大陆的死刑立即废除论与台湾地区的死刑立即废除论及我国大陆的死刑绝对存在论与台湾地区的死刑绝对存在论之间也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18.
从天才的贝卡里亚开始,死刑的存废便成为学界与各国政府关注的一个社会与法律问题。贝卡里亚预见到死刑将会被废除,但他没能揭示出死刑消亡的内在原因。其后的学者大多从死刑本身来找死刑应存或应废的理由,而很少有从刑罚的发展体系来寻找死刑最终的命运。死刑像任何事物一样,有它产生、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刑罚发展规律性的制约。当自由刑发展到可以替代死刑时死刑才能被取消。我国现阶段要根据死刑消亡的规律性作出是否废除死刑的决定。  相似文献   

19.
死刑限制论     
死刑是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世界上已有超过半数的国家废除了死刑,中国刑法既不能废除死刑,又要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体现慎用死刑的政策。死刑的存废是以中国的具体情况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需要来确定的。立法时,应顺应时代和潮流的发展,不断改革完善中国的死刑制度,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减少死刑数量。  相似文献   

20.
死刑,在刑罚体系中是最严厉的刑罚方法,是以剥夺犯罪人生命手段的方法.随着人类不断地走向文明,人们关于死刑的存废之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通过介绍死刑存废之争的观点着手,对我国死刑制度进行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