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国产SPD6×1400六面顶压机上,在高温高压条件下(5.7GPa,1300~1400℃)下,采用籽晶的{100}面作为外延生长面,以金属铌为添加剂,以金属钴为催化剂,使用温度梯度法,进行了Ib型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的生长研究.实验室结果表明:触媒中金属铌的添加使得生长的晶体在形貌、颜色、生长速度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适量铌的添加可以生长出优质黄色Ib型金刚石单晶.红外测试结果表明,晶体颜色的改变主要由晶体中的氮杂质含量变化引起的.当过高含量铌添加在触媒中时(6wt.%),金刚石晶体的底面出现十分粗糙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在高温高压下,利用温度梯度法,以条状金刚石为晶种,分别以拉长的{100}、{111}面为外延生长面合成出了宝石级金刚石单晶,根据晶体生长习性中各个生长面间与晶种面的对应关系,以{100}晶面为例分析了柱状晶种所生长的晶体并非按其初始外延面的比例放大的原因.由于温度决定各个晶面的生长速度,所以只要温度场均匀,无论以何种形貌的金刚石为晶种,所生长的晶体整体形貌都会接近方正.  相似文献   

3.
基于集群磁流变效应超光滑平面抛光理论及试验装置对单晶碳化硅基片进行了平面抛光试验,结果表明,金刚石磨料对单晶SiC基片具有较高的材料去除率;加工间隙在1.5mm左右具有较好的加工效果,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表面粗糙度越来越小,且30min内表面粗糙度变化率达到89%以上。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对单晶SiC进行集群磁流变平面抛光,发现经过30min加工,表面粗糙度Ra从42.1nm下降到4.2nm,表明集群磁流变效应平面抛光用于加工单晶SiC基片可行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金刚石与石墨晶体的互相转换投影片的制作白鸿兴一、设计思路假设两种晶体都是由若干个小黑点排布而成的,如果找出它们的组成规律,就不难设计制作出投影片。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立体网状结构.石墨晶体是片层结构,在每一层内,碳原子排列成正六边形。我们可以从金刚石的立...  相似文献   

5.
制备明矾沉底单晶的实验探究及其工艺品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矾单晶具有漂亮的晶体形状,色泽晶莹剔透,在适当浓度的溶液中能够生长成大的晶体.将明矾晶种直接放置在烧杯中,则在烧杯底部会生成“沉底晶体“.本文通过实验探索影响明矾沉底单晶生长的因素,并以明矾沉底单晶制作小工艺品--“宝塔“.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碳元素通常在我们周同以两种晶体形式存在着,第一种是石墨,第二种为金刚石.到了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又在实验室中制备出了碳晶体的第三种存在形式——C60.C60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固体,  相似文献   

7.
石墨和金刚石是“碳家族”中已被人们熟知的两种自然晶体。石墨是平面六角形层状结晶碳,工业上常被用作润滑剂。金刚石则是正八面体结构的结晶碳,其硬度最大,常被用作切削工具。  相似文献   

8.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判断分析算法的晶体物相分析模型,开展了晶体的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研究。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算法提取晶体衍射谱的特征信息,结合光谱角匹配和相关系数算法对衍射谱的轮廓和相关度进行分析。实验测量了单晶和多晶物质的X射线衍射谱,构建了样本数据库,利用模型对实测衍射谱进行了物相分析。样本的训练结果表明,与单一的物相分析算法相比,多元判断分析算法对实测的衍射谱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相似度最接近的两种晶体的SD值可达0.8,实现了对晶体物相类别的精确识别。  相似文献   

9.
利用对甲苯磺酸与氯化钴合成了对甲苯磺酸钴,与邻菲咯啉配位形成一种新型配合物,并在50%乙醇溶液中培养出单晶。用元素分析法对其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其进行晶体结构解析,并用循环伏安方法初步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C38H15CoN4O14S2,属于Monoclinic晶系,晶胞为Cc,晶胞参数:a=2.137 4(4)nm,b=1.653 0(3)nm,c=1.447 8(3)nm,DC=1.346 mg/m3,V=431.66(15)mm3,Z=4,配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和配体中邻菲啰啉环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紧密排列的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表明为电化学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的配合物[Co(L—HisPA)2]·2(ClO4)·4(CH3OH),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2空间群,具有手性.晶胞参数:a=25.729(5)A,b=10.0462(17)A,c=15.775(4)A,α=90°,β=107.057°,γ=90°.配合物分子中的Co(Ⅱ)离子与两个L—HisPA配体的六个N原子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1.
桐城天城中学程开寰,敦化林业局二中王从俊,梁柏青,贵州省紫云民族中学于以荣,山东省宁津县第一农业技术中学王圣东,王志刚,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文建茂等同志来稿对中学高中化学课本内有这样的叙述“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原子晶体”提出不同看法。毫无疑问金刚石是典型的原子晶体。石墨也是原子晶体吗?我们先分析一下其晶体结构。在石墨晶体中,碳原子按正六角形排布成无限伸展的平面型大分子。在同一个平面中,每个碳原子以SP~2杂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提拉法(CZ法)生长出了Sm3+:NaY(WO4)(2简称Sm3+:NYW)单晶,给出晶体的较佳生长工艺:晶体沿[100]生长,转速为15—20r/min,提拉速度为1.0—2.0mm/h,分五个程序退火。TG-DTA分析得到晶体的熔点为1203℃。通过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晶体中稀土元素Sm3+的含量。另外,测量了室温下250—2000nm范围内的吸收和透过光谱以及在405nm激发下的上转换荧光发射谱。结果表明:Sm3+:NYW晶体具有易于生长、分凝系数高、吸收峰强、吸收带宽等优点,在LD泵浦的激光器中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Zn(NO3)2.6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改进的水热法通过控制反应溶液的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沉积参数,合成了包括氧化锌纳米棒阵列、蜂窝状氧化锌纳米棒、花状氧化锌纳米棒等纳米结构.用XRD、SEM和HR-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样品为六方纤维锌矿结构的ZnO晶体;SEM测试结果显示ZnO晶体的形貌呈花状和蜂窝棒状等形貌,HR-TEM结果表明单晶纳米棒沿[0001]方向生长.研究了玻璃衬底上装配的花状氧化锌纳米棒的场发射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花状氧化锌纳米棒具有优良的场发射;开启场强为4.3V/μm,当场强为8V/μm时,发射电流密度达到2.2mA/cm2.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三元配合物[Zn(O2CC6H4NH2-p)2(1,10-phen)2].5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化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C2/c,a=4.35388(12)nm,b=1.17929(15)nm,c=3.07912(11)nm,β=134.9520(11)o,V=11.1885(15)nm3,Z=16,F(000)=5056,Dc=1.444Mg/m3,μ=0.936 mm-1,S=1.000,Zn原子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有限元热-电-流-固多物理场耦合法,模拟分析了宝石级金刚石腔体内对流扩散场。模拟结果表明,腔体内对流扩散完整过程可分为溶解———析出———获得动力———再溶解四个过程。在碳素对流扩散场内,对流扩散呈不均匀分布,在绝缘管与碳源边缘接触附近的区域,碳素的扩散能力强。在晶体生长区域,碳素在此区域扩散能力非常弱,且越靠近碳源边缘,碳素扩散能力越强。根据模拟结果预测:碳源经过合成一段时间后,剩余形状将变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球面状。该预测结果与合成实验结果吻合。宝石级金刚石的对流扩散场的理论分析模型的成功构建,对促进我国优质宝石级金刚石的合成和腔体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碳元素通常在我们周围以两种晶体形式存在着,第一种是石墨,第二种为金刚石.到了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又在实验室中制备出了碳晶体的第三种存在形式——C60.C60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固体,其中每一个分子都是由60个碳原子组成,故称之为C60.C60分子呈现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家在440℃条件下以二氧化碳为碳源,成功地合成了250微米的大尺寸金刚石,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金刚石的逆转变。这一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极大反响。金刚石是一种稀有的天然材料,除作为昂贵的宝石饰品外,还可用作绝缘材料、窗口材料、研磨材料、切削材料等,并应用于其他电子和工程领域。但资源的稀缺,极大地限制了金刚石的应用。中国科学家经过不断创新摸索认为,天然金刚石很有可能来源于地球上大量存在的二氧化碳中。他们利用自己研制的高压反应仓进行实验,用安全无毒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使用金属钠作为还原剂,在440℃和800个大…  相似文献   

18.
在乙醇水溶液中以4-氯苯氧乙酸、邻菲啉、Cu(NO3)2.3H2O为反应物合成了配合物[Cu(phen)2(H2O)](NO3)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进行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264 2(5)nm,b=0.728 10(15)nm,c=1.661 4(3)...  相似文献   

19.
通过选用HCOOH,Ni(NO3)2,6H2O,CoCl2.2H2O等为原料,合成两种具有相同的?1,3-HCOO-桥联Ni2 和Co2 的三维孔洞结构的配合物[Ni(HCOO)2]n(1)和同样具有三维孔洞配合物[Co(HCOO)2]n.2H2O(2),通过水热和H-管扩散的方法得到了相同的两种配合物的晶体并用X-R A Y单晶衍射的方法表征了两种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此外还测定了配合物1和2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20.
利用3,5-二氯水杨醛与4-氨基安替比林,通过缩合反应,合成3,5-二氯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希夫碱配体(HL),配体与CuCl2·2H2O、Zn(Ac)2 ·2H2O,利用溶剂热反应合成两个新型的希夫碱配合物[CuL2](配合物1)和[ZnL2](配合物2)。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PXRD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体(HL)、配合物1和配合物2的分子结构,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体(HL)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配合物1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配合物2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合物1是四配位的四方形结构,配合物2是扭曲的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MTT法检测了配体(HL)及配合物对3种人体肿瘤细胞株(MDA-MB-231、CNE-2Z、A-549)体外抗肿瘤活性。检测结果显示,配合物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比配体好,配合物1对MDA-MB-231细胞和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