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诗人申钦的《归园田居》六首是其"和陶诗"的代表作,体现了他对陶渊明人格和诗风的仰慕,艺术水平较高。其中,第一、三、五首深得陶诗精髓,与陶渊明进行了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第六首受苏轼和陶诗的影响,具有苏诗的旷达豪情;第二、四首则因归隐期间潜心学《易》,而以理语写归情。申钦的和陶诗也是朝鲜诗坛和陶诗的典范,是朝鲜士人追慕陶渊明精神以及中朝文学交流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钟嵘《诗品》构建了完整的诗歌评论体系,他是根据自己及同时代的文学观念和诗学理想评价了120多位诗人的风格特色,其中陶渊明居于中品。对陶渊明的评价主要体现了陶诗的继承源流、个性特征,并对陶诗做了流派的总体评价,这些对帮助后人理解陶诗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许学夷《诗源辩体》认为陶渊明诗歌的巨大成就在于其高度的原创性,也在于其写意性,在于其真率自然,在于其理胜气足;陶渊明、谢灵运虽然各臻其妙,但陶诗高于谢诗;陶诗对后世影响深巨,许多著名诗人学陶仅得其一。《诗源辩体》关于陶诗的许多研究在当时推陈出新,独到深刻,个别论点今人仍未超越。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是中国诗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隐逸计人、平民化诗人、哲理诗诗人、儒道释融合而臻化境的诗人、首开平淡自然之风的诗人、首创无我之境的诗人。这七大开 拓,奠定了陶渊明古今一流诗人的崇高地位。陶诗也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堡垒、精神归和心向往之的最高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史上,追和陶诗的现象,蔚为大观。元遗民诗人戴良推崇陶渊明的忠义气节,作有《和陶诗》一卷。其主题取向与陶诗相近,却又彰显忠义,并形成了独特的"陶渊明意象群"。同时,其将唱和与赠答功能合一,兼有书信作用。又以序存事,足可补史之阙。  相似文献   

6.
“和陶诗”是苏东坡追和陶渊明诗韵而创作的诗歌,现存124首,是诗人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内,主要于扬州、惠州、儋州三地完成的。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具体论述“和陶诗”绝非东坡单纯模拟陶渊明诗风的作品,而是宋以来诗坛主平淡之风的大背景下,苏轼平淡诗论的一种艺术实践,陶渊明的诗歌,符合苏轼的审美理想;尤其重要的是,“和陶诗”的创作是东坡晚年贬谪生涯中,借学陶、和陶来消解胸中抑郁的一种较有效的方式。它对于我们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全貌和诗人晚年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代学者钱基博博通四部,尤以集部成就引人注目,他虽然没有专研陶学,但在毕生的学术研究中,仍对陶渊明的文学成就给予了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钱基博认为陶诗以萧散冲淡为主,亦有慷慨激切。陶渊明诗歌卓尔不群,同时代的诗人中只有曹植、王羲之差可比拟。后世诗人虽有效陶之诗,却难以学而至,非难在学文,而难在有陶渊明那样的胸怀。钱基博不仅推崇陶渊明诗文艺术,亦重视陶诗陶冶人格之作用,曾用之教育子女淡泊明志。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的四言诗内容集中,主要表现其家庭、田园生活及对人生和时运的思考,其艺术特色表现为流畅自然的句式,生动新鲜的语言,情、景、理的高度统一和对偶的精妙。在陶渊明四言诗与《诗经》的传承关系上,陶诗是对诗经体的学习、继承、综合与发展,代表了四言发展的新方向。从陶渊明四言诗与嵇康四言诗的比较来看,两人都善用比兴,但嵇诗峻切清远,陶诗平淡自然。  相似文献   

9.
苏轼的和陶诗与陶渊明原诗有总体风格上的相似性。但因两人所处社会环境、人生经历、性格气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似之中也有不同。这正是他们作为大诗人的独特风格。通过陶渊明《游斜川》原诗与苏轼和陶诗的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种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研究     
主持人语:本期刊出陶渊明研究论文三篇。王立增《陶渊明诗文中的"观看"及其意义》借鉴西方的"凝视"理论,解释陶渊明诗文外景与诗人内心情感的两相融合。文章认为陶渊明对外面的风景无心观看,选择并聚焦于"旧居""林园""庭院""田园""白云""飞鸟"等日常生活景物,故能摆脱玄虚困境,在"观看"中混融了主客体意识,对自然产生认同感,并形塑了作为"农夫"的自我形象,从而在思想上转向"新自然说"。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陶诗确实写园林、居所等日常景物较多,但这种看法也不太准确。其实陶诗对大自然的景物同样是"凝视"的。例如《时运》《和郭主簿》《游斜川》,陶诗并不仅仅"凝视"日常田园,也"凝视"阔大的山水景物。  相似文献   

11.
《陶诗汇评》汇集了前代诸家对陶诗的大量评论。在引述诸家评论之后,温汝能自己对陶渊明及其诗作的评论则以“愚按”出之。温汝能的按语无论评说还是考辨,皆警拔精炼、深刻独到,让人叹服,可看出作者用心之专、用力之勤。温汝能要通过对陶诗的评论,彰显陶渊明高尚的人格操守与人生理想,发掘陶诗独特的艺术和关学价值,努力寻求评者与被评者千古之下的心灵契合。温汝能是怀着热爱和崇敬之情品评陶诗的,因此能够深入揣摩陶诗,以心会心,从一般人容易忽略的文字中读出陶渊明寂寞诗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有元一代,诗风朴素、自然,不尚文采,与陶诗风格正相契合.与前代相比,明人对陶渊明的认识、评价更加深入、细微,更多对具体作品的具体评论.由于陶渊明的事迹日益深入人心,明代出现了许多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戏剧作品.清人直接继承了明人对陶诗艺术价值的评价,一致标举、备加赞赏陶诗的真朴、自然,言简意丰.近代以降,内忧外患,但人们对陶渊明的尊崇却不因此稍减.王国维认为,陶渊明是与屈原、杜甫、苏轼相并列的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梁启超先生对陶渊明情有独钟,其出版于1923年的<陶渊明>一书,是现代陶渊明研究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诗人,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他是中国山水田园诗人的先驱,他的诗歌开"千古平淡之宗";另一方面,其隐逸思想一直影响后世文人.李白就曾高呼:"何时到澎泽,狂歌五柳前."有人以陶诗的"平淡"及其隐逸思想为据,认为陶渊明是弃儒家而从"老庄"的再现.而我认为,陶渊明正是典型儒家观念的诗人.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诗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创作的大量的田园诗歌,其个人人格、生活方式及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都值得后代人学习,本文拟就陶诗“自然”之美的角度来分析其诗歌特色。  相似文献   

15.
有元一代,诗风朴素、自然,不尚采,与陶诗风格正相契合。与前代相比,明人对陶渊明的认识、评价更加深入、细微,更多对具体作品的具体评论。由于陶渊明的事迹日益深入人心,明代出现了许多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戏剧作品。清人直接继承了明人对陶诗艺术价值的评价,一致标举、备加赞赏陶诗的真朴、自然,言简意丰。近代以降,内忧外患,但人们对陶渊明的尊崇却不因此稍减。王国维认为,陶渊明是与屈原、杜甫、苏轼相并列的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梁启超先生对陶渊明情有独钟,其出版于l923年的《陶渊明》一书,是现代陶渊明研究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陶渊明的田园诗,从真实的酒、虚幻的酒(即梦想中的世界)和文本意义上的半醉之言三个角度,详细分析了文学和酒的关系,它是诗人忘忧的需要,是其"猛志"的转化,更是陶诗鲜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棱汁”是方东树用来概括诗法之妙的一个很独特的范畴。所谓“棱汁”,概括了由叙、写、议三法交织错综与次序变化而呈示出来的文法特点与审美效果。方东树以“棱汁”为诗法的重要范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萧统曾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影,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陶渊明的诗歌语言与当时华丽的语言风格有极大的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本文以陶渊明的125首诗歌为研究对象。从陶渊明诗歌的的平淡自然特点、辞格、陌生化三个方面来研究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9.
陶诗艺术上的独特之处:第一是诗人的形象的再现。诗人自己的形象经常跃然纸上。第二是陶诗重在写“意”。这使他的诗歌具有一种空灵的意境。第三是语言平淡自然。陶渊明的诗篇,出语平淡而又有深意,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莫友芝和陶诗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友芝作为晚清宋诗派代表诗人,其诗歌取法不一,除中唐、宋诸大家外,还有陶渊明。莫友芝赏识陶渊明的性情、怀抱、才识,写作和陶诗是学陶表现之一。其和陶诗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他学陶而不为陶所拘囿,更多的是注重自我情怀的抒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