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在其代表作<紫颜色>中贯穿始终.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西丽从受压迫到取得独立和解放的艰苦历程,揭示了处在父权制社会性别主义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妇女追求独立和自我发展,实现精神自由、男女平等和种族平等的主题思想.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说中各女性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来理解<紫颜色>中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康茂华  滕萍凤 《考试周刊》2008,(13):204-205
本文从黑人女同性恋女权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小说<紫颜色>中所反映的黑人女同性恋关系作出分析.从而指出西丽和莎格之间的同性恋关系不仅是对父权制度摧残女性身心的强烈控诉,又是西丽走向自我觉醒的通道.  相似文献   

3.
艾丽斯.沃克的《紫色》中主人公西丽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主要包括追求独立,自我尊重和寻根的意识。作为一名妇女主义者,西丽是受压迫的黑人妇女的代表。艾丽斯.沃克认为,妇女主义者不仅要为妇女的解放而奋斗,而且要致力于整个人类的生存和统一,使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之间得以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黑人与白人之间能够彼此爱护。  相似文献   

4.
美国传统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大都是男性,艾丽斯·沃克在其代表作《紫色》中则成功塑造了一位黑人女性成长主人公——西丽。由于深受种族主义和父权主义的双重压迫,西丽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自由,但是在黑人女性同胞的指引下,西丽以其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成功地实现了从无知到成熟的转变。西丽艰辛的成长过程正是黑人女性寻求解放的过程,西丽用自己成功的成长经历,为黑人女性树立了榜样,为黑人妇女的解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书信体小说<紫颜色>讲述了美国南方黑人妇女西丽的故事,作为社会的受害者,西丽在给上帝的信中诉说了自己的生活.西丽从一个没有思想的受压迫的黑人女性成长为一位独立新女性是有很多原因的.该文将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特别是他的人格理论来分析西丽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小说《紫颜色》一直以来备受各国学者所关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思想,更为研究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正是以这一视角为契机,阐述了在父权制文化中,压迫女性和压迫自然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根据《紫颜色》中艾丽斯·沃克通过自然之女——西丽的命运为主线,阐释了西丽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说明只有颠覆自然"他者化",女性才得以完整生存。  相似文献   

7.
《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沃克强调黑人女性之间要建立"姐妹情谊",保持经济独立,从而摆脱白人社会和黑人男性的双重压迫。主人公西丽对丈夫的影响和他们之间最终的相互谅解、和谐共通谱写了妇女主义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紫色》中的主人公黑人女性西丽惨遭家庭暴力并与之抗争的一生.在婚前婚后生活的两个家庭中西丽遭到继父、母亲和丈夫三个人的虐待.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从身体、心理和语言上虐待西丽,后来由于莎格的影响西丽由默默忍受发展到与暴力抗争,终于得到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紫色》叙述了西丽自幼经历磨难,后来从周围女性朋友及妹妹的关爱中汲取精神动力,治愈心灵创伤并找回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醒悟后的西丽奋起反抗,向男性世界发起挑战,并努力探寻自我意识,积极建构女性身份.西丽的成长历程在当下社会对广大女性依然具有启迪作用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影《紫色》改编自美国女性主义作家艾丽丝·沃克的同名小说,电影中呈现了四个主要黑人女性:西丽、奈蒂、索菲亚、秀格的反抗意识之觉醒与改变的过程。从两性关系角度审视电影《紫色》,这四位女性的反抗方法各不一样。只有采取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反抗,女性才会最终实现平等"对话"并赢得尊重,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1.
在小说《紫颜色》中,沃克围绕"西丽—莎格—某某先生"之间的关系为中心,塑造了数组有趣的三角关系模式,深入分析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并对这些模式进行了全新的诠释,突出表现了黑人妇女必须团结一致才能赢得自身解放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颜色》中蕴含着基督教的博爱精神。这种精神是通过女主人公西丽的生活反映出来的。将文本置于圣经的文化背景之中进行解读,从西丽对生命的珍爱、对上帝旨意的顺从,以及对继父的忍耐、对丈夫的宽容和对情敌的关爱中,可以看出西丽心灵中的女性大爱之美。  相似文献   

13.
在《紫颜色》中,艾丽斯·沃克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叙事技巧叙述了黑人妇女西丽从十四岁到四十多岁的曲折的生活经历。小说文本中。沃克采用了书信体方式及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并大胆地表现了西丽与莎格的同性恋行为。小说文本中还充满了浓郁的象征色彩,形象地将西丽从一名逆来顺受的女孩变为经济上独立并拥有了一所自己的房子的自由人的变化过程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堪称是一部纯粹的女性主义文本及妇女解放宣言。  相似文献   

14.
艾丽斯·沃克于1982年出版了小说《紫颜色》,该书当年就成了人们竞相争读的畅销书。小说非常理性地描述了黑人女性走出黑暗,挣脱枷锁从而走向新生的曲折过程。《紫颜色》的成功在于它为黑人妇女指出了走怎样一条解放之路并在现实面前应做何种选择的问题。本论文主要把西丽女性主体丧失的内外因分析作为前提,然后进一步分析西丽女性主体建立的内外途径,探讨西丽追寻真实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小说《紫色》中的西丽身世凄惨,遭遇可怜,生活在情感和精神的沙漠里,宗教信仰是她活在世上的救命稻草,上帝是她唯一的倾诉对象,也是她的精神支柱。但是,在迷惘中,西丽还是逐渐觉醒了,她开始反思上帝,慢慢认识到上帝的本质并最终摆脱了对上帝的幻想,继而转向内心的神。在对生命的体悟中,西丽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获得了对自我、对人生和对世界的新认识,终于完成了成长的历程。西丽对宗教信仰的转变,在当下社会对广大女性依然具有启迪作用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6.
《紫颜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品,它为作者赢得了至高无上的文学荣誉,奠定了艾丽斯·沃克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大家的地位。《紫颜色》以书信体的形式,通过描写黑人女主人公西丽在遭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的悲惨境遇,直到取得独立和解放的漫长历程。在她前半生的悲惨遭遇中,离不开折磨欺凌她的男人——继父和丈夫,而在她后半生寻找独立的过程中,离不开她的姐妹——莎格。基于此,在比较视野下,探究小说中继父、某某先生和莎格,在西丽苦难和独立成长过程中的异性爱与同性爱,从而分析情感在西丽走向觉醒道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酷儿"是西方20世纪90年代勃兴的性文化运动,"酷儿"运动本身及对于"酷儿"研究的理论,终极目标是挑战社会性别两分结构,消除一切歧视和偏见。《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小说,小说对黑人女主人公西丽在双重歧视和否定语境中的成长做了极力刻写: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与否定异化和虚无了西丽的自我意识,而来自同性姐妹的"酷儿情"让西丽自我意识苏醒,走向了追求自我独立与个性完整的道路,最后与黑人男性握手言和,为迎接来自种族歧视的大挑战而结成同盟,并肩作战,《紫色》姐妹情谊书写的价值与"酷儿"的终极目标巧妙对接。  相似文献   

18.
《紫色》主人公西丽的成长经历了以父权、夫权和女权为中心的家庭空间的转变。小说借这三次家庭空间的变易,向读者展示了西丽成长与认识社会现实的经历,以及主人公自我身份确定的过程,且将家庭空间与美国黑人女性的命运密切关联起来。告诉人们拥有"一间自己的房子",不仅是黑人女性自由的标尺,也是美国黑人生存的基本的空间诉求。  相似文献   

19.
成长领路人是成长小说的一个重要元素。《紫色》作为一部典型的黑人女性成长小说,由于社会环境因素造成其男性成长领路人的缺失,黑人同胞姐妹则成了西丽成长的重要领路人。通过分析耐蒂、索菲亚和莎格等黑人女性在西丽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得出黑人女性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获得足够强大的力量来反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从而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20.
《紫色》是女性主义的赞歌,"姐妹情谊"是该小说的一个重要话题。主人公西丽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艰难险阻,但在莎格、苏菲、那迪和思琪克这些女性的支持下,西丽成功地由一个不自信、受惊吓和遭虐待的少女转变为一位自信、坚强和成熟的中年妇女。该书作者沃克致力于向读者描写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激情和反抗精神的黑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