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陶行知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价值。"教育回归生活"的生活教育,创造"真善美活人"的创造教育,"回归乡土、改造乡村生活"的乡村教育,秉持"大众大学""无形的社会大学"的大学教育理论,皆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2.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我国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撤点并校背离了全面调整乡村学校布局的初衷,产生了一定的价值误区,同时对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产生了不少的负面影响。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在价值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小班化教学、开展劳动教育、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促进社会教育公平和乡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但在深度教学、财政资金、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等方面还存在困境。因此,需要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相关制度,增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活力,提升自身内生发展力;构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为巩固基层统治、发展乡村教育在江西推行保学。保学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初创时期、国民教育箭期和复员“戡乱”时期。它由粗浅、简单发展到具有一定程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形式。它对江西乡村基础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克辉 《天中学刊》2008,23(3):112-117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村教育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为了培养适合乡村学校的教师,政府特别重视发展乡村师范,并规定了乡村师范学校独特的职能和培养目标。乡村师范学校的兴办,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学校师资缺乏问题,而且对乡村社会改造、经济发展、文化建设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乡村口述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歇后语和民谣,源于乡村的偶发事件和闲聊,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和不可预见性.因其深刻喻意的教化功能和独特的传承载体、传承模式得以在乡村代代相传,经久不衰,一定程度上维护着乡村的稳定秩序.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乡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建设乡村文化已经颇见成效,但仍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去甚远.文化振兴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整个乡村振兴的成效以及传统文脉的传承.找寻振兴乡村文化的路径,不仅对新时代我国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在实践中也将为解决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应用选择.因此,分析讨论了 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革命根据地关头村新歌剧的产生是对传统文化的改造,传统文化的变迁包括戏剧内容的创新、戏剧演员身份的演变、戏剧功能的转变。新文化的产生对当时的乡村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发挥政治教化功能、促进社会风气改变的同时,促进了当时减租减息运动、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及军民关系的融洽。关头村新歌剧的产生与乡村社会的关系和当时整个山西革命根据地的戏剧运动与乡村社会的关系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从一个村庄即可透视整个山西的相关历史。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燕京大学积极开展乡村建设实验,是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一支生力军。燕京大学重视为乡村服务,与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教会大学世俗化和中国化的发展潮流以及校长司徒雷登的教育理念等因素密不可分。燕京大学的乡村建设实验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发展高潮和特殊发展四个阶段,具有整体性、国际性、宗教色彩等特点,对当代中国大学参与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燕京大学积极开展乡村建设实验,是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一支生力军。燕京大学重视为乡村服务,与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教会大学世俗化和中国化的发展潮流以及校长司徒雷登的教育理念等因素密不可分。燕京大学的乡村建设实验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发展高潮和特殊发展四个阶段,具有整体性、国际性、宗教色彩等特点,对当代中国大学参与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乡村治理是指政府、乡村社会组织以及村民等利益相关者为增进乡村利益和发展乡村社会而共同参与、谈判和协调的持续互动过程或者状态。随着我国村民自治的实行、政府职能的转变、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开展以及村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我国的乡村治理体制已经具有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在乡村建设运动中逐步形成的成人教育思想有其产生的特定背景,究其思想内容包括个体发展和社会改造相结合的成人教育目的,通用课程和乡土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和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三个部分,其中的思想内容对于当今构建学习化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徽州县官在乡村治理中处于重要位置,是沟通上级官府和乡村民众的枢纽,其选拔和任用深受官府的重视。徽州县官的日常事务主要涉及教化乡里、化民讼牒、催征赋役、缉拿盗匪、劝民农桑等,在乡村治理中多有远见卓识,为徽州乡村社会秩序的构建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可否认,徽州县官群体中亦有德行失范和徇私枉法者,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乡村教育思想在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乡村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现实根据、主要内容、教育地位等进行分析论述,以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为助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精英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对当地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农村经济精英参与乡村旅游的动机及其对乡村旅游业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希望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这个群体,从而充分利用这个群体的优势,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乡村口述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歇后语和民谣,源于乡村的偶发事件和闲聊,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和不可预见性。因其深刻喻意的教化功能和独特的传承载体、传承模式得以在乡村代代相传.经久不衰,一定程度上维护着乡村的稳定秩序。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乡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产生的乡村治理困境近些年成为各学术研究的热点且居高不下,中央文件屡次将乡村振兴战略置于"三农"改革的重中之重,但仍然产生了诸如治理主体缺位、共同体解构、乡村空心和核心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社会工作能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在于其专业价值和服务方法等具有亲民属性;因此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实务路径应该紧密围绕乡村中的"人",从政策、文化技术等角度促进人的主体性、自信心和本土认同,并形成互助网络,使其更有"能力"从而实现真正"自助"。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对678名乡村初中教师流动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①乡村初中教师流动率随乡村留任时间呈波形变化趋势;②乡村初中教师流动风险存在学历及职称上的差异;职称对乡村初中教师流动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③乡村初中编外教师流动风险高,队伍稳定性差。建议:①针对乡村初中教师流动时间规律,完善教师流动政策和激励政策;②改善条件,提升乡村初中教师生活满意度,促进专业发展;③完善乡村初中教师编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哪些因素及其怎样影响乡村旅游者的忠诚是乡村旅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对大量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服务质量对乡村旅游者忠诚影响机制模型,并提出了若干假设。通过对乡村旅游者问卷调查获取的丰富基础数据,实证了服务质量、旅游者满意、旅游者信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乡村旅游者忠诚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服务质量对乡村旅游者忠诚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旅游者满意和旅游者信任两个中介变量对其忠诚产生间接影响;旅游者满意对旅游者信任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是乡村旅游者忠诚的直接前因变量;旅游者信任对乡村旅游者忠诚的口碑宣传变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乡村旅游者忠诚因素的重游倾向与口碑宣传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19.
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乡村学校自2001年开始实行以撤并为主的布局调整,二十多年来乡村教育资源得到较好整合,规模效应得到一定提高,但乡村学生、乡村家长、乡村社会等利益相关方也面临发展的不利处境。在乡村振兴、三孩生育政策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乡村学校存续之声愈来愈强。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具有减少就学风险、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学校新样态、满足人口结构调整等多重价值意蕴,乡村学校布局调整这一社会行动在新时代还需要再思考。借助“AGIL”模型构建乡村学校布局调整框架:在适应方面,充分考虑各方需求;在目标方面,兼顾办学公平与质量;在整合方面,立足乡村“因校施策”;在模式维持方面,赋能乡村学校自主发展,实现乡村学校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晋北乡村行酒令是在新旧文化交替、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汇、碰撞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和鲜明的区域特征。而浓厚的胡人遗风和丰富的农耕文明使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民国时期晋北乡村行酒令具有心理宣泄功能、调节人际关系功能和娱乐功能,同时也表达了乡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乡村行酒令作为一种乡村风俗,对晋北乡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