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传统的学术论文中作者身份通常是隐性的,不使用第一人称而使用第三人称或用the author等指称作者。通过对比研究生学位论文英文摘要与EAGA数据库英文论文摘要和Geoscience数据库英文论文摘要中作者身份标识情况,发现在国外论文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称很常见,但没有使用the author/researcher/writer等词来指称作者身份的作法。因此,在研究生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应该让研究生关注"作者身份"。此外,批改网将"人称代词错误"作为评判学术写作优劣的一个标准,这一点需要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2.
采用语料驱动的研究方法,对自建的英汉博物馆馆长致辞语料库的人称代词,特别是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复数的使用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旨在探讨由人称代词体现的不同文化的语篇中作者与读者互动关系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指称作者还是指称读者,中文语料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均明显低于英文语料。中文语篇倾向使用参与性低的非第二人称泛指指称读者,突出了信息的权威性和客观性,但缺乏与潜在观众的互动交流。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改进中文博物馆馆长致辞语篇互动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选取中外120篇英语学术期刊论文的英文摘要建成语料库,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将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使用者在期刊论文摘要中第一人称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文摘要第一人称使用方面与本族语使用者存在显著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少用或不用第一人称代词,以表示客观;而本族语使用者多使用第一人称来表露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论文摘要作者在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方面与本族语作者具有差异。英美摘要作者敢于采用第一人称代词和构建高风险作者角色来表露个人身份,而中国摘要作者更倾向于少用或不用第一人称代词,以及构建低风险作者角色来隐藏自己身份。  相似文献   

5.
英文语篇中的照应(reference)也叫指称,是通过代词(包括所有格)、定冠词、名词、副词、形容词等与指称对象(referent)之间的呼应来衔接语篇。定冠词the在语篇衔接中的作用和指示代词极为相似,不同之处是它不能单独使用,它仅和名词连用时(作定语)方能起到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是对一系列中国学者自指方式的研究。这些研究的发现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国际上语言领域的英语母语作者主要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I"来指单个的自己(例如:"I propose that...")。而中国学者在单个自指时却极力避免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他们更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复数代词"我们"、第三人称名词短语如"作者"和无生命名词短语如"本文"来指称单个的自己。另一方面,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自指语用能力时并未呈现稳步前进的态势。他们在步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后,逐渐远离英语的自指方式,越来越向中文中的自指规范靠拢。在博士学位其间,尽管他们对I的使用有所上升,但总体说来,他们的作者自指还是中式的,和英语方式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7.
汉英第二人称代词具有模糊性,除了确指话语中的听话人以外,还可以用于指代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或用于泛指任何人等非常规指称。国内对汉英第二人称代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差异对比分析上。本文从英汉对比角度,分析了汉英第二人称代词非常规指称用法的共性,得出第二人称代词的不定指功能都是由常规指称功能通过构建虚拟交际语境衍生而来。  相似文献   

8.
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是微观语用学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其使用可以体现具体语境中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人称指示语在英汉语中体现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以及第三人称等人称代词。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中国学习者在书面语中使用英语人称指示语时出现的混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是微观语用学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其使用可以体现具体-语境中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人称指示语在英汉语中体现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以及第三人称等人称代词。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中国学习者在书面语中使用英语人称指示语时出现的混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称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保险营销员在进行推销时使用的第一人称指示语有一定特点,对第一人称指示语的使用除了有一些常规用法之外,还有一些非常规用法,主要表现在:1.第一人称单数指称听话人;2.第一人称单数泛指一部分人;3.第一人称复数指称第一人称单数。这几种非常规用法是对礼貌原则的遵循。  相似文献   

11.
在通行版的《老子》一书中,第一人称代词共有两个:“我”和“吾”,它们在数量与使用频率、指称单复数、语法功能和通用性这四个方面存在诸多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些异同之处正是研究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的英译对于整篇论文的内容和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发现国内学者在医学论文摘要英译中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存在分歧。基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目的论和文本类型翻译论,通过自建医学期刊摘要语料库数据分析,发现国外本土医学论文摘要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具有普遍性。故选用第一人称代词是可行的,既有理论依据也符合国外科技论文格式要求,利于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3.
人称代词是代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中较为特殊的词类,其特点在于:人称代词没有实体意义,在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指称对象,它的具体指称总是寄寓在言语行为进行的具体语境中或连贯性话语之中,它在言语中的作用是指示功能和照应功能,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主要行使指示功能,而第三人称则主要行使内照应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Ariel的“语言学的、认知的”可及性理论为基础,对英语的指称词语进行认知解释。主要从指称词语的编码原则及可及性等级等方面介绍了Ariel提出的可及性理论,其普遍性和对指称词语可及性等级划分的细致性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推崇。在英语中,高可及性标示语主要由代词来充当,中可及性标示语由指示词语充当,而低可及性标示语主要由专有名词和有定描述语充当。  相似文献   

15.
在有标记的复指短语中,指示代词"这"和"那"、助词"等"、数量词都能充当复指标记。决定复指标记隐现的是"指称接近原则",但语体、音节、语用等也是一定的影响因素。复指标记在短语中主要起连接、标明、转化和强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考察了呼和浩特话的人称代词"俄"与"/nia/"的句法功能、使用范围和社会意义。指出"俄"是呼和浩特话中特有的人称代词,是方言与普通话相糅合的产物。"/nia/"在呼和浩特话中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用法,第一人称用法有其特定的社会意义,第三人称用法同晋语区第三人称"/nia/"的用法基本相同,但也有些细微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英语本族语者博士论文英文摘要中的人称代词和语态进行研究,尤其是对第一人称单数I、第一人称复数we以及第三人称单数it的使用情况及其话语功能做了详细分析。语料库研究方法集量化分析和定性分析于一体,具备例证的典型性和论证的有效性,对语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周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称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称数的不同,可以把西周汉语中的“余(予)”“朕”“我”“印”“吾”五个第一人称代词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指称单数的,如“余(予)”“朕”“印”;一类是既可指称单数又可指称复数的,如“我”“吾”。对每一个第一人称代词的称数情况进行论证和统计,重点讨论“我”在称数方面的历史变化及原因。  相似文献   

19.
Levinson在其著作《语用学》(Pragmat ics)一书中指出 ,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指示语 (deixis)而得以在语言结构上反映出来的。指示语与特定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相联系 ,人称代词正是属于其中的一种指示语———人称指示语。在英语交际活动中 ,交际双方往往需要借助语境才能确定人称指示语 (persondeixis)的所指 (referent)。本文拟以第一人称复数 (we/us)为例 ,分析其人称指示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指示意义。一、问题的提出在人称代词体系中 ,第一人称 (包括单复数 )的用法基本上是指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分析了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发现其不仅仅发挥着"真"指称作用,而且还常常用于"假"指称。人称代词的指示功用与语境紧密相关,在不同的语境中指代对象和范围不尽相同。通过对人称代词的指代情况进行语境分析,希望能够对理解人称代词在不同语境下发挥的指代作用以及取得的话语效果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