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形象权是指民事主体对其形象的姓名、肖像、声音等形象因素进行商业性使用的一种排他性财产权利.中国尚未建立起形象权法制体系,形象权理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在中国建立起形象权法律制度,以填补现阶段法律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从1月17日起,《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被称为“世界街头”的纽约时报广场大型电子显示屏上以每小时15次,每天共300次的频率播出,总计将播放8400次。1月25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角度篇》也首先在互联网上播出,进一步从多角度展示当代中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作为华文教育的环境提供者,传媒必须树立起"泛中华文化"的文化形象,以获得海外汉语学习者的文化认同。传媒在构建这一文化形象时,应当从外部形象与内部形象构建两方面入手,在建立明确鲜明的标识系统的基础上,恰当运用中西合璧的人才策略,在文化内容的显性传播与新闻报道的隐性传播中,构建起"泛中华文化"的文化定位,从而在华文教育中完成中国语言文化的全面认同的环境构建。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软权力这一概念的由来解释起,分析中国目前的软权力现状,提出在新时期中国发展软权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通过办奥运提升国家形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在国际事务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美籍华裔形象是那些由美籍华裔中国作家自己塑造出来的中国人形象,以异国读者为受众,或以处于异域中的中国人为描写对象,这些形象都具有超越国界、文化的意义,形象学上称之为自塑形象。作家在进行形象的创造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创造者的文化身份在形象塑造中起关键作用,而形象创造是确立创造者主体性作用和重建自我文化的一个过程,在他国文化吸收过滤中构成创造者本人文化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文化传播中,诗词和成语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形式。在这种特殊的传播形式中,人们大量地使用动物形象来表情达意,以使自己的传播更具感染力。在中国诗词和汉语成语中,运用动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形象性、生动性和简洁性。其中的动物形象主要用于喻人、写景和抒怀。诗词和成语中动物形象的运用,对提高传播效果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前后,英国形象在中国人眼里经历了从"夷"到非"夷"的过程,其中,颇具影响力的晚清文人王韬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王韬对英国形象作了别具一格的塑造,他不仅将英国从"夷"类形象中开脱,还把英国描画成一个富强仁义、在很多地方远胜当时中国的理想国。他对鸦片战争后的中英关系作了全新的阐释,首次把其亲见的英国塑造成一个能够与历史上的中国媲美的"乌托邦"形象,最大限度地拉近了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间实际的地位差距。  相似文献   

8.
【积累前言】今年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期间,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上,树立起一抹亮丽的"中国红",这抹中国红就是新鲜出炉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这部不足60秒的片子里,  相似文献   

9.
国家公园制度突出体现了中国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努力,也对建构“美丽中国”的国家形象发挥着重要作用。武夷山国家公园自成立以来,以符号体系凝聚公众认同,以社会科普传播“生态智慧”,以文旅融合弘扬传统文化,以网络媒介创新数字转型,走出了“生态与文化兼具,传统与现代呼应”的传播新路径,推动建构着国家环保形象。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国家环保形象是处于国际体系中的国家与其他国际行为体互相建构的结果,可被划分为自然生态形象、国民环保形象、政府环保形象与国家绿色形象四个维度。通过加强国家形象研究、营造社会护园氛围、展现环境责任担当及开展多边环境外交,将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环境议题领域的话语权,从而助力建构起一个立体、全面、积极的国家环保形象。  相似文献   

10.
在<史记>所记录的女性人物中有一组母亲身份的形象,这些母亲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充满智慧仁爱的传统母亲.政治漩涡中异化的母亲和在情欲中迷失的母亲.她们形成了中国文学里最早的母亲群像,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和后世的文学创作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才子佳人小说形象特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子佳人小说创作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艺术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才子佳人形象存在着模范的或标准的与非模范的或非标准的两种类型。这两类形象各有着比较鲜明的性格特征,他们共同建构起一个琳琅满目的才子佳人形象群。从形象塑造的过程看,在才子佳人小说创作前期产生的形象多是模范的或标准的,而产生于创作后期的形象,其中非模范的或非标准的则有很明显的增加。才子佳人形象是中国小说形象画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以后《红楼梦》等小说的形象塑造发生过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游记是注重社会学意义上的实地考察与研究的美国人了解异国文化的重要媒介。本文通过梳理19世纪美国三位著名游记作家——贝亚德·泰勒、詹姆斯·威尔逊和艾丽查·西德莫尔——的中国主题游记作品力求呈现中美接触早期美国游记中的中国形象以及这种形象在美国自身文化身份建构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八十年代史诗性的文学作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一位新时代的农民形象——孙少平。他在拼搏进取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起具有平等观念、自主意识、进取意识、开放意识的新的农民形象,标志着新的中国农民文化品格的开创。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对外传播途径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而要从根本上抵制全球化浪潮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播冲击,应在全球文化语境的基础上建构国家形象,树立起具有本土化特色和持久吸引力的国家形象。报刊阅读课程因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和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成为包括外国学生在内的各类社会人士学习现实汉语和流行汉语的最佳资源;成为学习者获取中文信息、熟悉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引导着学习者在更大范围内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最真实的中国社会。因此,报刊阅读课以它承载中国文化的丰富性,成为促进中国国际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儿童文学经历了基础性的艺术话语变迁,在这一过程中,商业文化话语的影响不容忽视。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城市生活题材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年形象塑造越来越显示出商业文化精神的影响,它主要表现在儿童文学中童年形象的"日常化"、"肉身化"和"成人化"趋向。这类童年形象是对于传统儿童文学童年美学的一次积极和意义重大的解放,但它还有待于转化为对当代社会童年命运的更为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教育在线》上一位网友非常形象地描述教师的工作:“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中国心理压力和工作负担最重的一族……  相似文献   

17.
陆敏洁 《文教资料》2014,(29):89-91
新时期江苏儿童小说有了卓越的成就,在中国儿童文学中构起了一条独特的儿童形象长廊。本文以曹文轩、金曾豪、黄蓓佳三位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为例,运用玛利亚&#183;尼古拉耶娃《儿童文学中的人物修辞》的理论和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新时期江苏儿童小说对乡土儿童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书写是美国华裔作家表达华人世界的一种手段。从最早的华裔踏上美国的国度起,华裔逐渐被标榜为野蛮、肮脏、劣等和温顺、勤奋、节俭。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汤亭亭、谭恩美、赵建秀等新一代华裔文学家进行英文创作,其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引起中西方文坛的广泛关注。华裔作家在作品中热爱尊重中国文化的积极方面,同时又疏离了含有消极意义的中国文化。这些华裔作家对于中国文化既爱又恨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在其作品中改写中国神话,重建"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民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记载着民族的兴衰与文明的发展,对人们抒发感情、传递情意起重要作用.在我国,民歌广为流传,涉及的内容丰富,其中有不少是描写或记载女性的社会生活和情感表现的.本文从民歌中女性形象的案例分类、音乐元素对女性形象的构建塑造、女性形象的形成诱因与传统女性形象的当代价值等角度进行了论述,以期揭示民歌中不同女性形象的社会思想意识,为当代社会尊重女性的社会价值,认可女性的潜力与实力,真正实现男女平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锐 《高中生》2011,(4):36
中国形象其实可以细分成中国人的形象和一个民族与政府的整体形象,也可以分成文化中国、商业中国、政治中国和中国人的中国四大类。不管如何分类,受人尊敬的国家形象如德国就突出两个字:责任。而责任的背后是价值观。文化中国的形象从饮食、中华医药、建筑、琴棋书画到文学都是中性的,容易被西方接受和尊重。商业中国的形象总体是成功的,而中国人的海外形象最有争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