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琳娜·玛利亚·瑞拉蒙狄丝是墨西哥裔美国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以奇卡诺女人的生活为素材,真实再现了少数族裔在美国这个所谓的民主国家里的痛苦挣扎和受到的不公。作品充满了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墨西哥裔女性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代表作。这部女性发展小说描写了墨西哥裔美国女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境况。作者以一种儿童的"沉默"来反映自己生活周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表达了摆脱传统西裔女性悲剧命运的决心。  相似文献   

3.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用44个短篇小故事叙述了小说中女主人公在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与父权制多重压迫下的成长经历。作品着意淡化其成长的时间维度,在非线性逻辑拼贴的故事中突出小屋、墨西哥裔社区等空间意象。审视美国墨西哥裔女性成长过程中复杂的生存空间,从家庭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三个维度揭露了美国墨西哥裔女性在家庭空间遭受父权制剥削和在社会空间饱受种族歧视的艰难处境。物理空间的生存困境迫使她们在精神空间中追寻自我价值和意义,展示了女性独立自主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是墨西哥裔美国作家,同时也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思想作家,《芒果街上的小屋》是她的代表作品。埃斯佩郎莎是小说中塑造的主人公,小说主要就是介绍埃斯佩朗莎在芒果街上的见闻和所想,表达出了作者对平等和自由的向往。  相似文献   

5.
我的学生     
<正> "你是一名老师?"她问我,"都有什么样的学生呢?""聪明的学生,"我笑着回答。"呃……我是说他们的国籍。""多数是西班牙裔的。墨西哥裔的美国籍学生,知道吗?事实上我必须得说西班牙语上课。""哦!""有一些非裔美籍学生。""嗯……"  相似文献   

6.
张赟 《英语广场》2011,(Z5):27-29
奇卡纳文学作为美国多元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高度的异质性。其杰出代表墨西哥裔女作家安娜·卡斯蒂罗的《如剥洋葱般剥开我的爱》向读者展现了一位墨西哥裔女性的充满热情而又无奈、痛苦的情感及个人奋斗经历,折射出墨西哥裔女性努力尝试并成功地塑造着能代表自身文化的形象和对"身份认同"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本文尝试用神话原型理论,从人物和主题方面分析这一作品中土著神话原型形象——"玛林琦"的嬗变,解读作者通过这个原型的运用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7.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代表作品。小说生动描绘了芝加哥移民社区里墨裔移民群落中一个羞涩而敏感的少女埃斯佩朗莎的成长历程。本文旨在从成长主题角度来分析小说女主人公埃斯佩朗莎经历的心路历程,对于她个人乃至整个墨裔族群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墨西哥裔美国女作家桑德拉.西斯内罗斯的一部半自传体作品,它以一个小女孩的口吻,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了她从稚嫩到逐渐成熟的青春期的成长故事。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比较了小主人公埃斯佩郎莎和其身边的女性与男性形象,从而探讨作者对女性身份和命运的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成名作.全书通过芒果街上少女埃斯佩朗莎的童年记忆,用貌似"诗话"的语言控诉了拉美裔女性遭受的白人文化和男权社会的双重压迫.本文从族裔文化和女权主义两方面尝试解读双重压迫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以及拉美裔女性的反抗.  相似文献   

10.
胡兰 《广西教育》2013,(40):50-51
今年2、3月,承蒙中美教育联合会邀请,我们一行4人赴美考察交流,参观了3所美国学校。我们首先参观了洛杉矶的California小学,该校是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学,是3所学校中生源条件最好的,所在社区拉丁裔占主流,还有白人、亚裔、墨西哥裔。接着我们参观了圣地亚哥的Benchely-Weinberger小学,该校位于墨西哥裔聚居的贫困区域,但是校领导们的言谈举止却显得有些"财大气粗"。最后我们参观了洛杉矶的圣特莫尼卡社区学校,该校同样位于墨西哥裔聚居的贫困区域,但是该校实行公立学校自主化办  相似文献   

11.
阿蕾是彝族女性主义文学创作者,她的作品主要关注彝族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弊病,尤其关注彝族女性的生存状态。而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作为美国当代炙手可热的少数族裔作家之一,同样是站在女性立场进行女性书写,所写作品大多关注少数族裔社会中存在的种族歧视、女性地位低下等问题,因此以阿蕾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嫂子》以及桑德拉·希斯内罗丝代表作《芒果街上的小屋》为例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西少数族裔在创作中的异同,求同存异,借鉴吸收也就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非洲裔美国男性的性别歧视和野蛮的家庭暴力践踏了非洲裔美国女性的人权和女权,直接导致她们在美国黑人社区的隐形性。瑟莉的个人遭遇是非洲裔美国妇女生存状况的典型体现,她的不屈抗争为黑人女性同胞指出了一条新路:妇女只有在经济上摆脱对男人的依靠,在宗教上不迷信上帝,才能改变自己的苦难命运,最终获得人格和个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13.
圣小利 《考试周刊》2012,(71):21-22
《芒果街上的小屋》被誉为美国当代成长小说的经典之一。作家桑德拉.西斯内罗斯借助主人公埃斯佩朗莎之口描述了众多墨西哥裔女性人物。本文借助后殖民理论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指出她们在父权和种族双重压迫下采取了不同反抗方式导致其结果各不相同。埃斯佩朗莎在斗争中遭受的伤痛和失望并不少,但她一直抱有一颗坚忍顽强、满怀希望的真心,她对生活进行了深刻反思,最后借助书写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空间,走上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作者小传】桑德拉·希斯内罗丝,1954年生,当代美国著名女诗人,墨西哥裔,30岁时凭借《芒果街上的小屋》一书成名。另著有短篇故事集《喊女溪及其他》和诗集若干。  相似文献   

15.
洪子叶 《文教资料》2012,(22):31-33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到《拉拉的褐色披肩》,墨西哥裔美国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延续了她叙事上他者的身份与立场,从儿童和女性的视角出发,以诗性的语言再现了拉美移民的生活和心境,而后者对历史深度和民族文化的挖掘则深化了叙事情感,推动了叙事方式的改变,从而使其拥有了更多与酸甜的芒果不同的苦涩或是明朗的滋味。  相似文献   

16.
1973年出生在越南的李文芳,是个活跃在美国儿童插画界的越裔美籍人。热情开朗的她,就好像生长在湄公河畔的那些热带植物,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永远不知疲倦地生长着。  相似文献   

17.
Pamelar 《新高考》2014,(12):10-12
《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是美国福克斯公司拍摄的一部家庭情景喜剧,目前已经播放到第六季。故事主要围绕三个有关联的家庭展开:全职家庭主妇克莱尔(Claire)和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她父亲杰(Jay)和新娶的年轻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她弟弟米切尔(Mitchell)和同性爱人带着一个领养的女儿。《摩登家庭》中有传统的克菜尔一家,有墨西哥裔的格洛瑞亚(GIoria)和她儿子曼尼(Manny),有米切尔的养女、亚裔的莉莉(Lily),还有同性恋人米切尔和卡梅隆(Cameron)。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三个家庭正是多元化美国社会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作为非裔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尤其关注黑人在美国的三百年历史经历,她笔下的主人公都承载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她的小说,可以看出她的作品多着眼历史的大背景对底层人们存在的影响.她意在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重构被主流历史观改写且已被广泛认可的黑人经历,借此来挖掘黑人生存现状的历史诱因,唤醒本族黑人的历史意识,从而探讨少数族裔的历史和未来.  相似文献   

19.
《芒果街上的小屋》作为一部自传式的女性成长小说,其女主人公埃斯佩朗莎的成长体验是少数族裔所经历的典型。她成长中的困惑见证了墨西哥裔美国人的悲哀。虽然埃斯佩朗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那丝莫名的文化乡愁却始终包裹着她。无法回归的成长,应是成长的宿命。  相似文献   

20.
米勒的《劳特里奇美国非裔文学导读》以时间为叙述主线,在不到200页篇幅内,用极精炼的语言对美国非裔文学进行概括总结和分阶段评述。作者的目的不单是描绘黑人文学的整体面貌,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把文学作品置入历史语境。在对历经近300年的美国非裔文学进行梳理后,米勒发现几乎不可能准确地回答"什么是美国非裔文学"的问题。他强调美国非裔文学传统既不稳定也不完整,它的形态总是在成长和变化。在所谓的"后种族时代","种族"的内涵已经发生改变,有关美国非裔文学史的书写也需要随之做出调整。这正是米勒的这本著作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